刘亚玲 刘志梅
人物简介
郑翠霞女士,丰盛设计及艾维思(IvyC)艺术总监。现担任“中华象牙艺术文化联盟”主席,曾参加国际珠宝首饰设计比赛,独揽三项香港冠军及“亚洲区最佳首饰设计奖”,2017年获“港深中小企业创新奖”。其独创的首饰作品被“2016中华才艺小姐国际赛”及“2017世界华裔小姐比赛”举办机构选为独家赞助商,她还担任了该活动的评判及颁奖嘉宾。
郑翠霞女士对象牙雕刻的兴趣来自於家族生意的启蒙,那匠心独运、巧夺天工的牙雕精品,成为了她童年裏最大的向往。接过了其父的事业後,郑翠霞女士成为了一位象牙设计师和雕刻师,並在最考核雕刻师功夫的面部雕刻上,展示了骄人的成就和创作力。时代流转,她与象牙的缘分也断续交错,但她对於艺术的热情和创作的欲望卻从不曾消减。如今,她以一位珠宝设计师的身份重新开始了象牙首饰及工艺品的经营,在丰富自己的创作之餘,亦为象牙工艺品赋予了新的魅力,盼望着把这种珍贵的牙雕国粹延续下去。
未忘初衷 前缘再续
郑翠霞女士的象牙故事要从她的父亲说起。郑父从前在香港从事象牙雕刻工作,而从小热爱绘画、热爱艺术的她,一有时间就泡在父亲的工厂裏面,跟随父亲学习雕刻,甚至是参与雕塑作品造型的设计。後来随着内地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许多工厂开始北迁,他们於是也在八十年代初期将工厂迁到了福州。
她跟随着父亲一同来到了福州,在工厂裏面负责教授学徒,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技法和经验倾囊相授。但雕刻艺术也讲究天分和时间的沉淀,所以在面对人物象牙雕中最困难的面部雕刻时,往往只能她亲自操刀,久而久之,人物面部雕刻便成为了她的绝活。之所以选择学习最难的面部雕刻,其实说起来还有一段小故事。
在她学生时期,有一次郑父刻了一艘大型象牙战船,名为《梁红玉击鼓退金兵》,因为船上有很多牙雕士兵,她深感兴奋,於是仔细观摩,卻发现这些士兵雕塑雕刻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人脸很精緻,有些卻粗糙且别扭,於是她就产生了要将它修整完善的念头。那时候,她並不懂得人物雕塑脸部的缺陷应该如何修改,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也常常发生意外,比如脸部在同一个地方打磨过多,导致鼻子塌陷等等。为了不露出破绽让父亲发现,她又对比那些好的雕塑重新作出修正和改良。在她的耐心琢磨之下,最後那些士兵竟然真的改头换面,拥有了一副更美观的面孔。在这一来一去之间,她彻底爱上了面部雕刻。再加上她向来喜欢向难度挑战,所以当别人都说做面部雕刻最难的时候,她更加确定了自己从此要在这个领域深耕。
岂料,象牙的合法进出口不久就遭到了扼制。1989年,國家正式颁佈法令禁止象牙的进出口贸易。对於那些在1989年法令颁佈之前商家购买的象牙,政府都予以了详细记录,这批象牙依旧可以进行本地买卖,但是不能再进行进出口贸易。於是他们关掉了福建的工厂,回到了香港。象牙工艺品製作一下子沦为了边缘产业,她的父亲因此选择了转行,将仅存的象牙工艺品、半成品、原料和碎料都包起来,锁进了仓库。他们重新开始一段没有象牙参与的生活。
郑翠霞女士选择了去学习珠宝设计。因为她有雕刻的根底和进行工艺品製作的经历,所以在珠宝设计领域,她很快便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参加香港的珠宝首饰设计比赛,她拿了三次冠军,其中一次还是亚洲区的总冠军——亚洲区最佳首饰设计奖。後来她便一直从事设计相关的工作,包括礼品设计、珠宝设计、玩具设计、教科书插图设计等等,日子过得恬淡閒适。
直到父亲几年前去世,象牙才重新进入她的生活。父亲将那批象牙全部转给了她,政府颁发的许可证也都转成了她的名字,她这才意识到自己应该将这份艺术传承和发扬下去,因为这个行业已经不会再有新的补给和新人进来了,他们就是最後一代,所有的传承和发扬也都在他们这代人的手上。於是郑翠霞女士又重新紧锣密鼓地张罗起象牙雕刻的事业,将手上仅存的象牙材料製作完成。
象牙的正名及传承
重新回到象牙工艺品製作领域的郑翠霞女士,将自己在珠宝设计方面的所得也运用了进去,为象牙製品创造了新的魅力。
“当我回到这行来做的时候,我算是留在这一行裏面的人中最年轻的了,而且我有新的设计,所以我推出的象牙工艺品在市面上会给大家眼前一亮的感觉。”郑翠霞女士介绍说,原本大家都只觉得象牙可以用来做筷子,做手镯,卻没想到它还可以与其他的材料搭配起来,成为某种款式独特、时尚新潮的饰品,所以当自己推出新的设计的时候,大家都感到惊喜。也因为这样,她被邀请担任了许多选美比赛的赞助商和评判,将象牙这种独特材料的美感带到大家的面前。
郑翠霞女士认为,美应该是包容且形态多样的,百花齐放才是艺术创作最好的状态,可是长期以来,象牙製品被严重污名化。说起象牙,现在的人们想到的恐怕只有大象被偷捕,被掠杀的一幅幅血淋淋的画面。她表示,媒体长期将走私象牙与环保象牙混为一谈,才导致了如今公众对象牙产生的严重误解。
郑翠霞女士公司这些象牙工艺品的原料都是来源於自然死亡的大象,非洲当地政府也会对此进行管束,只有证明该象牙取自自然死亡的大象,当地政府才会派发证件,允许其进行出口贸易。香港政府也只有看到相关材料才会予以放行。所以在双方如此严格的管控之下,这些象牙的来源都是有据可查,合法、合规且环保的。她希望能以此消除部分人对於象牙製品的偏见,也消除对於该行业从业者的偏见。
象牙雕刻其实是一项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有其独特的美感和质材。一个象牙雕刻师不仅需要高超的手艺,亦需要独到的审美眼光和造型能力。因此,一位雕刻师的培养往往需要几十年的光阴,以及日积月累的沉淀和修养。如今象牙被禁止了进出口,象牙雕刻一夕之间就成为了边缘产业,这份工艺失去传承是最令郑翠霞女士感到痛心的事情。所以她常常说:“我们要保护大象,但是也要保护艺术匠人,更要保护中华国粹艺术,这三者都要平衡。以艺术失传为代价,我认为这样的保护是片面的,也是不理智的。”这是她的呼籲,亦是她作为一名象牙雕刻师的哀叹。
享受生命中的给予与获得
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郑翠霞女士往往全情投入,沉醉其中,但是在创作与工作之外,她更享受着生命中那些不断给予出去和不断获得的温情时刻。
《圣经》中所言的“施比受更有福”一直是郑翠霞女士所信奉的原则和信条,所以她常常利用自己的閒暇时间参加公益活动。“我觉得对於社会上的一些弱势群体,我们应该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或许我们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能帮多少是多少。”她也将自己的这种思想传达给了子女们,告诉他们,生命的价值应在更高的维度上体现,多思考自己应如何为社会作出贡献,如何以个人之力助推社会的发展。
子女的教育一直是郑翠霞女士最为重视的事情之一。当工作与家庭产生衝突的时候,她甚至会选择放棄自己鍾情的事业,回归家庭。在她看来,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她不希望自己错失他们成长中的任何一个有意义的时刻,否则这样的缺失是任何物质和金钱都无法弥补的。她也从不认为自己的这种选择是种牺牲,因为她甘之如饴。如今,她的两个孩子一个在香港大学就读,一个将去清华大学,这是她最溢於言表的骄傲。
从事象牙雕刻或珠宝设计以来,郑翠霞女士的心思变得越来越细腻,她从珠宝中获得了温润,也给这些大自然的天然赋予加注了新的价值。虽然如今象牙製作工艺正处於困局之中,但是这项工艺本身所带给人类的美学与艺术享受卻永远不会消亡—— 这就是艺术本身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