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凤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它能够一直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以此来构建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在实际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往往要比教学方法更重要,这主要是由于它直接决定着教学效率。因此,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英语,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开展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英语教学既是对知识的讲解,同时还应该立足于多个方面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自信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不仅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还有助于教师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理论课堂也不再枯燥乏味,这主要是由于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除此之外,多媒体教学,既能够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内容,将不易理解的内容转化为简单的内容,同时还能够拓展或者是缩小空间,缩短或者是延长时间。以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九年级上册Unit 6 Topic I would rather watch sports shows than those ones 这一话题为例,此话题当中仅仅包含了几幅电视画面。因此,教师可以利用PPT制作成一个英语课件向学生讲解此话题,然后,让他们结合各种类型的电视节目或者是电影,并运用英语对其加以描述:①What kind of film is this? ②Why do you enjoy this kind of film? ③What can you get from this...? 进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虽然此种授课模式有利于教师对课堂进行掌控,但是,却未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要想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就应该要求教师不断地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另外,多样化教学方式的采用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寓教于乐,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或者是通过形象的肢体动作来开展教学,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发言、主动探索。比方说,以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七年级下册中的“Unit 5 Our school life”这一单元为例,为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相应的辅助工具来创建有趣的情境。一般来讲,学生在校期间往往会同其他学生一起参与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他们播放一个运动的小视频,并且以小组的形式针对运动内容展开讨论。讨论结束以后,教师提出问题:“What kinds of school life do you like?”以此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此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英语知识,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能够为他们多提供一些运用英语的机会。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自由选取课外活动形式。还有一点就是,在课外活动中也可以设置游戏。游戏的形式并不是固定的,教师应该发散思维,或鼓励学生来思考游戏形式。其中,英语竞赛、演讲比赛、英语角等均属于较好的课外活动形式。
随着课本的逐渐升级,初中英语教材的难度也在随之加大。倘若教师未及时指导与帮助学生,就无法有效地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基于此,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初中英语教师有必要采用鼓励教学法,以此来帮助学生解决难点问题,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就学生而言,记忆单词属于一个普遍存在的难点问题,由于单词记忆比较复杂,因此,学生往往难以获取到较好的单词记忆效果。教师一旦发现学生在单词记忆方面出现了错误,就一定要及时加以纠正,并且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来展开评价,比方说,“Your answer is wrong,but your pronunciation is very good. Thank you! ”“Dont worry,Take it easy.”除此之外,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及时安抚学生,统一记忆与筛选经常出错的单词,不断地督促协助学生牢记单词,解决难题。
综上所述,在开展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引起足够的重视,让其始终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过程,另外,还应该采取多樣化的教学手段,创建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以此来确保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
[1] 杨燕芳.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J]. 学周刊, 2016(01).
[2] 张兴红. 关于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学周刊, 2016(11).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