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野生食用菌抚育开发思路

2019-10-10 01:05杜双田
云南农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食用菌云南资源

苏 楠,杜双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 712100)

由于云南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菌物种资源极其丰富。野生食用菌产业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其产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如野生食用菌资源过度采集、开发创新力度不足等。为此,本文提出以野生食用菌资源抚育与利用相结合,将家庭农场、营地教育、“互联网+认养”等创新模式融合到云南野生食用菌开发利用当中,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资源现状

(一)生长气候环境特征

云南省国土面积约有84%为山地,使得野生菌具有广阔的繁衍空间;省内最高点海拔与最低点海拔相对高差为6674 m,一定程度上使得云南境内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干湿分明,立体性强;滇中大部最热月(6 月)气温19~22℃,昼夜温差大,绝对积温较同纬度地区低,而有效性高,且雨热同期;其独特的气候、地理、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为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生长、繁衍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

(二)资源分布及其利用现状

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种类多、分布广。全省129个县均有野生食用菌分布,云岭大地蕴藏有大型真菌 21 科604 属2729 种,居全国之冠。其中10 余属110 余种为云南特有。全球六甲野生食用菌在云南都有分布。当前在市场上流通的野生食用菌达200 余种,药用菌70 多种,从事野生食用菌流通与生产的企业已发展到 1100 多家。据云南省商务厅、省供销社2018 年数据资料显示,云南野生食用菌出口达0.8 万~1 万t,产值100 亿元以上,居全国首位。“十二五”期间,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农民增收超200 亿元,已成为继粮食、油料、果品和蔬菜之后的第五大种植产业。

(三)保护现状

在野生食用菌物种质资源保护方面,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2013 年提出菌物资源“一区一馆五库”保存保护研究的发展思路。“一区”即建立菌物自然抚育区;“一馆”即建立菌物标本馆;“五库”即种质资源库、活体组织库、有效成分库、基因库和信息库。野生食用菌主要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离体保护3种保护策略。目前昆明食用菌研究所针对李玉院士提出的保护思路,积极建立云南野生食用菌保护应对措施。云南省南华县在培植和发展野生食用菌产业过程中,对野生食用菌主产区实行划片专管,走“封山育菌”和“封山育林”相结合的发展之路,2015 年封山育菌面积达13.33 万hm2。

二、存在问题

野生食用菌是自然赋予云南的瑰宝,其相关产业能为云南当地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收入。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野生食用菌产量的波动,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保护野生食用菌资源的重要性,云南当地相关部门也在积极采取保护应对措施,但云南当地野生食用菌产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过度采集现象难以遏制

由于野生食用菌独特的生长环境以及还没有正式的法规条文对林地附属物归属权做出明确划分,故“野生即为天赐,谁发现就属于谁”的观念在云南当地盛行。在野生食用菌大量繁殖的季节,不仅当地农民上山采菌,城镇居民也加入到了此项活动中。采集野生食用菌如今不仅是一项使农民增收的经济活动,还成为了人们“陶冶情操,锻炼身体,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而加入野生食用菌采集活动的群众大多不按科学的方式采集,故过度采摘现象严重。

由于过度采摘,云南野生食用菌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据有关资料显示,云南松茸主产区松茸产量正在以每年5%的速度递减。而云南省楚雄州每年因采集“童松茸”而造成的损失在3000 万元左右,其它野生食用菌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据了解,10 年前松茸的年产量可达12~15 t,而在2017 年已经下降到了 1 t 左右。

(二)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无法可依

全国首部地方性野生食用菌保护规章——《野生菌保护办法》,于2015 年在首届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会期间被起草提出,它对野生食用菌的采收时间、方法以及监管等均进行了明确,但至今仍未正式颁布。云南省野生菌保护发展协会也曾发出倡议书,在野生食用菌的促繁、采摘、销售、烹饪以及山地森林植被的管理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这些文件虽已能在网络上查找到,但在云南当地群众中普及率及受重视程度不高,且尚未出台正式的法规条例对无序采摘现象进行约束,也没有相关条例可对掠夺式采摘的行为做出处理。故在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方面政府性的正式法规条例尚有欠缺,相关部门的保护举措也无法可依。

(三)缺乏科技支持及创新模式

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处于大资源、大市场、小产业、低附加值的状态。传统的野生食用菌产业链经营模式存在野生食用菌质量标准不完善、国内消费增长速度慢、国外市场相对集中、新市场开发不足等问题。同时在科技支持上虽然产业相关人员一直在做不懈努力,但在野生食用菌的保护、抚育、驯化、采收、贮藏、运输、加工等方面的技术还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云南省出口的食用菌基本为初加工产品,类型以保鲜品、干制品、速冻品为主,野生食用菌加工率不到 40%。由以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为主其他研究院所和院校共同参与的野生食用菌高效利用技术体系,如今已开发出8 大类野生食用菌加工新产品,新增产值约50 亿元,且开发出的野生食用菌保鲜技术能降低物流损耗在50%以上。由此可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野生食用菌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水平,对于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上述问题存在已久,无论是相关科研工作者、企业家还是野生菌保护发展协会,多年来一直以各种方式表达着自己对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关注,并纷纷献计献策,期望其现状能得以改善。从近年来相关文献可以看出,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存在的一些问题却仍未解决。例如不科学的采摘模式造成了野生食用菌资源的破坏。究其问题的根本原因,与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不发达的经济水平有关。而多年来并未发生太大变化的产业链模式,也在阻碍着其产业的发展。

2015年云南省南华县将电子商务与野生菌产业相融合,搭建了集线下展示、人员培训、电商孵化、物流分拨等9 大功能区于一体的南华县电子商务广场,为电商企业提供完整的仓储、物流、运营、培训、产品展示等“一站式”服务,为南华县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开辟了新模式,对当地野生食用菌销量的提高做了极大贡献。由此可见,产业模式的创新是打破如今云南省野生食用菌产业僵局的关键。

但想要实现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长远的经济产量最大化,有效地抚育措施与创新的产业模式相结合才是发展的关键。而如今面临最大的困难是过度采摘问题严重。故发展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光在销售链上创新是不够的,对此,提出以抚育为中心的管理措施,并将其结合到几种产业模式中。

(一)以抚育为中心,实现可持续发展

针对云南野生食用菌资源现状,实现对野生菌资源的抚育是实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首先,由于野生食用菌属林地附属物,很多块菌的生长好坏大多依赖于林地的环境状况,故应对野生食用菌集中生长的林地进行保护及管理。除避免林木资源受到砍伐、遭受火灾等破坏性情况发生外,还应注意调整林区的荫闭度,防止由于林木过于繁茂而遮挡林间光照,进而影响野生食用菌的生长。其次,在掌握了菌塘所在地后,可适量对其进行有机质的施用以及温度、湿度的调控,以此为野生食用菌创造更加优良的生长环境。还应防止由于坡面土壤下滑对块菌生长环境造成破坏,需对林地坡度较大的地块进行特殊处理。最后,还应注意对菌塘进行科学的留种,以保证菌塘能继续生长出野生食用菌。

(二)发展食用菌产业家庭农场新模式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如今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协会及政府提出的相关倡议及管理条例落实不到位,部分农户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不强。故政府可考虑转变经营主体,创新监管方式。将森林资源的主体转变为农户,让农户以家庭农场的形式发展食用菌产业。为了使长远的经济产量达到最大,农户自然会致力于经营属于自己份额的林地资源,将政府及相关协会提出的各类科学的抚育政策贯彻到位。大面积需护养的林地被分解为指认到户的小片区林地,责任制使得野生食用菌抚育措施能得到更加精确的落实。这样不仅减轻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量,还使得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野生食用菌抚育政策能得到很好的实施。使农户成为森林养护及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的主体,将传统的政府出资护林模式转变为群众自愿的护林模式。同时可出台相关的监管措施,监管部门对被承包的林地片区进行不定期抽查,对科学抚育措施落实到位,能够科学创收或有所创新的农户做出奖励,并以典型户的形式进行奖励推广宣传。这样一来,农户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做贡献,政府为其家庭农场式的菌产业发展做宣传,实现双赢,以此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三)引入食用菌产业营地教育新模式

营地教育就是基于营地的教育创新形式,学员通过在营地生活和参与各类体验活动,达到受教育的目的。目前营地教育较为通用的课程体系大致可分为两大类,户外专业活动和户外冒险活动。在活动中,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可得到提高,还可培养其户外运动技能和生存能力。

目前云南野生食用菌资源被破坏最根本的问题是科学的采摘模式没有得到普及,当地人没有意识到云南野生食用菌资源正在被破坏,人们缺乏保护野生食用菌资源的观念。而营地教育的模式是一种很好的将休闲与教育相结合的创新模式。针对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参与到野生食用菌采摘活动这一现象,如果开发出相关营地教育产业,让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参与到采摘活动中,将野生食用菌科学的抚育措施以及采摘模式在活动中向参与者进行传授,并且将野生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野生食用菌产业对云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等相关知识在教、娱一体的活动中进行普及,这将是一项意义重大且较有前景的发展模式。今后随着政府支持力度的增加,若该模式可实现公益性的推广,那么民众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就可被大大的激发,无序采摘的现状得到改善也就指日可待了。

(四)发展菌产业“互联网+认养”新模式

“互联网+认养”模式就是消费者在网上下单,农户可帮助消费者管理农产品,而消费者只要打开手机,都能随时看到他所认养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故产品都在消费者的监督之下进行生产。

野生食用菌的抚育,也可转变为一种野生食用菌繁殖管理的过程。故在已有一定经济基础以及技术积累的条件下,农户可通过“互联网+认养”模式,发展野生菌产业,并打开产品销路。但这种模式对经营主体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农户需熟练掌握有关野生食用菌的基础知识,明确菌塘的主要分布地点或小范围林区,并且能够给被认养片区野生食用菌采取一些绿色、科学的抚育措施。二是农户需有一定经济基础,因为要实现全程、全维度覆盖的监测设施需有一定经济体量支持。而这种新模式若能被运用到云南菌产业之中,会具有以下优势:①在“认养”过程中可对消费者进行潜移默化的宣传,让广大消费者认识到食用野生食用菌的益处,拓宽当地菌产业的市场;②让消费者参与到野生食用菌科学抚育的监督过程中,促进云南当地野生食用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健康饮食已成为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且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野生食用菌所富含的营养及药用价值。野生食用菌的市场进一步扩大已是必然趋势。但现今云南野生食用菌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令人忧虑。抓住人们消费观念正在改变以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新机遇,是改变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现状的关键。为了使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以抚育为中心,创新经营模式是如今很好地选择。本文所述三种农业经营模式,在中国市场中已存在,但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笔者提出让野生食用菌产业与创新产业模式相结合的观点,期望能推动云南野生菌产业做出一些改变,或可对之后的产业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食用菌云南资源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我给资源分分类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