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起草背景及其群众体育社会效应解读

2019-10-10 13:42高建玲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纲要体育产业民间

高建玲

(北京林业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83)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以下正文中简称为“2030纲要”)这是我国在2014—2016年三年间发布的第10份与中国体育行业息息相关的重要纲领性文件。“2030纲要”也是继2016年6月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和2016年9月发布的《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之后又一个和群众身体健康、大众日常体育锻炼息息相关的重要文件。文件下发后全国各地积极响应,有针对性地对“2030纲要”进行分析、论证;并且通过举办活动、培训地方群体健身组织部门等措施,将“2030纲要”进一步深化落实到群众个体的日常生活锻炼保健中去。但是,在各地对“2030纲要”的理解和具体措施的实践中,也能看到一些地方单位存在对“2030纲要”认知层面的误解、操作层面的迟缓,特别是在群体性健身与群众体育在地方社会效应发挥上,存在一定的反馈迟滞和针对性不足。因此,在2017年这一“2030纲要”正式发挥影响的开局之年,非常有必要对“2030纲要”的起草背景及其群众体育社会效应的发挥,进行深入的解读,以期让“2030纲要”中所提出的具体要求、所秉持的重要原则更好地被地方执行部门理解,让“2030纲要”的精神发挥在我国现阶段群众体育实际建设的实处,让我国人民的人均素质在不远的将来再上一个台阶。

1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群众体育发展背景

1.1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起草的文件发展历程

国民的健康问题一直是我党与我国政府热切关心的重要问题。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邓小平小康社会构想下提出的“小康体育”目标实施,再到近几年来不断提出的“快乐体育”“阳光体育”“全民健身”,其目的和宗旨都是希望能够借助体育锻炼增强人民体质;让人民在锻炼中发掘生命的价值意义;通过日常的健身提高人民体质、规避疾病风险等等。“2030纲要”同样也出于以上目的和为了更好地实践以上的目标被提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30纲要”的提出不是一个单个孤立的纲领文件,其关涉的是从2014年开始部署的全民健身计划中持续发展下最终获得的发展结果。

在2014—2016年三年时间内,国务院以及国办发总共发布了11份与中国体育行业息息相关的重要政策文件,如表1 所示:

表1 2014—2016年我国体育行业重要文件汇总

2014年10月所发布的《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我国的体育产业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在这一份国发〔2014〕46号文件中,可以看到,其明确要求要将全国的体育事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要积极利用创新来持续推动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通过发展体育产业,侧面提升我国人均所占有的社会体育资源,让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体育健身的福利保障。在《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的两年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体育产业近两年突飞猛进的发展程度,特别是互联网体育产业和民间资本为主的体育设施项目的持续性蓬勃发展,让社会原有的群体性健身设施资源大大丰富。换言之,2014年10月所发布的《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奠定了两周年后2016年10月“2030纲要”发布的社会物质基础。

2016 年6月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则可以看成是“2030纲要”中针对现阶段我国群众的健身发展现状而提前做出的详细规划和具体实施的尝试。在《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文件中着重强调了要发展全民众的共同健身,要让民众自然参与到健身的过程中,不断反哺我国当下的社会体育行业,要基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现实,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健身项目参与率与身体素质,并且在可发展的情况下,开创属于我国社会独特特色的体育文化。这一健身计划,其本质上是人群参与和体育产业结合的相互补足计划。在计划中还提及了各个地区也应该适当发展起各地特有的公共体育设施,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开放公共健身场所。这一点也是在发展体育产业中兼顾公平的特色,与2016年10月发布的“2030纲要”的“公平公正”原则不谋而合。

基于国发〔2014〕46号文件和《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作用下的“2030规划”在具体的健身方面实施策略上,目标设定更加精准,并且提出了具体实现以数据为基础的发展目标,在其实施的策略上也更加兼顾全国方面的公平性与可持续发展性。在强调发展的方向时,国家看待整体的群众健身的视野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既强调民众健身的运动基础、也强调了互联网体育产业与体育媒体对全民体育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既确定了公平公正的发展原则,又根据我国现阶段群众体育发展薄弱的模块和方向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在表1中,也可以看到专项针对性发展文件的流变历程,国家有意识地将我国体育产业中薄弱的足球项目、在人群健身发展中长期被忽视的青少年健康发展以及应对于2020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北京的冰雪运动发展加入当前我国群众体育总体实施的路线中,既确保了发展的总体方向不偏不倚,又有针对性地发展提高。总的来说“2030纲要”发布意味着2014年发布的46号文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全民健身运动,在2016年正式上升为顶层国家战略。国家和政府将群众的身体素质和民众对健身领域的参与意愿提升到了史无前例的关注高度。

图1 2009—2014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变化情况(单位:万人)

1.2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起草的社会群众体育发展现状

民间自发健身热现象大规模涌现。“2030纲要”既建立于民间的健身热潮,又着重尝试引导和推动这股热潮的持续发展。从2010年开始,就可以看到我国民间逐渐开始发展的群体健身热。如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参与者的广场舞。广场舞发展之初,网络上对广场舞的看法各有特点:一方面人们认为广场舞有利于群众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针对老年人形象变化带来的社会思考,甚至存在一些声音认为“跳广场舞的,有一些为老不尊。”[2]但是,在广场舞蓬勃发展五六年后的今天,认为广场舞是破坏中老年人道德形象的声音已经渐不可闻,几乎全国上下都在轰轰烈烈的“广场舞运动”中感受到了自主健身、群众健身的优势。在青年群体中,也逐渐从文化层面点燃了“群体健身热”,从越来越多旨在指导健身要领的手机运动APP,到全国各地参赛入场券一票难求的马拉松赛事,再到引领话题的“微健身”群体和“夜跑族”,这一切的变化都从根本上反映出了人民在中央文件不断下发、各地省市机关不断鼓励地方群众健身最终取得的重要成效,群众蓬勃自发的健身热情也是现阶段“2030纲要”起草过程中最大的社会群众因素。以2010—2014年,我国经常参与锻炼人群数量为例,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群的具体增长数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民族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在2014年10月的《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后,我国在体育产业领域的发展上也突破了传统的单一制造业格局。转而在运动鞋服、运动器械制造外,尝试从健身场所、健身服务、健身指导等角度切实服务于眼下对健身保有热情的居民群体。特别是如健身房、私人健身教练、移动互联网APP等时兴产业的不断兴起,也从侧面表现了我国日渐壮大的人民健身需求。与此同时,我国现阶段的体育实体经济产业也在不断发生着变革。以我国著名民族体育品牌“李宁”为例,“李宁”生产的运动产品多半为运动服装、运动鞋和一些运动器材,在过去我国制造业尚未转型的2012—2013年,“李宁”的利润增长率也陷入了瓶颈。而在近年来,“李宁”也开始穷则思变,尝试将新型的科技融入到鞋服制造,尝试使用互联网,通过数据收集的方式,帮助健身者利用穿着的鞋服感知自身的健身运动状况。各个方面来说都可谓相当出色。我国的民族体育产业在近几年也开始逐渐崭露头角,高端运动鞋服市场也不再是“阿迪达斯”“耐克”“新百伦”等国外品牌一家独大,这一点也是“2030纲要”所必须的社会体育产业基础。

图2 2025年全国31省市体育产业规模目标(单位:亿元)

各个省市对地区健身体育发展表现了高度关注。在2016 年6月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到2016年10月发布“2030纲要”之间,各个省市地区也出现了相对集中地群众体育关注热潮,例如部分城市开始高调承办参与马拉松赛事;一些县市开始举办广场舞大赛;部分地区尝试为正在蓬勃发展的民间体育产业提供经济开发试点区,一些地级市的组织机关,也开始参与到民间自主发展的健身团体中,试图将民间体育的热情扩大到更大的范围。如图2所示,政府对地方体育产业发展号召后,全国各地各省市以“发展认领”的方式,确定了未来该地区的群众体育发展规模,从一定程度上说,这也是各个省市地区对当地群众体育关注度的一大表现。

1.3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起草的文化意识领域表现

西方健身理念的“西学东渐”。自2010年后,我国本土出版翻译的“健身类”书籍明显增多,其中部分书籍甚至出现了明星化和品牌化的口碑特度,而其中所出版的不同书籍侧重点也覆盖广泛,各有差异。例如《囚徒健身》系列中对无器械健身的强调等引领出我国一些地区大量开始出现健身培训机构的现象,这些健身爱好者们以能够做出各具特征的肌肉固定状态而感到自豪,在《囚徒健身》等书籍的影响下,“人体旗帜”;“平板支撑”“倒立俯卧撑”等姿势被大众熟知和练习。一些跑步类以及运动精神类的书籍,也助推了我国现阶段的“夜跑热”、“马拉松热”。其中以《天生就会跑》、《跑步圣经》、《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引起的反响最为热烈,这些图书不仅仅提供了正确的跑步姿态教学、具体的长跑训练教程也提供了关于健身影响人精神、生活方方面面的内容,将健身提升到了超越身体转而精神升华的高度。这带给认为广播体操、太极拳等健身项目就是健身的青年群体相当的震撼。这些书籍在普及了大众健身意识的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健康生活的理想范本。因此,可以将西方健身理念的“西学东渐”,看成是“2030纲要”发布的社会先导性影响因素。

群众的健身意识激发。我国民间群众体育的发展热度首先表现在群众的健身意识激发上。基于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让一些健身咨询逐渐深入民间。现阶段,健身不再是简单以“锻炼”就可以一言以蔽之的词汇,反而,现阶段的健身表现出流行化、时尚化的特点。特别是微媒体、自媒体的发展也助长了这一现象。大众对健身的追求不再只是要求身体健康,而是尝试在健康的标准上,让身体美观、让健身融入生活模式、释放精神压力、让健身作为一项新的时尚参与到日常的生活环境中。如“马甲线”“人鱼线”等描述身材肌肉状态的词汇也成为了流行词语,而网络正是其中最为广阔的发酵体。微博上总能看见各种瘦身动作,朋友圈里也总有人晒健身房的照片、跑步路线以及跑鞋和运动后的自己。2016年以“健身”为关键词的百度搜索量同比增长25%,与此同时,知乎“健身”话题下的关注者超过了300万。这些事例都表明近几年来人们对健身、运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也从其中获益越来越大。群众健身意识的激发可以看成是“2030纲要”实施所必须的群众基础。

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赛事举办的持续性影响。2008年我国举办了夏季奥运会、2010年我国举办了亚洲运动会,以及将在2020年我国还要继续承办“2020北京-张家口” 冬季运动会,这些赛事都是具有庞大影响力的国际大赛。在吸引群众关注、培养群众兴趣的过程中借助赛事举办,普及一些在我国并不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大型赛事在我国开展,也有利于我国人民在家门口就能够看到顶尖的国际赛事;通过观赛提高运动意识,将赛事和运动、运动与生活紧密结合,真正实现“休闲健身”。因此大型赛事举办给我国群众健身意识带来的深入影响则主要表现在引领社会的健身风潮,积极推动国民的体育观念变化,从国际影响上将我国原本“金牌大国”的定位逐渐转换成基于全民运动视野下的“健身强国”。

1.4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起草的社群体育发展趋势分析

体育类民办非企业组织发展飞速增长。继2013年全国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首次过万,达到10353个后,2014年我国的民间体育组织依旧保持较快增长,年底达到 11901个。自2012年以来连续三年增长幅度超过两位数。数量由2010年的7062个增加到了2014年的11901个,年均增幅为13.9%,年均增幅高于传统以单位组织的民间体育社群1个百分点。(如表2所示)特别是青少年在公共体育服务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各个地区都逐渐出现了青少年运动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人才选拔赛。体育在健身、娱乐、休闲、放松之外,也基于这一类民间的俱乐部组织发展出了一套正在逐渐成体系的人才培养方式。体育类民办非企业组织的发展给“2030纲要”中第六篇“发展健康产业”和第八篇“强化组织实施”都提供了可以参考的现实依据。根据现阶段民间非企业组织行业的发展程度和发展速率,可以判断未来我国民间非政府非企业体育组织还将更多涌现,这一点也给我国全面健身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组织产业基础。

表2 2010—2014年体育社会团体和社会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情况(单位:个,%)

学校、公园等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在2010—2014年间,我国的公共服务场地也逐渐开始向大众开放。学校、公园、广场等传统拥有大面积的群体健身场地开始公开向社会大众开放。一定程度上,这种开放的举措解决了传统民间健身缺乏场地和专业条件的尴尬局面。而从青少年体教层面上,也能够提前覆盖到群众体育的参与点,一定程度上,这一举措也丰富了我国现阶段社会所能够提供的公共体育健身资源,给我国逐渐成型的民间体育社群组织提供了一定的参与基础和参与条件。

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逐渐细分,健身科学不断发展。现阶段民间体育组织也在不断的深化和细分。例如一些地方组织的民间爱好者足球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网球俱乐部,一直以来都是成人与青少年混杂,以训练代替教学。这种情况最终导致在整个俱乐部内没有明确的健身领域分层、也没有专业和非专业的区别,更没有专业的教授人员,很难让民间的群众体育发展上升到新的层次。而现阶段由于民间资本的不断进驻,一些民间俱乐部的形态也逐渐出现,形成了现阶段越来越泾渭分明的专业等级分层。服务的对象也逐渐明朗化、以足球俱乐部为例,我国现阶段各个地方除了省市级别的专业球队外,也有以企业赞助为主的专业球队,在民间也有以 “野球场”为主要活动阵地的足球爱好者俱乐部、也有为爱好体育的青少年提供训练的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各种形态一应俱全。在“2030纲要”中,要求加强健康教育、以人群的健康作为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通过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稳固提高我国的人均身体素质眼下,通过细分的市场分层,已然可以看到未来我国群众体育专业市场化和高效服务化的雏形。

品牌化、营销推广、口碑运作逐渐出现在民间体育组织。目前凡是运作比较好的民间体育组织都在尝试塑造自我的品牌,利用网络及营销,通过聘请名师来提高品牌影响力。民间体育团体尝试依靠塑造品牌也意味着民间体育组织的进一步升级。民间组织通过品牌影响力,能够更好地吸纳人才、培养有潜力的青少年选手,品牌也能够更好地促进民间体育盈利,扩大其影响范围。在“2030纲要”强调的加强健康人力资源建设,也正是基于体育产业持续不断的和谐发展的目标提出的要求。品牌化、营销推广、口碑运作逐渐出现在民间体育组织是“2030纲要”要求下可以长期鼓励民间体育组织不断发展的基础策略。

2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点内容解读

2.1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组成结构分析

“2030纲要”分为8大篇,共计29章。在其服务的范围层次则可以主要依照顺序分为4大部分。其分别为:(1)总体战略概览(第1篇)、(2)健康生活意识的基础普及(第2篇)、(3)深化医疗改革,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准和效率(第3~5篇)、(4)健康、体育产业组织化,及其发展(第6~8篇)。这4大部分中,以第1部分、第2部分、第4部分较为集中地针对我国体育健康发展提出了要求和方向。因此,在本篇论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起草背景及群众体育社会效应时,也主要就第1、2、4部分进行具体解读。

第1部分着重阐明了“2030纲要”提出的背景、主题、原则、目标。这一部分中,应该着重看到第一章的实现纲要规划必须遵循的“四大原则”,在这些原则中既强调了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的健康标准,实现健康目的的重要性;又从另一方面提出了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的效率性作用,并且着重提出了“公平公正”原则。基于我国现实,公平公正这一原则不仅对应着整个纲要的第三部分(即医药保健部分),也同样对我国群体群众健身提出了相关的重要要求。即在公共体育服务层面、群众体育健身发展层面也要兼顾公平公正原则。一些地方也应该通过加强基建、提高民间群众健身活动经费投入的比重,改善现阶段地区占用体育资源不平衡、贫富占用体育资源不平衡的窘迫现状,让人民在健康和运动的起点上人人平等。

第2部分则相对概要式地对以往提倡的健康保健宣传做了汇总和升级。例如敦促全国各地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尝试开展控烟限酒策略,这些在过去发布的健康相关的文件纲要中,也都能看到其相关的印记。第二部分也加入了一些独特的时代特点,如我国在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民生饮食大大丰富,出现了群众肥胖率上升的问题,纲要中也尝试提及了引导合理膳食的相关要求。第二章中,关于社群体育发展中最为重要的是第六章的讨论,第六章中,明确要求各个地方应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并且提出应该从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层面加强地区的基础建设,通过低收费或者免费、通过与民间体育组织加强网络建设,提供相应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换言之,这一条既要求地方政府应该为群众健身活动提供硬件(场地、器械),也要求政府提供软件(提供相关人才帮扶地方健身人群组织开展活动、积极联系民间体育组织、发展地域民间组织发展网络)。特别是要求对中老年人、青少年、妇女以及残疾人等体制健康较弱的群体有针对性的提供帮扶,这一点也是对第1部分中“公平公正”原则的呼应。

第4部分主要从国家整体健康产业格局发展、健全相关体育产业规划以及如何持续性的加强国家对社群体育引导进行论述。第四部分也可以看成是“2030纲要”中应对社群体育、民间体育发展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这一部分详细地从社会体育发展的综合构想、发展方向、孤立群体,一直延伸到具体发展中所需要注重的问题和加强的保障,并且尝试通过加强组织度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等多重方面立体式的构建和发展民众的健身发展运动。其中三篇都是自成一套体系的“组合拳”,以第六篇为例,其中以发展健康产业为主要发展核心,优化办医格局与促进医药产业,相互辅助则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现阶段国家医疗水平,帮助我国居民拥有更好的生活状态。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和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相互补充;发展健康行业可以看成是被动的帮助人民保健、修养,而积极发展体育则可以看成是鼓励人民主动参与到保健发展的活动中。两者互为表里。而医疗水平的提升与民间健身保健服务水平发展又互为表里。医药为被动的保养人民健康,日常健身则是人民主动自我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可以看到“2030纲要”其中深层内涵的逻辑性。在各地实施其纲要内容时,也应该遵循纲要的指导原则、多管齐下,多处着手,让“2030规划”的具体内容,科学的发展实施。

2.2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点与创新点

“2030纲要”虽然以人民健康为主要实现目标,并且辅之以大量篇幅论述医药行业发展要求。但这并不意味这“2030纲要”在我国现阶段群众体育中没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恰恰相反,应该辩证的看待“2030纲要”所提出的具体内容。以“2030纲要”中具体的医疗改革措施为例,其中预防、发展占据了很大一方面,这从侧面也反映出我国现阶段人口身体素质的隐患。基于此,再回顾“2030纲要”中所提及的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发展措施,不难看出其人民健康保障发展的立体式架构。在其中“以体育预疾病;以健身代医疗”的潜在实施目标,则可以看成是“2030纲要”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现阶段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不和谐音,医患纠纷;医疗资源不均衡;医疗水平发展迟缓;优秀医疗人才海外流失等问题[3]持续性的给我国卫生医疗事业发展带来阻碍。另一方面,我国又面临着未来医疗人口不断扩大的问题:新生人口数量下降;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严重;人体膳食营养摄入过剩;人均活动量不断减少。从现实上来说,基于医疗保健和卫生治疗方面的举措很难从我国大环境下彻底改善我国人均健康发展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下,群众体育和社会环境健身发展就成为了其中的重要解决方向和因素。在纲要中,其重点部分就在于强调利用日常的健身手段,弥补可能出现的扩大化的医疗需求。这一点在过去的纲领性文件中或有出现,但从来没有再纲要的脉络中具体点明。从侧面来看,也可以理解为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国民健康问题已经发展到了相对的临界点。

“2030纲要”给出的“以体育预疾病;以健身代医疗”具体发展策略大致有以下几种:(1)利用地方民间体育组织,扩大群众健身影响力;(2)树立民间健身特色项目品牌,吸引人群参与;(3)地方政府积极建设群体运动场所,培植民间体育氛围;(4)发展体育产业,扩大群众的休闲运动选择;(5)加强国际合作,尝试汲取国外群众体育发展经验;(6)深化群众体育与健身改革,革除以往的问题和弊端;(7)加强制度支持,为具体群众体育项目发展操作提供规条。

创新点则主要集中在“2030纲要”提出要求的具体形式上。例如将健康中国的指标直接化为数字标准。传统纲领文件要求中,一般以原则性要求和主要方向引导为主,很少能够看到直接的数字目标。这一创新也给予“2030纲要”以现实的实践基础。在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时,只要参考国家设定的标准水平就可以及时地根据本地的情况进行政策方面的调整。数字指标既是目标,同样也是起点。在阶段性目标实践过程中,也相对有利于地方政府积累民众健康管理经验了,为下一个面向更为精准的问题解决纲要提供了实时参考依据。其次创新点还在于整套纲要的未来导向性,在“2030纲要”的第七篇中,既强调了根据目前我国部分地方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改革,又要及时参考国际上普及群众体育的优秀经验,并且还要根据时代的特点、依托健康科技创新和健康信息服务体系来完善国家整体的健康工作发展。和一般的纲要规划不同,“2030纲要”的未来导向性也间接说明了该规划的长远实施性和现实可操作性。最后,“2030纲要”还系统性地构建了完整的实施体系。从“2030纲要”的内容上,可以将第一篇和第二篇看成是整个纲要的综述,既面向于整个纲要的开展背景与实施原则,又对过去我国的相关健康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状况和问题加以总结。“2030纲要”中所提出的四大原则既是对未来政策实施的依凭也是对过去数十年见一连串国民健康相关政策的补充。第三到第五篇则是针对具体内容实施策略的具体细分,可以详细到未来相关政策实施的具体制定和资源配置利用,第六到八篇则是纲要尝试建立国民健康体系的一种完整表达,从规划的体系方向设定,再到法律法规的完善,最后到不断地吸收国外优秀经验加强合作和持续完善现阶段我国国民健康体系发展,都可以看成是“2030纲要”尝试推陈出新,依据现实立场加以推动国家人民健康相关政策的具体尝试,也有理由相信,基于“2030纲要”指导下的未来我国健康体系规划能够有效并且长久的实施下去,从可操作面与可持续发展面长久地为群众服务。

2.3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可实践策略

“2030纲要”的主要应用面在人民医疗卫生服务的提升和群众体育小康体育方面展开。在尝试提出未来“2030纲要”指导和要求下,各个地方政府的可实践策略时,也主要根据本文所论述的方向从群众健身层面做具体论述。

鼓励和推动民间自主的群体性健身活动。 我国民间现阶段已经有一些项目形成了群体健身热潮,如广场舞、马拉松、无器械健身操等。这些项目的发展既顺遂我国民间体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能够从主观上满足参与者的身心需求,在锻炼的层次上,这些运动都能满足该运动的主要参与者的身体素质状态。我国虽然在近几年已近掀起了“广场舞热”“马拉松热”,但还未完全释放群众健身的热情,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政府相关的推动下,这股热潮还将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特别是一些新型运动还没有规范的赛事和评比规则,这些也可以通过商量制定的方式,加以规范,力促民间体育得到更为广大的发展空间,释放其本身就具有的巨大发展潜力。

加强对人民身体素质的数据监测。在“2030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一些人民未来身体素质的数据要求。这就说明,各个地方的政府组织不能够再简单的通过“四级标准”(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来判断群众身体素质水平。这也在一定层面上督促了相关部门积极收集数据,通过居民实际的身体素质数据反映,及时调整当地所实施的健身发展政策和活动,特别是一些数据和规定要求差异较大的地区,格外应该从社会实践角度探索人群差异,也可以尝试与高校、研究所等专业的社会学术性研究机构接触,共同挖掘可能对群体运动和人民健康持续发展造成阻碍的问题和成因。

持续性的扩大专业体育人才培养。我国现阶段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相对初级的状态,在专业素养培养、专业技能教授等方面的培养还比较不足。一般体育人才的最后流向也主要是各类学校,很难在民间资本市场上看到真正接受过高校专业训练的体育人才服务于社会大众。体育人才的缺口还表现在一些有心聘请专业人才的体育组织难以找到真正拥有专业技术的体育人才。这些都需要政府鼓励并且持续性的提供助力,提高体育专业的地位、改变大众对体育的认知,让更多的专业人才走向普罗大众的日常健身生活。

政府承担部分给居民提有偿健身服务。我国在2016年6月左右试点开放了医保卡可用作健身消费的政策,医保卡本身是 作为居民医疗所用,但是在国家开放健身消费后,医保卡又变成了群众的“健身卡”,可谓将预防疾病、提高体质和治疗病痛、挽救生命相结合。治疗疾病和加强健身本身就是同一件事的一体两面,可以看到“2030纲要”中对相关的政策要求方向的鼓励性特征。因此,可以推测在未来“医保”到“健身”的国家政策转换会越来越多,而政策的优越性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展现出其真正的作用。

3 本研究对“2030纲要”的起草背景、社会基础、发展现状,重点和创新点进行了描述、总结和解读。以期各方更好地了解、理解“2030纲要”中所提及的要求和方向。能够在各个地区、各个省市开展健康中国2030专项政策规划和具体政策实施时更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同时也为日后“2030纲要”预期下的“预病”到“健身”的相互转化的社会实践体系构建做一铺垫。

猜你喜欢
纲要体育产业民间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