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产业引领强村富民促和谐

2019-10-10 06:44程晓丹刘慧文
党的生活(江苏) 2019年7期
关键词:渔民全区街道

■程晓丹 刘慧文

连云港市连云区大力推行“党建+”产业发展模式,“一村一策”找准发展突破口,推动支部建在产业上、人才聚在产业上、群众富在产业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收入,带领群众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近年来,连云港市连云区大力推行“党建+”产业发展模式,立足地区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一村一策”找准发展突破口,推动支部建在产业上、人才聚在产业上、群众富在产业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收入,带领群众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支部建在产业上

连云区北面临海,沿海渔村较多,20世纪初,海洋资源日益枯竭,对于以传统捕捞为营生的渔村来说,转型发展刻不容缓。“当初,我们村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不足3000元,村集体负债300余万元,是全区三个贫困村之一。”说起村庄的转型之路,高公岛街道黄窝村党支部书记张立祥感触颇深。

2001年上任以来,他带领村支委一班人大胆探索转捕为养,发展紫菜养殖项目,养殖面积从起初的500亩发展到如今的4.1万余亩,年产值突破1.8亿元,村集体年收入489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1万元,真正实现了村庄发展、百姓富裕。

黄窝村的发展腾飞,离不开党支部的积极作为。像黄窝村一样,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找准强村富民路径,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村,在连云区还有很多。一直以来,该区高度重视农村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确保村村有产业支撑、有项目覆盖。截至2018年年底,全区17个村和涉农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100万元,其中10个村超300万元,“支部+产业”带来了强村富民效应。

针对海洋产业发达的实际,连云区注重加强海上党组织建设,在渔船上成立“海上红帆党支部”,把相邻海上船只的党员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将产业文化、致富经验、先进探索送到渔民身边,拓宽了党建服务领域,提高了产业发展水平。为了达到更好教育管理渔民党员,推动产业发展的目的,该区还坚持在伏季休渔期开展“渔民夏训”,成立“新时期渔民讲习所”,开展技能竞赛、生产讲座、文艺晚会等一系列活动,发挥好党支部的堡垒作用,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渔村振兴凝聚共识、增添动力。

人才聚在产业上

人才聚,产业兴。连云区深知人才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坚持选好育好“领头雁”,充分挖掘致富能人,发挥人才支撑效应,引领村级产业高效发展。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领头雁”的引领。连云区通过公开选聘、本村培育和定制村官等方式,选拔本领强、作风好、素质优的干部,充实村社“两委”队伍,并坚持开展学习培训、实践锻炼,培养村干部成为促进村庄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区农业农村局中层干部李雨楠放弃了机关安稳的工作,通过公开选聘来到全区5个经济薄弱村之一的留云岭村任支部书记,他的人生轨迹不再按部就班。上任以来,他带领村集体化解历史债务8万余元,争取上级资金400余万元,搞活云雾茶等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发展乡村旅游,赢得了百姓点赞。

李雨楠的这段特殊经历源于连云区开展的“选派三批书记、助力乡村振兴”行动。2018年以来,该区面向党组织软弱后进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书记空缺村等3类行政村(涉农社区),公开选聘一批党组织书记;面向全区所有行政村(涉农社区),遴选一批副科级党员干部任职第一书记,选派一批90后青年干部挂职副书记,将一批年轻、优秀的党员干部集结到村社一线,凝聚组团发展合力,走实强村富民道路。

乡村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能人的带动。“乡土人才高升带领鑫海养殖场的职工经过多次试验,成功开创了紫菜机械采摘法,不仅减轻了劳动负担,节约了生产成本,还使采摘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说起乡土人才发挥的作用时,海州湾街道西墅村党委书记汪卫兵赞不绝口。

这是连云区乡土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坚持从实际出发,实施乡土人才培养工程,依托产业发展培育“土专家”“田秀才”“双创”带头人等实用人才,在种植养殖、创业创新、扶贫攻坚、产业振兴等领域发挥“一技之长”,为群众解决各种技术难题500多项。

群众富在产业上

近年来,连云区立足山海资源特色,遵循自身发展规律,有力有序开发海洋产业、绿色产业和服务产业,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下午6点前,一定要将400箱牡蛎打包发给买家。”连岛街道东连岛村党支部书记苏正军在忙碌之余仍不忘叮嘱村里的销售人员。自全面实行牡蛎高效笼养技术以来,该村注册了“海州湾生蚝”品牌,拥有了“东连岛”商标,还为牡蛎插上了“电商翅膀”,销售到全国各地,东连岛村的渔民们靠着牡蛎实现了致富增收,过上了红火日子。

除了连岛街道的村,沿海的海州湾、高公岛街道所辖村同样以发展海洋产业为主,大力实施“耕海牧渔”,形成了“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做大做强紫菜等特色海产品品牌,让村民足不出户就增产增收。海滨大道沿线的村居因依山靠海,风景秀美,借力“农旅融合”模式,发展乡村旅游,引导群众开发了一批渔家乐、农家乐、民宿群等项目。云山街道、板桥街道的村则依托邻近连云开发区、港口物流园区的区位优势,盘活“固定资产”,通过资产租赁、物流配套等方式,大力发展服务产业,在增加集体收入的同时,带动辖区群众就业。

“我们要按照前期‘村举民观’、后期‘村退民进’的发展思路,支部作示范、党员带群众,引导更多群众参与进来、富裕起来。”连云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英涛认为,发展村级集体产业的最终目标是带领群众致富。

为了让更多群众增收致富,连云区持续实施富民党建“六百行动计划”,推行“党建+”产业发展模式,在全区示范打造了4类33个“党建+产业”重点项目,有效实现了党建促产业、产业带民富的良好局面。2018年,全区21个涉农村(居)集体收入平均达3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837元。

猜你喜欢
渔民全区街道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热闹的街道
街道生活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