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要便捷,更要安全

2019-10-09 03:36樊哲高
新能源汽车报 2019年33期
关键词:绝缘电动汽车检测

樊哲高

最近,一些电动汽车车主在“里程焦虑”之外,又多了一项“触电焦虑”。起因在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日前公布的充电桩产品风险检测结果。该结果显示,送检的9家企业所生产的10个批次中,有7成样本在防触电方面不符合国家标准,主要问题集中在该接地的不接地,存在触电风险。

此检测结果经央视发布后,引起消费者广泛关注。本报也在第一时间派出记者对北京充电市场相关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进行调查,并采访相关车企、充电运营企业和行业专家及部分消费者,于本期出版“充电安全”专题,回答业内关注的焦点问题。

其实,电动汽车安全事故并不是首次出现,电池自燃、充电起火的事之前也曾见诸报端。这次的央视报道之所以反响较大,是因为两个“7”:一是7成样本防触电不合规,二是送检的充电桩所标定的额定电压为750伏,远远超过家庭用电的电压,难免让车主感到“后怕”,敢情每次握着的充电枪,是一把“高压枪啊”。

当然,这次广东方面的检测受样本数量限制,所谓7成比例可能并不代表全国的平均水平,但根据本报对北京充电市场的调查,充电桩的确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需要监管部门和产业界重视起来,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保障充电安全,保障产业安全,保障人身安全。

其实,充电桩生产企业和充电运营商甚至车企也满腹委屈。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市场急剧扩张,随之对“充电难”的抱怨越来越多。但桩企和充电运营商一番“跑马圈地”之后,“车找桩”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反而又生出“桩找车”的尴尬,充电运营普遍处于亏损边缘。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统计,截至2019年6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达到41.16万个,私人充电桩保有量超过59万台。两项加起来100万台左右,而目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接近400万辆,车桩比1:4,桩并不多。看来,充电运营商业模式上也许存有问题,但不管怎样,经营盈利也好,亏损也罢,产品质量绝对要保障,不能有任何的借口。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充电市场监管方面也存在疏漏,这次参与检测的广东质检院电器附件检测室主任温永彩就說,充电桩产品不在CCC强制认证目录内,相关的标准都是推荐性的,没有强制性。另据报道,有人专门查阅文献发现,关于电动汽车的相关国家标准有77项,其中只有两项是强制标准,其余都是推荐标准,其中充电桩的标准只有区区一条,而且还是电量计价的标准,也就是说,涉及到充电安全的国家标准,目前来说是欠缺的。

从技术上讲,电动汽车充电具有需求多样、环境复杂的特点。充电车辆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充电电压、功率等级多,范围宽;多日照、高温度、雨水多等复杂的气候和环境特点,都会对充电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要求充电设备在设计时必须考虑良好的车桩兼容性、环境适应性和安全稳定性。在实际设计、安装过程中,要考虑充电设备外壳绝缘防护、接地可靠性等因素,避免因漏电、接地故障导致的绝缘失效引发安全风险;同时,通过加强外壳绝缘防护、漏电保护、接地检测、充电过程绝缘检测等技术手段提升安全防护。

从监管上讲,应该建立行业责任体系,健全行业监管体系,强化引导、监督,加强事中管理和事后惩罚力度,建立行业诚信档案,促进行业自律;应该进一步明确充电运营商是充电设施安全的责任主体,加强充电设施建设运营安全防护,保障电动汽车充电安全。更重要的是,应该从顶层设计上,出台安全行业标准、强化产品检验认证。

对消费者来讲,作为使用新能源汽车的主体,车主应树立安全理念,强化安全充电意识,培育安全充电行为习惯。总之,电动汽车安全要防患于未然。

当然,我们也不可因噎废食,因个别安全事故或隐患而造成公众对电动汽车充电安全的恐慌。我们要做的是,安全问题,警钟常鸣,应告诫全行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提高续驶里程,强化充电的便捷性,并降低成本,让电动汽车成为安全、绿色、智慧的出行方式。

猜你喜欢
绝缘电动汽车检测
基于无桥隔离SEPIC转换器的电动汽车充电设备
带扣易拔电源插头
必修二 Modules 1—6综合检测题
“整式的加减”检测题
“整式”检测题
变压器油纸绝缘含水量的介电响应测量方法
2020年北京私家电动汽车将基本“一车一桩”
北汽电动汽车登陆上海
物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