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科性特色型大学的专业结构建设与发展研究①

2019-10-09 04:03魏颖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6期
关键词:结构学科特色

魏颖

[摘           要]  目前来看,多科性特色型大学的专业结构建设和发展如何能明确办学定位,发展成为特色化多科性大学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所面临的重点难题。阐述我国多科性特色型大学的专业结构现状及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发展策略,以期能更好地促进多科性大学专业建设和发展。

[关    键   词]  多科性;特色型大学;专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6-0046-02

多科性大學是指不同专业间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从而形成的特色型大学。随着我国高校不断增添专业种类,开拓高校自身发展领域,从而导致各大院校出现千篇一律的教育局面。因此,高校如何能够在众多大学中拥有符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成为当前多科性大学所面临的难题。

一、多科性特色型大学的专业结构现状

(一)大学专业丰富

由于每个院校的发展过程和成立基础有所区别,从而导致学院专业结构有所不同,具有各自的特点。有的大学经由文科院校然后逐渐拓展理工专业,从而形成了以文科为主具备丰富科目的大学。有的大学经由理科院校然后逐渐拓展文科专业,以此形成多科性特色型大学。更有的院校本身就由几所不同优势的大学所组成,因此更具有多科性大学优势。总而言之,大学的专业不仅在原有专业上逐渐拓展,也让大学专业更加丰富。

(二)专业较为散乱

很多大学为了拓展更为丰富的专业,在校园内开辟了很多

的校区,还不断合并新的大学,但多数大学依然保持着原有的校区。这种多校区教学模式虽然能够让大学多科性发展得到一定优势,但发展的专业类型却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凌乱的学科分布导致教学出现封闭特点,不同的学科间毫无组成关系,并在封闭的小区内形成各不相同的专业结构,以此逐步发展成为适合该专业运行的专业文化。大学学科由于高速拓展导致专业之间基本处于封闭、自由、凌乱的发展过程当中。

二、多科性特色型大学的专业结构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组织结构

多数大学专业结构的建设常是根据自身所需来进行创建,并没有一套自成体系和相应的科学规划流程,更没有实质性的措施来保障发展进度,专业结构在整体定位方面极不明确,教师常常跨专业进行教学,且这种现象极为常见。一些具有优势的专业分散于多个院系,且彼此间行政分割开来,反复研究同一项专业内容,教师讲授的课程也较为一致,从而使多科性特色型大学的专业结构建设不具有积极性。不仅如此,这种发展情况不利于大学的专业主导型,高校跟风极为严重,缺乏创新性。此外,学院发展过程较为盲目,在一些检查过程中常常较为敷衍,从而导致大学建设多科性特色型专业成为工作任务。建设多科性专业在高校不能够得到重视,且建设结构与实际需求不符,高校各项专业之间结合程度较低。

(二)专业整合欠缺

多科性特色型大学的专业建设必须要建立在已有学科优势的基础上,将其优势学科与建设学科进行有机组合,以此相互渗透、匹配,从而形成一个边缘学科、新型学科、主干学科相互关联的特色专业。但由于部分群体出现山头意识,且有些组织结构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从而导致专业之间求取表面建设,进而导致多科性特色型大学建设发展方向较为单一,且方向不清晰。甚至有些院校没有对优势学科和拓展学科进行区别,并没有对重点专业如文学、法律、理工、医学、经济、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大学拓展多科性特色型专业的具体优势并没有呈现出来,整体学科群的

形成较为分散。

三、多科性特色型大学专业结构建设与发展策略

(一)明确专业发展定位

多科性大学专业发展需要明确自身定位、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格局等。发展过程中需要明确专业具体的建设方向和发展目标,这也是发展多科性专业规划、办学资源整合呈现出多科性优势的主要因素。院校具体开展专业课可通过类别定位、特色定位、服务定位、水平定位、层次定位等方式进行办学定位,将这些因素相结合来明确专业建设规划,并根据当前教学发展趋势和

学生未来发展需求来制订相应的专业建设规划和办学定位,以此突出多科性专业结构的特色和特点。其次,还需要深入研究哪些学科需要重点建设,哪些学科需要重点发展,哪些学科之间需要合并促成,哪些学科需要创新重构,针对性地找到各项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学院自身的专业结构,进而针对性地开展多科性特色型大学。

(二)提供经济发展支持

一个符合多科性专业标准的院校,与开设的专业数量并没

有多大关系,而是看专业的种类是否与该校实际能力相符合,且新型专业是否能够成功立足于该校,在相互支持的条件下是否能够助力该校成为新的专业群体,能否实际应用于社会未来发展,与未来科技发展能否相匹配,能否为经济发展提供一定支持,能否在国外和国内学术交流时做出一定贡献。符合多科性大学发展的专业不仅需要强大的专业基础作为铺垫,更需要不同的专业核心力量作为专业发展特色,还需要各个专业间相互协调、支持、依托、促进的共同力量,以此来促进新学科更好地融入高校整体专业当中,形成多科性特色大学。此外,多科性大学特色发展还需要基础学科、支持学科、主干学科、辅助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所构成的发展空间,彼此间能够相互制约,以此促进和辅助各个专业间更有效地形成专业结构。不仅如此,多科性特色大学还需要让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互补互助,相互促进的同时发展专业结构,根据各个专业的需求进行深度建设,让大学专业整体能够更加符合学生需求,从而提升自身竞争力。

(三)构建专业师资团队

大学的专业结构建设与发展是保障多科性特色型大学的组织特征。因此,高校需要根据自身教学能力,按照科学标准和学科进出进行专业结构建设,需要进一步明确一级学科的知识体

系,即便是二级学科也需要划分更加清晰的界限。进而以清晰度更强的学科体系架构,突出各院系学科内容的鲜明度与先导性。并始终围绕学科核心地位,构建行政组织结构。人力资源部门在分布教师时,需要根据教师自身专业能力进行分配,从而形成专业教师团队,以此来进行专业研究、学科活动。由于专业之间存在交叉性和互补性,因此高校在专业能力不足之余需要补充更高层次的支持和协调,以此促进高校多科性特色型大学专业结构建设和发展。

(四)打造优势专业科目

任何多科性特色型大学只要具备优势的专业或者是特色专业就能在国外和国内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此来推动其他专业高效发展。这种发展模式正是当前一些普通大学能够以自身特色专业高速发展的原因所在。此外,具有特色型的专业科目的大学不见得一定会产生影响,这需要看多科性高校能否将自身特色转化为专业优势。一个专业能否具有优势和自身的特色需要看发展过程中的积淀和成长,高校需要有目的性地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来提升自身优势。不仅如此,高校在办学过程中需要将多科性特色进行重点培育,以此来挖掘各项专业中存在的特点,将最具有可塑性的特色专业打造成为高校的优点、重点专业,甚至成为国内外的一流专业。

(五)促进学科群体能力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多科性特色型大学的专业结构建设和发展不仅需要相同专业类别来打破学科间存在的障碍,还需要二者进行充分融合。不仅如此,不同专业之间还需要进行相互交叉渗透,以此来形成新的专业分支推动多科性大学建设。多科性大学专业建设不应是独立的,应根据科学发展规律和院校自身能力进行建设,在每一项专业基础能力上增强专业间的流动性和融合性,由此形成廣泛的学科群体,造就多科性特色型大学。

(六)开拓专业教学领域

多科性特色型大学需要根据教学人才的学科水准、科研水准、教学水准来体现出专业建设能力。多科性高校可借助自身丰富的专业优势,以此来打破传统用人体系,跨专业来构建新型的教师团队,让教师能够在不同的专业之间产生学术碰撞,激发教师不同的思维火花。要支持教师团队能够在不同专业间形成不同层次的学术能力,鼓励教师创新自身教学能力,为多科性大学开辟新的专业领域。

(七)制度化专业建设

多科性特色型大学的专业结构建设与发展需要从内部增强动力,让专业结构能够不被当前所呈现的利益因素所拘束,让专业能力能够更为符合社会未来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此外,多科性大学建设还要重点倾斜于专业建设中所提出的政策,让专业发展更有保障,并且增强专业创新创造能力,在培养人才方面可实施激励制度,让专业和专业发展建设能够更加制度化、绩效化、岗位化。不仅如此,还需要让专业发展和建设中每个人的职责与校内的评估标准、评定职称、晋升职务相结合,以此来鼓励各项专业能够稳定发展。

(八)发挥大学专业作用

多科性特色型大学的建设不应被办学规模所束缚,更应该从高校自身不同方面进行实际评估。多科性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应呈现不同专业间相互融合的形态,让专业能够发挥出培养人才、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等多重作用,由此体现出专业结构塑造的研究成果和人才培育成果。此外,还要让社会对多科性大学产生关注,让专业能够与社会发展趋势相匹配,让高校能够与专业建设相符合,让人才培育能够与科学技术相互促进,以此来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创造性人才。

综上所述,多科性特色型大学的专业结构建设不能一蹴而就,而应在建设过程中不断累积经验,实现从量变的呈现到质变的逐渐转变。多科性大学一旦具备自身的办学特色,不仅能够促进高校的发展和生存,还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好的育人服务。

参考文献:

[1]卢巧云.多科性大学图书馆的专业文献建设:源于大学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5(4):119-121.

[2]刘迅.论多科性大学影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兼论成都理工大学影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60-63.

[3]徐洁.基于60年发展历史对华东理工大学从单科性学院向多科性大学发展的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2,29(4):7-14,52.

[4]周建军,罗萍.尘埃落定后的审视与省思:关于我国医学院校与综合性(多科性)大学合并问题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9):21-24.

编辑 李 静

猜你喜欢
结构学科特色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半包围结构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汪曾祺专辑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