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困境探究①

2019-10-09 03:50周燕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6期
关键词:思政院校政治

周燕

[摘           要]  高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是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在大数据环境下,了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8-0006-0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技术逐渐传入我国,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化技术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生活学习、工作求职、出行购物还是旅行消费,互联网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下,网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条件,国家大力支持“互联网+”教育融合发展,信息化技术手段也在思政教育中被推广运用,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政课应运而生。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述

刘梅是国内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第一位学者,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中指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传播学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1]。“思想政治教育”从有了阶级社会便产生了,在古代主要是为了统治者能够更好地控制人们的思想,维护统治。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出现了《论语》《大学》等许多经典著作,也涌现出孔子、韩愈等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这些使人们逐渐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也使我们中华民族有了坚定的信仰。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内涵。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包括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的先决条件,是保障我们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奠基石。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其内容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着。总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法律法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来约束其他社会成员,使其在一定的行为准则下进行社会生活。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社会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使他们成为符合社会思想品德要求的人。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共经历了三次体系改革,即1978年至1997年的恢复发展期;1998年至2004年的规范完善期;2005年到现在的科学发展期。党的“十九大”以后,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课进行了新一轮的修订,使其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更加鲜明。

二、信息化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建设的特点

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建设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过分夸大思想政治建设的形式化和表面化。二是在一些概念的解释上过于抽象,还有一些观点过于隐晦。三是上课的形式过于单一化且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对着课本死记硬背。[2]四是师资力量不足,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地位突出,但因地域、硬件、待遇等多种因素,在师资配备、师资力量上不均衡。五是整个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度不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经济利益,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建设的教育体系

笔者曾就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对周边几所院校的学生做过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62份,统计结果显示:(1)关于开设思政课的必要性,80%的学生认为思政课还是很有必要的,2.1%的学生认为,此课程对自己以后的用途不大,根本没必要开设,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思政教育还是认可的;(2)关于思政课的满意度,70%的学生认为还比较满意,如果此课程设为选修课,仍有60%的学生愿意选修这门课;(3)关于思政课使用的教材及内容,34.5%的学生认为课本内容跟不上形势,不能满足学习需求,希望能减少理论教学课时,希望教材能够图文并茂,结合案例,内容更丰富一些;(4)关于教师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方面,显示47%的教师开始使用互动式教学、探索式教学等个性化教学模式,课件、微课等教学手段也被频频使用,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扮演指引者角色,与学生交换意见想法;(5)关于思政课的考核方式,在考核比例中,学生期末成绩占40%,平时表现占20%,作业占10%,社会实践占30%,这样的考核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普遍认可了社会实践和平时表现的重要性。

三、信息化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互联网突破了课堂的边界、学校的边界、万维空间挑战三尺讲台。”虽说互联网事业在我国蓬勃发展了20多年,应用也非常广泛,但是各高职院校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方面取得的成效還不突出。

(一)课程网络覆盖率低,资源平台建设薄弱

思政教育载体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丰富思政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纵观目前高职院校课堂,思政课的网络利用率还不是很理想。大部分高校的思政网络平台建设不到位,技术支持不强,网络教学资源少,师生点击率不高。可见,我国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现代信息化技术和校园网络资源的开发运用上还未形成规模和体系。

(二)教师习惯于传统模式教学,网络课程应用较少

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内容侧重于工学、理学、文学方面,思政课程占比很小。很多教师沿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对新型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甚少。网络教育平台大多数以校园网站、官方微博为主,而这些网站或者新媒体软件在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少之又少。[3]不论是校园网还是官方微博,发布的内容缺乏新意和创造力,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共鸣,舆论引导功能不明显,某种程度上说明教育主体对思政网络教育平台建设重视度不够。

(三)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不多,互动性较差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正确、先进的社会思想,通过各种形式向受教育者灌输,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因此,良好的沟通、频繁的互动显得更为重要。施教者可以根据受教育者的思想状态、学习状况,引导其自发思考。网络的出现可以让教师与学生灵活选择沟通方式,在新媒体上通过语音聊天、信息评论交流个人观点、学习心得,对学生的个人困惑也可通过微信进行单独辅导沟通。虽然高职院校也极力提倡师生加强课堂内外的交流互动,但实际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四)不良的网络环境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个体在网络中既是信息的消费者又是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高职学生正处在思想活跃且极易受外界影响的成长阶段,互联网提供的海量信息对他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首先,在言论自由的平台上,各种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落差,各种思想观念的交汇碰撞,容易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偏差,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给思政教育工作带来困扰。其次,近几年来网络游戏的盛行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我们经常会在新闻里看到,某某大学生通宵打游戏后猝死之类的新闻,令人心痛。高校学生面临着就业、生活、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可以释放压力,但长期沉迷游戏之中,成为网络的“寄生虫”,就会迷失自我,影响健全人格的养成。

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完善网络教育平台,优化网络环境

网络社会是现实生活的延伸,但却比现实更加复杂。高校既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思政教育工作有效开展创造条件,同时要完善网络教育体系建设,从组织机制、内容构架、网络安全等多方面为思政教育提供良好的保障。结合目前社会压力大、学生心理问题较多的现状,加强校园网平台建设,丰富网站项目设置,开设网络咨询版块。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不在父母身边,离开了熟悉的环境,会产生不适应,甚至出现焦虑、不安全感。与性格不一的室友同住一屋,在生活和学习上难免会产生摩擦,这时的心理状态最容易产生变化,当找不到合适的对象面对面倾诉或宣泄时,网上咨询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可以以匿名方式在校园网上向心理教师进行咨询,排解困惑,既保护了个人隐私,也缓解了个人焦虑,增加了安全感,有利于身心健康發展。同时,高校网络监管部门应该积极作为,加大对校园网、BBS等平台的监管力度,及时清除负面信息,拓展平台的知识深度,维护好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

(二)提升思政教师的网络运用能力和水平

思政课本身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理论知识多,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网络运用能力,加强网络内涵建设,提高网络课程质量,丰富网络教材内容,对促进思政教育工作有积极的意义。思政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或“填鸭式”灌输。思政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授课模式,掌握新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手段,不断增强课程的针对性、新颖性、实效性。通过完善内容形式、创新话语表达、丰富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要注重师生教学互动,鼓励学生与教师交流思想、表达观点,提高自主思考能力。要将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分类,调整课程安排,提高课堂氛围活跃度,加强思政课程吸引力,努力把思政课从点名课向“网红课”转变。

(三)引导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

网络以其交互性、及时性、数字化等鲜明特点,为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物质载体,提供了更加灵活的选择,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在“互联网+”发展趋势下,高校学生应充分认识思政教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觉规范网络行为,合理运用网络技术,在浏览校园官网、官方微博等网络载体平台时,文明留言,转发正能量信息,主动与同学、与教师交流观点与思想,开阔视野,提高认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把认识深化于内心,并付诸行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五、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只有了解了这些特征特点,遵循教育教学客观规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使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在学生中引起共鸣,才能更好地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田雨瑶.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电脑迷,2018(12).

[2]李淑妍.信息化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出路[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9).

[3]赵浚,张澍军.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应链的建构[J].广西社会科学,2018(7).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思政院校政治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办公室政治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