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中秀——享誉三晋、影响华夏的漆艺大师。从事漆艺事业近40年的他,始终以匠人独具的精神与造诣,将千年平遥漆器的传统技艺与时代特征融为一体,弘扬漆艺文化与漆艺事业。8月14日,《科学导报》记者走进平遥县梁中秀工作室,室内摆放的一件件丰润华滋的漆艺作品以勃勃气息紧紧抓住了记者眼球,壮美的艺术感染力令人肃然起敬。
“漆器是一种在涂有薄漆器物上进行绘画、刻灰、镶嵌的艺术。漆器之绝在于如玉如水、漆器之难在于如痴如醉,只有真正沉醉于它的意境,才能和它同呼吸。”在创作室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遥推光漆髹饰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梁中秀这样告诉记者。
一件精美漆器的打磨出山,少则数月、多则一年。从固胎到漆胎、刮灰、髹漆、打磨、推光,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极为考验工匠的手工技术。据了解,平遥漆器运用漆树上割出来的天然大漆,这种漆长于树上为乳白色,置于桶内为虎皮色,刷于器皿为黑色。在细细打磨好固胎之后运用精细的瓦灰进行推光,漆器便亮华平整。“制作漆器时,一定要用力均匀,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需要平衡把握。”梁中秀说。任何一丝的生硬与偏差都会使漆器黯然失色,在推光过程中,梁中秀为保持漆面光泽、温度、亮度,手掌用力均匀,描漆时更是注重色彩搭配、纹路走向、勾红点翠,精益求精。
在白如雪、红似血、黑如铁的天然大器中,制作一件让人拍手叫绝的漆器,考验的不仅仅是匠人的技艺,更是匠心。“漆器本身是一门艺术,有很深的文化底蕴,被称作‘漆艺。艺术之‘势就是作品的文化内涵,是艺术的魂。‘取势,就是漆器艺术创新之魂。”梁中秀说道。在创作的《五台圣境》和《壶口瀑布》两幅作品中,梁中秀考虑到从构图上看,五台山与壶口瀑布一动一静、对立统一,既符合现代美学又蕴含哲学思想;从文化内涵上看,一个是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著名的旅游景区,一个是黄河文明,昭示着炎黄子孙走向现代文明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實践。因此,在创作这两幅作品时,他采用平面展开、大线贯穿手法,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描金彩绘运笔时也格外注重力的运用。“就像一辆马车要下坡时,车夫要尽力地拉刹车一样,边下边刹,形成一种力的较量,这就是作品的张力。体现在技术手法上,就是以写实手法取其形,以油画的透视理论和国画的大写意技法取其势。”梁中秀介绍道。如此,完成的作品才能达到气势贯穿、金碧辉煌的美感。一辈子学好一门手艺、做好一件事的匠心精神深深印刻在梁中秀心里,使他在技艺传承这件大事上格外审慎。不仅仅是《五台圣境》与《壶口瀑布》,梁中秀的其他作品,无论是小件还是大器,都承载着文化内涵,蕴含着发人深省的哲理。
随着时代的更迭,各行各业都焕发前所未有的朝气活力,大型漆器的需求量旺盛,但传统平遥漆器多以小件和古文化内容为主,需要创新夺优。梁中秀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一重任。近两年来他以创作高端漆艺精品为目的,把保护好原生态文化遗产作为己任。从有着7000多年历史的平遥漆柜、漆箱、茶几等实用家具以及屏风、漆画等小件陈设品转向大型作品创作。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美学和技法,把素以工序繁琐、制作复杂、精湛工艺著称的平遥推光漆器的艺术水平一次次推上高峰,也由此迎来了他艺术创新的鼎盛期和收获期。2011年漆画《月下荷塘》荣获全国漆器精品展金奖、2012年为人民大会堂山西厅设计制作的大型屏风《黄河壶口》《五台胜境》被人民大会堂收藏、2013年漆画《山西风光》被国家图书馆收藏。无声中彰显力量,梁中秀作品的累累荣誉无不印证着在创新中实现从民间工艺品到高端艺术品的嬗变。
漆器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不仅仅是一种手艺、一个饭碗,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0多年来,梁中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漆艺人才。“记得有一次做一对漆碗,在里碗红色这面接近20次的刷漆之后,还是有两处地方有小颗粒,梁老师说不行,咱们做精品就要做到最细。”梁中秀的徒弟胡泳强说道。就这样,一遍又一遍,直到第22遍之后,漆碗的表面才平整光滑,正是一次又一次的挑剔,梁中秀的30多名徒弟才得以德承大师、艺从大师。
干一行,钻一行;择一事,终一生。40年的一以贯之,梁中秀深厚的文化底蕴、温厚纯良的品格、玲珑独具的匠心,带领着他在漆艺之路上熠熠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