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霞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秩序正处在转型期,很多国际规则正遭遇挑战,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在上升,同时世界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不断增加,同时,很多行业的也发展面临着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在此背景下,全球各个化纤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均面临着进一步转型与升级的挑战,那么,中国化纤工业该如何抓住当前及今后的长期重要战略机遇期,激发化纤工业巨大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该如何顺应大趋势,把握产业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绿色发展等新机遇,将行业上下游联动起来融合发展?该如何保持人才的可持续性、企业的可持续性、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等,进而实现化纤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6月21日,中国化纤界的年度盛事——中国化纤科技大会(泉州2019)在福建泉州召开。大会由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联合主办,泉州市人民政府支持,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化纤专业委员会、中国化纤协会相关专业委员会及分会承办。此次大会以“科技驱动、融合发展、共享未来”为主题,致力于传播化纤产业链上下游的最新技术成果和前沿技术,激发化纤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促进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纺织强国进程。领导嘉宾,来自纺织化纤领域的专家、学者、科研骨干、企业代表以及关注纺织化纤及相关领域的业界同仁共500人参加会议,对行业面临的这些重要课题从不同角度和维度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蒋士成:纤维材料已成为最活跃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70年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创新驱动成效突出。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科技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在致辞中指出,纤维材料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和最活跃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先进纤维材料领域的科技革新正推动纤维产业的颠覆性发展,催生新一代纤维产业体系的建立。2018年,我国化纤产量达5 000万t,占世界化纤总量的70%以上,化纤工业的强国地位初步显现。其中纤维新材料,特别是高新技术纤维的研究技术水平取得了很大进展,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的差距大幅缩小。
近几年,通过系列产业发展规划,我国进一步明確了关键基础材料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为持续推动化纤行业产品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技术结构升级,以实现化纤行业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方向。其中在高性能纤维材料方面,重点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对位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碳化硅纤维等产品。同时,要整合新材料产业优势资源,鼓励上下游企业和产学研联合攻关,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端小平: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化纤工业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作大会主旨报告。他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内涵、行业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背景、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并就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几点—创新、智能制造、塑料微粒及解决方案、材料科技与绿色发展、人才与研发等和现场嘉宾进行交流。
化纤工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可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同时需不断提高生存和竞争能力,以避免被市场淘汰。要把两者兼顾好是对我们智慧的考验,适者才能生存。端小平会长从工作创新谈起,对什么是创新、为什么创新、怎么创新进行解读,指出在现在相对困难的大环境下,创新更为重要。创新首要的是科技,在纺织化纤领域,需要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共同推动科技的进步。同时,创新不能与趋势作对,不能与潮流作对。目前,化纤行业的大趋势是:产业链整合、龙头效应、细分为王(在细分市场要做到最好),当然也包括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品牌制造等。
结合化学纤维发展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端小平谈到了当今全球关注的新焦点:海洋垃圾——塑料微粒。国际第三方研究机构认为,全球“海洋微塑料污染”大多来自于纺织品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合成纤维的可持续发展。在端小平看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在生物来源、循环再利用、生物降解、绿色制造4个方面下功夫。
在研发和人才方面,端小平呼吁:企业要对人才、对研发给予更多的重视。他说,产品是可以复制的,但是日积月累形成的产品研发体系和模式是很难复制的。现在很多企业都有创新研发中心,但不少企业给研发部门制定了短期研发目标,这是不可取的,研发需要日积月累,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给研发人员设置短期目标,同时企业要储备人才,留住人才,要做一些前瞻性研究,以免被新技术、新进入者颠覆。
《绿色纤维认证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发布
随着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行业企业的必然选择。2016年,中国化纤协会顺势而为,开展了绿色纤维认证(以下简称“GF认证”)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消费品司为指导单位。3年来,认证企业达27家,认证产品覆盖再生涤纶,Lyocell纤维、壳聚糖纤维、PTT纤维,原液着色锦纶、涤纶、丙纶、芳纶、聚酰亚胺纤维等。2019年,协会编制发布了绿色纤维评价团体标准,引入中纺标作为第三方认证机构,修订了章程,完善了程序,建立了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臵东锦绿色纤维推广基金,GF认证更加科学规范,在纺织业界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会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贺燕丽代表协会发布《绿色纤维认证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绿色纤维认证未来3年发展的总体目标:通过持续不断的加大对GF认证的宣传推广力度,使约100家以上化纤企业达到GF认证的要求并通过认证。通过GF认证的化纤企业的队伍不断壮大,工艺、技术和品质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品种规日益丰富,消费量大幅提升,认证的方式和规则更加科学规范,绿色制造和环境保护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引导化学纤维行业下游的纺织企业参与其中,使GF认证在纺织产业链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取得一定的国际影响力,消费者的认知度也有较大提高。
贺燕丽表示,未来3年,协会将从7个主要方面推进绿色纤维认证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绿色纤维标志认证的核准程序;二是规范化纤企业绿色纤维认证下游企业的推广程序;三是进一步加大绿色纤维标志的宣传推广力度;四是建立和完善绿色纤维标志产品的评价体系;五是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六是推动绿色纤维标志认证与政府、金融界绿色发展专项相融合;七是按年度发布绿色纤维标志年度报告和绿色纤维标志产品手册经过形式审查、产品检测、现场检查和综合评定,2019年上半年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奔马化纤纺丝有限公司、中纺院绿色纤维股份公司、广东蒙泰高新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江阴市华宏化纤有限公司、福建省长乐市立峰纺织有限公司6家企业取得中纺标绿色纤维认证证书和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绿色纤维标志产品证书。
2018年中国化纤行业产量排名发布
2018年化纤行业产量排名是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主办,广大化纤生产企业积极参与,结合协会2018年统计工作,依据企业填报的2018年1—12月的产量数据进行排名。本次排名分为化学纤维综合排名,以及15个细分产品排名。细分产品排名包括再生纤维素纤维短纤、再生纤维素纤维长丝、涤纶民用长丝(不含DTY)、涤纶POY、涤纶FDY、切片纺涤纶民用长丝、涤纶工业丝、涤纶短纤、再生涤纶长丝、再生涤纶短纤、锦纶民用长丝、锦纶工业丝、氨纶、丙纶、维纶。发布活动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吴文静主持。
排名活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化纤企业的兴衰和成长,有的企业坚持以化纤为主业不断发展壮大,头部集聚的趋势更加明显;有的企业深耕细分市场,做精做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也有的企业退出榜单,行业供给质量不断提高。
“2018年中国化学纤维产量排名”前10名的企业分别为: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天圣化纤有限公司、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赛得利(中国)纤维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
聚焦理论研究,弘扬工匠精神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亦是化纤行业的第一生产力,支撑行业当前发展,引领行业未来进步。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只有打好基础、储备长远,才能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建设化纤强国的根基。“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优秀学术论文奖成立之初即聚焦深化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原创技术发展,鼓励行业切实有效地开展学术研究,深化基础研究水平,推动行业进步。奖励表彰在全国化纤行业基础研究、管理创新、成果推广中做出突出成就的个人。2019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共收到有效论文291篇,包含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先进结构材料、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纤维材料的应用研究、企业管理等行业热点。
在我国从化纤大国向工化纤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培育和弘扬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对于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化纤行业内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联合北京三联虹普新合纤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和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设立的“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三联华鼎卓越基金”。在此次大会上,对第二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三联华鼎卓越基金”杰出工程师和杰出技术工人获奖者进行了表彰。
此外,在大会的专题报告环节,与会专家针对学术前沿技术以及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只有把握好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才能打通创新与经济增长的传导路径,进而才能成为化解和破除行业目前存在问题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