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千
生物医用材料是可植入人体且生物相容性极好的材料,对人体病损组织或器官进行修复、替换,或增进其器官功能。随着全球及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困扰人类的慢性疾病逐渐突显。另外,经济不断发展,以及生活质量提高,人们对生物医用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关节、人工牙齿,及心血管等生物医用材料需求量不断攀升。因此,发达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纷纷对生物医药材料进行战略布局。就市场需求而言,生物医用材料量大,利润率高。但是目前我国80%~90%的成果仍然藏于实验室,企业基本只能生产中、低端产品,约70%的高端生物医用材料依靠进口。
1 生物医用材料发展现状
1.1 市场需求规模及利润率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显示: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销售收入位居世界第3,占全球的12%;美国占比39%,位居第1;位居第2和第4的分别是欧盟和日本,分别占全球的28%和11%。
全球生物材料市场已超过4 500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5.8%。我国生物医用材料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从2011年的650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 400亿元,增长了近4倍(图1)。预计未来几年,生物医用材料市场需求量还将持续增加。
中创集团产业研究院对近年来冠昊生物毛利润和净利润进行了统计,2013—2018年冠昊生物医用材料毛利率保持稳定,2018年毛利率达92.79%,同期净利率为30.19% (图2)。
1.2 需求类型
在全球生物医用材料市场中,需求量最大的是骨科生物医用材料,市场份额约占全球市场的38%;心血管生物医用材料占36%,位居第2位,其次需求量较大的是牙种植体,约占全球市场的10%;紧随其后的是占市场份额8%的整形外科生物医用材料。
1.2.1 骨科生物医用材料
生活方式的改变增加了肥胖比率,加上缺乏运动,均为导致关节出现问题的因素,中国骨关节内植入物市场由2012年约人民币24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4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3.9%,预计将于2021年进一步增长至人民币78亿元。人工重建骨骼,如人工膝盖、髋关节等占骨科市场的31%。
1.2.2 心血管生物医用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中种类较多,如人工支架、周边血管导管移植、血管通路装臵和心跳节律器等。其中,人工支架市场需求量占生物医用材料的50%左右。我国的冠心病介入手术(PCI手术)在1988年时只有52例,2000年突破10万例,2018年已实施67万例,同比增长17%.2015年平均每个PCI手术植入1.5个支架,发展迅速。近年来稳定在 15%左右的增速。且市场95%以上的份额掌握在外资手中。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加剧,因此,未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在我国仍有很大的上涨空间。可降解支架已经研发成功,一旦通过临床审批上市,可降解支架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
1.2.3 牙种植体
随着消费水平的增长及种植牙技术的进步,2018年,全球种植体和假牙市场规模达到89.8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6.5%,2023年达到130.1亿美元。近几年,我国对种植牙的需求量持续攀升,2013年种植业数量仅为30万颗,2016年增长至100万颗,2018年达到200万颗。但是,我国人工牙种植体技术水平低下,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国内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未来几年,我国人工种植牙市场将保持30%以上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年底,市场规模将达到46.9亿元。
1.3 市场分布
美国是生产和消费生物医用材料最大的国家,2018年,全球37%产品被美国消费;第2大生物医用材料市场是欧盟,占全球市场的29%,这与其经济高度发达、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定有关;全球第3大市场是占全球份额18%的亚太地区。其中,日本是技术先进、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中国和印度人口众多,医疗保障制度尚处于初级阶段,是亚太地区最具发展潜力和空间的国家。另外,东南亚国家、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等也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1.4 市场推动力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已成为趋势,我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持续攀升,预计到2050年,65岁以上的老龄将占到全国人口的26%(图3)。由于人体组织和器官均具有一定的寿命,人们对于生物医用材料的需求将保持增长趋势,这是生物医用材料市场的第一推动力;另外,提升市场规模的主要推动力还包括生物医用材料的质量的提升、应用范围的扩宽以及认可度的提升。
1.5 未来发展前景
生物医用材料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支柱性产业,其年贸易额复合增长率为25%,是世界贸易中最活跃的领域。预计2010—2020年,生物医用材料全球市场复合年均增长率保持15%左右。到2020年,生物医用材料世界市场将达6000多亿美元。同时,生物医用材料市场必将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新增产值将达到3倍,直接和间接销售总额达24 560余亿美元。2018年生物医用材料新增工作岗位300万个,与2018年相比,2020年新增工作岗位600万个,将提供近850万个工作岗位。
2 国内外生物医用材料主要企业
2.1 国外生物医用材料跨国公司概况
全球生物医用材料生产企业中,强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美敦力(Medtronic)、美国辛默控股(Zimmer Holdings)、史塞克公司(Stryker Corporation)、贝朗医疗(B Braun)和Cook等跨国公司占据了全球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这几家跨国公司凭借其资本优势,不断兼并其他生物医用材料企业。Johnson& Johnson在收購DePuy和Synthes后,确立了其业内的龙头地位。瑞士骨科巨头Centerpulse公司也被Zimmer收购。表1为生物医用材料跨国公司概况。
2.2 国内生物医用材料重点企业
国内从事生物医学材料和植入医疗器械行业的上市公司包括江苏创生控股、康辉医疗、微创、乐普医疗等,江苏控股和康辉医疗先后被外资收购。江苏创生控股主要生产骨科创伤类材料,早期在香港上市,后期被Stryker收购退市。在美国上市的康辉医疗主要产品是骨科植入医疗材料,产品有人工关节、人工脊柱等领域,2015年美敦力收康辉医疗。国内最大的人工关节生产企业是北京蒙太因原,其收入规模大约在3.5亿~4.0亿元左右,被全球人工关节领域的龙头Zimmer公司收购。国内生物医用材料重点企业情况如表2所示。
3 我国生物医用材料发展存在问题
我国80%~90%的生物医用材料成果仍处于研发阶段,企业基本生产中、低端产品,70%的高端产品依靠进口。由于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生产起步较晚、技术水平低较低,生物医用材料尚未形成规模。目前,我国生物医用材料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少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产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缺乏;二是与国外相比,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高端产品的研发;三是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生物医用材料产业链;四是研发成果转化率低,融资渠道不畅通;五是管理部门产业谋划缺乏精准性,全面规划和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存在项目重复立项,企业注册周期长的问题。
4 生物医用材料发展建议
4.1 加快出台生物医用材料规划
制定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引进政策,确定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发展方向。建议发展心脏支架、骨关节及牙种植体产业,完善生物医用材料研发激励及考核政策。
4.2 加快本地相关企业转型
政府政策扶持中、小型生物医用材料相关企业兼并重组,并加快企业产业转型。将科研院所生物医用材料研发项目成果快速引入企业,转化为生产力。参照开发区医药产业园的模式,加快建设生物医用材料相关园区,使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的形成一定的集群效应以及区域优势。
4.3 是完善产学研机制建设,加大研发力度
创建产学研平台,加大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力度,集中材料学、生物学、医学、工程技术、交叉学科人才,重点研发,突破技术瓶颈。同时,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完善奖励机制。
4.4 加快人才引进
引进海外及国内材料学、生物学、医学、工程技术、交叉学科等多个领域人才。采取直接引进、柔性挂职、派出深造等方式提升人才技术水平。
4.5 加强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开展多种合作
时刻把握生物医用材料技术发展新动向,做到与国际、国内同领域同步,先并跑,最终实现领跑。
参考文献
[1] Lee K Y,David J,Mooney A.Properties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J].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2011(1):106—126.
[2] 姜闻博.生物医用材料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8(3):23-24.
[3] Forero C R P,Gayán F,García-Labiano L F,et al.Effect of gas composition in Chemical-Looping Combustion with copper-based oxygen carriers:Fate of sulphu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2010(5):762—770.
[4] 任玲.生物医用材料:生命健康之关键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分论坛侧记[J].中国材料进展,2018(9):734-735.
[5] 魏利娜,甄珍,奚廷斐.生物医用材料及其产业现状[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8(1):1—5.
[6] 刘昌胜,陈芳萍.生物医用材料及其产业化概况与发展思考[J].新材料产业,2010(7):17—24.
[7] 顾忠伟.生物医用材料组织诱导作用的分子机制与设计原理[J].技术与市场,2017(3):1.
[8] 李军男.生物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的发展展望[J].新材料产业,2017(11):10—12.
[9] 梁新杰,楊俊英.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新材料产业,2016(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