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熙必
日本的寺院没有中国寺院的华贵和彰显,也没有泰国寺庙的金壁辉煌。感觉更多的是整洁和一份淡然。建筑、景观与植物好比精心修建的盆景,简约而大气,笔墨不多却处处写意。这里川流熙攘,但没有人声鼎沸,自然与人在这里,仿佛都得到了净化。
在京都众多寺院中,建仁寺没有世界遗产的光环,没有人头攒动的人气。它不像金阁寺、 岚山 、清水寺、伏见稻荷大社这些网红打卡的旅游胜地那样,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吸引着游人的目光;它是内敛的,它整个庭院被典雅、幽静气氛笼罩着,它在清爽的微风中展现着秀美的风景。它是京都最古老的禅寺,它有着典型日式园林的特色,它的庭院、屏风、双龙图等精彩之处,让人流连忘返 。来到这里可以品味古典园林,欣赏艺术精品,观赏日式建筑,感悟幽深禅意。
建仁寺是偶得,来京都之前本没有任何打算去建仁寺,查酒店的时候发现它就在住处的对面,出寺庙正门后一百米路远就是花见小路,地理位置特别方便。想着反正要去衹园,花见小路,于是从清水寺出来后沿着二年坂小路,跟着googel map的指示一路穿巷过道来到建仁寺。也不是很远,二年坂小路两边都是古建筑,各类特色商店鳞次栉比,走走看看,很快就到了。
建仁寺就在游人如织的花间小路尽头,可以说是“大隐隐于市”,一入寺庙仿佛就和外界的喧嚣瞬间隔绝了。我们是从后门进去的,差点我以为导航乌龙了,怎么把我们导到了一堵墙外面就算结束了?顺着墙角继续往前一点点路,忽然开朗,非常大的一个广场出现在面前。与中国的寺庙香火鼎盛、梵音阵阵不同,京都的寺庙都是安安静静的孤独的在闹市区,没有任何烟竹火仗,仿佛在参观一个书院一个建筑,很偶尔会看到供奉佛主的单个大堂,建仁寺就是其中之一。
大殿屋顶的“双龙图”是寺院的珍宝。
殿阁中铺设的皆是木板,需要拖鞋才能进入这个有800年历史的区域。
寺院内著名的“潮声花园”位于大殿的后方,是简洁而典型的禅宗花园。
建仁寺是喧闹的祗园生活中一处僻静的地方。
建仁寺地处祗园喧闹的烟花柳巷之中,但寺内的宁静气氛却与不远处艺伎穿梭的花街仿佛两个世界。到此参观的人们,进入禅寺时要买票进入,脱鞋入寺。从世俗环境中进入禅寺的游客,似乎开始变得淡泊宁静起来,他们屏声静气,无声地移动着,徘徊在禅寺内各处。
建仁寺是京都最古老的禅寺,它悠久的历史可上溯到1202年。是临济宗的大本山,由荣西禅师开山,源赖家破土奠基,镰仓时代建仁二年创立,寺名就取自年号。
我们从正门参拜堂脫下鞋子放在门口,穿着袜子行走在木头长廊上,根据导游标识依次参观, 日本 人一向以细节精细闻名全球,所以依着顺路指示标记走,你既不会迷路也不会走冤枉路,更让你一个不落的全部参观完毕。
大屋顶的建造精致又厚重,配上直线条的外立面形式,是日式建筑的特征之一。素壁原木,朴素简约,一副淡泊名利之感。寺院里房间外墙的推拉门是可以随意移动的,最大限度地打开屋内通往屋外的障碍,在屋内就可以充分欣赏到精心打理的园艺美景。用来分割房间带有装饰性的漂亮屏风,其浅色图案,可把室外的光线反射倒阴暗的室内。整个屏风就是一张山水画 ,整个房间仿佛就是用直线构成的几何图案。宽大的游廊应该可以满足当时两个端盘子的佣人通过。
路过大殿,高高供奉着释迦如来和他的两个弟子迦叶和阿难,大殿的顶部还有整片的黑白双龙壁画,双龙张牙舞爪,栩栩如生,令人不敢久望。这就是法堂的天花板著名的巨幅《双龙图》,为画坛名家小泉淳作于2002年为纪念创建800周年所绘。它与寺内的风神雷神屏风,都是建仁寺的亮点。风神雷神图中没有落款和印章,但是却被视为表屋宗达真迹,且是他晚年最经典的杰作。两折屏风的全部表面贴有金箔,右半描绘风神,左半描绘雷神。
旅游册子封面上的图片是建仁寺本坊中庭名为潮音庭,中间有三尊石头,东面较矮的是坐禅石,四周是红枫,一个四方正气的枯淡禅庭。慢悠悠的在偌大的和式庭院里闲逛,这里每走几步总会看到不一样的惊喜,探出墙头的红枫,藏在高大的松树里的几株枫叶,红黄绿相间,偶尔伸出的几条枯树桠,一切显得如此的刚刚好。
建仁寺还和大名鼎鼎一休和尚有关系。“聪明的一休”少年时以善写中文诗而闻名,十六岁那年,进入京都建仁寺。1409年的一天,一休宗纯看到建仁寺僧人询问信徒的门第时,对门第高者则带谄媚之色,极为不满,他目睹了寺庙里的僧侣们为了私利,一味结交权贵,追求名利,非常厌恶地说:“今世,丛林山寺之论人,必议氏族之尊卑,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他留下了“姓名议论法堂上,恰似百官朝紫宸”两句诗后,飘然而去。这不仅表明年轻的一休宗纯对禅宗堕落的不满,还反映出他改革禅宗弊风的意愿。1415年,离开禅宗正统的建仁寺后,一休宗纯曾师事于林下妙心寺的谦翁宗为。谦翁圆寂后,二十三岁的宗纯又得知禅宗非正统的大德寺派名僧华叟宗昙正隐居近江坚田某小庵,遂慕名前往,决心寻求纯洁的信仰。1428年,34岁的一休开始在民间云游。1471年,一休78岁时遇到盲女艺人森而与之相爱,之后一直照顾她。1474年一休81岁时,受后土御门天皇的诏令,任大德寺第四十七代住持,以修缮因应仁之乱而荒废的寺院,直到1481年,一休病逝,享年88岁。
在很多人眼里一休是一位大德高僧。但对于日本禅门临济宗来说,一休既是革新圣徒,又是离经叛道的狂徒。他虽曾出家持戒,但后来却认为禅宗禁欲教条虚伪。他开始喝酒吃肉,甚至出入风月场所,寻欢作乐,曾作诗称“疯狂狂客起狂风,来往淫坊酒肆中”。还写诗称赞与盲女的爱情,“盲森夜夜伴吟身,被底鸳鸯私语新。新约慈尊三会晓,本居古佛万般春”。这些诗可不是大德高僧所能作的。
建仁寺的花园在多彩的秋天,就是一幅世绘。
寺门前一条平整的石板路,两侧低矮的院墙,像是一条穿梭古今的通道。
阁楼中,隔断屏风充满中式风格的水墨山水画。
所以,置身于这座一休曾经修行的寺院之中,你是否也对这个儿时曾经只出现在电视动画片里的人物有了新的认识呢?一位年少不羁的僧人形象在我脑海中,愈发立体,愈发深刻。
对于建仁寺所有的记忆,就是我穿着一身裙装在满是木地板的地面来回奔走,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仿若历史的回响声。一庭一院一转角,都是独特的风景。这里有非常典型的京都寺院的特征,有庭院,有山水,有小尺度的亲切,也有大尺度的宏伟,更有八百年的历史与禅心,令人思绪万千……沿着石板路深入庭院,在枫叶林里穿行,穿着木屐无法快步行走,便只好学着日本妇人那样,小碎步徐行,真实演绎了一把“淑女”。
建仁寺虽然在京都的寺庙里不算出名,但是在当地摄影师的心中可是第一位的。当地摄影师们带着拍婚纱,拍和服的客人,占领了建仁寺内所有值得取景地角落,有些角度甚至还需要排队。方丈庭院背后有若干个小庭院,皆是以苔藓闻名。
建仁寺方丈庭院是1599年从 安国 寺移过来的,白砂,青苔和大石精巧搭配构成了方丈庭院,是很有意境的枯山水庭院典型代表。
枯山水是日式园林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日本园林文化中的独特存在,是一种将自然风景用砂砾和石组代替的表现形式,审美上大量留白,营造出抽象的禅意表达,也是凡人开悟的一个手段。枯山水以砂代水,以石代岛,无树之山,无水之庭。观者观庭,有如观心,心如虚空,量周沙界,万般杂绪,明心见性。
日式园林深受中国唐宋山水园的影响,但又融入了本土的审美尤其是深受禅宗影响,以幽玄、空寂等抽象性和象征性为特色。传统的日式园林分为寝殿造庭园、净土庭园、书院造庭园、回游式庭园、茶庭、坪庭等。入园观赏,只见相顾无言默默扫地的僧人,初生的日光透过松枝的缝隙照在青苔上,没有参拜的游客也没有算命的高僧,没有虔诚的信仰也没有现实的祈愿,没有永不散场的欢愉也没有无法度过的苦厄。但是有肥沃的鲤鱼徜徉在满溢的水池,有老旧的松风摩挲着同样老旧的牌匾,有春去秋来的四季,有容乃大的四海,永无止息的四时。
解履入庭,拾阶静坐,好像进入一座内心被彻底放养的天然牧场,一个猛子扎进这个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毫不相关的世界,进到另一个时空的维度,自己也成了虚空。
日本的寺院跟国内热热闹闹的烧香拜佛气氛不一样,非常的安静,很多人来寺院是来抄经的,建仁寺里也有免费的抹茶可以喝,坐在院子里喝着抹茶,感受日本寺院独有的禅意。
我并不是一名佛教徒,平时也只是偶尔看看禅宗相关的公案和故事,甚至对于禅宗的了解竟然更多来自于坊间的传说。可是真正到了京都之后我才发现,这些寺庙对我来说,有一种不着痕迹的特殊魅力。在这里清静悠闲,一点不受隔壁怒马红尘的丝竹喧扰困扰,豁达自然如佛祖,拈花笑看红尘俗世。观寺庙、观内心、观自在。
开山的荣西禅师被誉为禅心茶德的传递者。他字明庵,号千光叶上,1141年生人,14岁落发在比叡山的天台密宗修炼,两度来宋学禅,拜在台州天台山万年寺 虚庵怀敞坐下学习临济宗,回京都之后弘扬禅宗,之后得到源赖家的支持在京都创立了建仁寺 ,设置台、密、禅三宗兼学的道场,创立真言院和止观院,融和此三宗,由此形成了日本的临济宗,一时人才荟萃,声誉日隆,震动朝野。直至今日,这里作为禅的道场依旧是广大信众的心灵寄托之处。建仁寺建筑朴素庄重,木构件在风雨的冲刷中保留着时间的痕迹。
荣西同时也是日本茶道的奠基者,还带中国的茶叶到日本种植,普及中国的茶文化在日本,被誉为“茶祖”。他当年东归日本带回去了茶籽,因此茶树开始在日本广泛种植,普及了喝茶的方法。其本人也写有《吃茶养生记》一书。
建仁寺的“四头茶会”,据说是室町时代延历寺的学僧玄慧法印,依照“吃茶往来”所记载的喝茶礼仪而制定的日本最古老的茶法。之所以称为“四头”,乃是遵照中国的禅寺待客规矩以四名正客(故称为“头”),四头是指寺院里的四位主要执事僧人,分别是首座、住山、位长、参暇(宗务长)。茶礼一般在方丈举办,正中悬挂开山祖师的顶相(画像),四头端坐四角,后设花鸟座屏。来临的每位客人可以各带八位相伴客一同入席。在焚香袅袅的茶室中,各自坐定在四个方位的客人。此时在每人的面前会有四位僧人依次端上盛有沫茶粉的天目茶碗与点心盒,再有另外四位僧人带著茶筅(搅拌抹茶用的竹制工具)与净瓶进入茶室,依序在茶碗内倒入开水并予以搅拌而饮之。每年四月建仁寺举行四头茶会,三月初开始公开发售门票,参加者众多,大家都希望可以感受一下日本最初的茶礼形式。圆觉寺、建长寺等寺院的开山祖师忌日祭祀仪式,也都采用四头茶礼的形式。
茶室隔壁的拐角庭院也是大有意境和来源。用圆圈,三角形,正方形三个图案代表宇宙的形态,象征着禅宗的四大意识形态,地为方,水为圆,火则为三角形,庭院中树被圆形的青苔包围就是水,屋檐是三角形,最下方的竹排是正方形象征着大地。“东阳坊”茶室采用草庵式二帖榻榻米结构,被奉为日本茶室建筑典范。據传天正15年(1587年),在丰臣秀吉举办的北野大茶会上,千利休的高足真如堂东阳坊长盛担任副席,茶室西侧有本寺著名的“建仁寺垣”。坐在这里闲看云卷云舒,想必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