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犯罪与文化遗产

2019-10-09 03:24昱晴
世界博览 2019年18期
关键词:阿兹特克头骨卢浮宫

昱晴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展览现场。

彩绘雁鱼青铜釭灯。

中国文物界第一大案

1959年,年轻的共和国进入了朝气蓬勃的青春期,8月的时候,大家都在兴高采烈地为新中国10岁生日忙碌着。就在准备过节的祥和气氛中,突然传来一个惊天的消息: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西周青铜器“史孔和”一夜蒸发,故宫珍宝馆乾隆皇帝御用金册也被盗!两个文物大案立刻惊动了中南海为国家日夜操劳的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对国家博物馆一向关心备至,1958年他号召民主人士捐献文物,全国各地一批大收藏家给博物馆送来了稀世珍藏。周总理对陈列内容一一过目。

这次是不是冲着10年大庆来的?周总理没有丝毫的怠慢,命令由公安部、国家文物局立即牵头组成专案组,限期侦破。在大家的努力下,故宫金册盗窃案迅速告破,但“史孔和”案却依然捋不出任何头绪,这里是否有敌人在暗中操作呢?因为在新中国的艳阳下,还有很多敌特分子藏在阴暗的角落,策划着各种破坏活动,妄想颠覆国家和政府,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为此专案人员反复研究了史案发生的前前后后。

1959年8月,新建成的国家博物馆依靠中央的力量,从全国无偿调集几万件国宝重器。因为陈列方案涉及5000年历史诸多重大问题,所以必须报请中央政治局甚至征得毛主席的同意。加之时间有限,方案仓促出台,反复修改,文物来回码放频繁,正是博物馆最混乱的时候。但领导们对博物馆的安全也非常重视,内有工作人员贴身守护;外有荷枪实弹的解放军层层密布,出入几次检查证件。馆领导决定8月18日前陈列柜暂不上锁。就在层层包围中,竟发生了偷盗案件。

据工作人员回忆:17日临下班前,工作人员把包括21号展柜(陈列着“史孔和”等共17件青铜器)在内的本段展柜文物数了一遍。第二天早上,“史孔和”就不见了!作案现场已被破坏。那天晚上馆内工作人员杨文和、赵桐臻前后夜值班。专案组了解了情况后宣布:此案是监守自盗,是内部人员干的。

“史孔和”到底是什么宝贝?从铭文、成色、品相上断定,这是3000年前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因铸有“史孔作和,子子孙孙永宝用”这一西周特有标志性铭文而身价陡增。它很可能是西周法定量器——合。考古学家郭沫若、夏鼐等都称它可与著名的商鞅量、秦权秦量、汉尺等量器相媲美,是中国计量史、农业史上一件不可多得的物证,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此案成了公安部通报的A级特急绝密要案,仅发往全国的“史孔和”的照片就有两大麻袋之多。公安人员天天加班加点,讯问、外出调查。事后,领导告诉大家,公安部曾计划淘干金水河,估计罪犯无处隐藏赃物,极度恐惧,有可能扔进金水河,后因耗资不菲、动静太大没有实施。

经过数月奋战,怀疑的目标集中在馆内人员赵桐臻身上。因为人们反映他自视清高,心胸狭小,报复心强,害怕下放农村劳动,突出的毛病是好占小便宜,近来神情压抑,举止反常。为了进一步观察赵桐臻的行动,办案人员决定引蛇出洞。1960年4月6日,博物馆安排干部下放顺义县板桥公社桑园大队劳动,特意派了赵桐臻下乡。不久队伍中就出现了问题:不是这个今天丢了毛巾,就是那个明天丢了肥皂,这里面肯定有内贼。

1961年2月13日,农历腊月二十八,下放干部要回家过年。有人发现赵桐臻正鬼鬼祟祟把秫秸垛里的赃物往怀里揣,便冲出去大喝一声。赵桐臻脸都吓绿了,支支吾吾嘱咐千万别声张。两人扭打起来,别人闻声赶来,只经过简单问讯,赵桐臻便低头认罪了。下放干部立刻召开了批斗会,并在会上宣布,大家抓紧回城,赵桐臻要作深刻检查,听候处理。

大年三十,赵桐臻给行政处长和专案组负责人之一的韩炳文去了电话。问“史孔和”找到了没有,韩炳文说还没有,并问他是否知道线索。赵桐臻说:“我要向领导汇报,争取立功。”

大年初二,赵桐臻走进韩炳文办公室,“我要将功折罪,汇报‘史孔和的隐藏地点:它就藏在‘大盂鼎腿肚子里。”随后赵桐臻承认了自己的偷盗行为。韩炳文不慌不忙地说:“先把‘史孔和找出来,其他的事情我来办。”陈列大厅里,保卫科长戴着手套,在“大盂鼎”内掏出了失踪一年多的“史孔和”。几乎在同一时刻,一副锃亮的手铐戴在了赵桐臻的双腕上,他被公安部门逮捕了,震惊全国的重大盗窃案终于告破。看到破案报告,日理万机的周总理总算放下了心。赵桐臻对盗窃罪行供认不讳——保卫科长张荣过去曾组织大家对他进行“帮助”,他想报复张荣。那天值班的时候,他在后半夜偷出了文物,先放在办公室专用柜内,又因风声太紧,转移到家中,后来借职务之便放在大盂鼎内,目的是想栽赃张荣,没想到引起这么大的动静。

因盗窃国家一级文物罪,法院判处趙桐臻无期徒刑!新中国第一起博物馆员工监守自盗的文物大案落下了帷幕,国宝“史孔和”又被陈列在博物馆的展柜里,供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欣赏观览。

卢浮宫《蒙娜丽莎》不翼而飞

有人说,世界上最迷人的微笑一定就是蒙娜丽莎的微笑。殊不知,这张让全世界人为之倾倒的画像,在历经岁月的崎岖坎坷、险象环生的命运中,几经磨难、几度沉浮。

1503—1506年,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创作了一幅绝妙的油画作品,这就是《蒙娜丽莎》。1517年,年轻的法国法兰西斯一世国王因为看重达·芬奇的非凡才华,于是就特邀他前去法国。达·芬奇便随身带上了这幅作品,住在巴黎以西、安巴斯宫殿附近的一个庄园里。这幅画就被放在他楼上工作室的一个画架上,还因怕灰尘,特意用一块黑布蒙住。一日,法兰西斯一世国王参观他的工作室,无意中掀开了画架上的黑布,顿时就被眼前的画像惊呆了,凝视了半晌才赞叹道:“太美了!我从没见过这样的美人!”国王当即表示要出3000金币的高价来收藏这幅画,但却被达·芬奇婉言谢绝。过了一段时间,国王到阿巴斯古堡去参加一个庆祝活动,又和达·芬奇谈到画的事情,给了他4000金币,但仍由达·芬奇保存那幅画。直到他1529年逝世后,国王才命令人将画取回王宫,挂在“蓝泉”宫殿的一间小金屋里。后来《蒙娜丽莎》成了卢浮宫最著名的收藏品,和鲁本斯、拉斐尔、提香、伦勃朗等众多著名艺术大师的油画杰作一起悬挂在卢浮宫的艺术殿堂里。但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就在1911年8月的一天,这幅闻名世界的作品却从卢浮宫不翼而飞了!

那天是星期一,是卢浮宫的闭馆日。早上7点20分,警卫队长普帕尔丹从四角大厅穿过时,发现《蒙娜丽莎》不在原位,他当时还以为是被拿去复制或者翻拍了,因为这是很常见的事。到9点钟的时候,画家罗伊斯·贝隆特发现挂画的地方依然是空的,于是就向警卫队长问起了《蒙娜丽莎》。警卫队长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在工作室,有人用。”到中午的时候,罗伊斯·贝隆特去工作室取画,可一转眼就急急忙忙跑回来了,因为那幅画根本就不在工作室。警卫人员谁也不知道《蒙娜丽莎》的去向,普帕尔丹这才着了慌,急忙奔向馆长办公室。

馆长立即把画丢了的事报告给警察局局长乐庇诺,几百名警察在刑警队长哈马尔的带领下,火速赶到了卢浮宫进行了地毯式的搜查。差不多一个半小时后,人们才在一个侧楼梯的门后找到了被丢弃在那儿的贵重镜框。到那时,人们才确信不疑:《蒙娜丽莎》已经被盗了!

第二天,法国的《时代报》第一时间报道了这个消息,随即巴黎的其他媒体对此开始了大肆炒作,有关《蒙娜丽莎》的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地传来,很快就成为人们家喻户晓的重大新闻。

整个巴黎震惊了,愤怒了!几百名巴黎市民在酷暑中聚集在紧紧关闭的卢浮宫前,来表达自己的愤慨之情。港口、车站、边界等处全部都警戒起来,对出港的船只、出境的车辆都一一进行排查。大街上的行人,只要是拎着长包的,也都要被仔细检查。当时,就连名画家毕加索和著名诗人阿波里奈也受到了牵连,他们竟然被警察拘捕。《画报》杂志登出公告进行悬赏:凡是把《蒙娜丽莎》交到编辑部的人,奖赏4万法郎;只要是提供线索的,奖赏1万法郎。《巴黎日报》则把赏金提高到了5万法郎。《晨报》号召一切消息灵通、眼光敏锐的人士协助警察破案。

但实际上案情并没有什么进展。只有一点可以肯定,盗贼一定对卢浮宫非常熟悉。根据人们提供的线索,警察在通往“斯芬克斯院”入口旁的地下室外的阴沟里找到了被卸下来的门把手。可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收获。随着时间的推移,轰动巴黎乃至法国、世界的《蒙娜丽莎》盗窃案渐渐平息了下来,《蒙娜丽莎》作为一件已经消失的艺术品似乎要被人们遗忘了。

2019年5月8日报道(具体拍摄时间不详),不久前卢浮宫全球抽取幸运儿与《蒙娜丽莎》共度一晚。最终,这一大奖给了来自英国纽卡斯的一对小情侣。艺术系学生DanielaMolinari和她的男友Adam Watson在《蒙娜丽莎》画像前开香槟,以一场特别的开胃酒小会开始了这个此生难忘的约会之夜。

然而,就在失窃两年多之后,《蒙娜丽莎》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奇迹般地现身了。原来,艺术品商阿尔弗雷多·切里在德国、意大利登报,声称即将要拍卖一些艺术品,这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一天,他收到一封来自巴黎的信,来信者说自己是意大利人,目前在巴黎工作。他很早前就有一个愿望,就是为祖国弄回一幅当年拿破仑从意大利掠走的名画,所以他就从卢浮宫里偷出了一幅作品。切里和他的朋友、佛罗伦萨博物馆馆长乔凡尼·波齐给那个人回了信,他们决定在佛罗伦萨见面。

12月10日,他们见到了卖画人。这是个中等身材、清瘦、穿着简朴、留着小胡子的意大利人。他向切里索要50万法郎,并且显得十分自信,切里当即同意成交。交货时间定为第二天下午3点,波齐作公证人。第二天下午3点多钟,那人把波齐、切里领进他住的特里波利—意塔里亚旅馆的一个小房间。他爬到床下,拉出一只木箱并打开,把里面的旧衣服、旧鞋、一把曼陀林琴和绘画工具拿出来,然后掀开了格子的双层底板,最后取出用红绸子包裹着的《蒙娜丽莎》。波齐一眼就认出这正是达·芬奇的真迹!并且画的背面还有“316”字样的作品编号和卢浮宫的印记。经过一番交涉,那人同意让波齐拿到博物馆进行进一步鉴定。当画被顺利地带到博物馆的时候,警察局也接到了报案,那个叫佩鲁吉亚的盗窃犯当晚就被捕归案。名噪一时的《蒙娜丽莎》盗窃案至此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经过审讯人们得知,佩鲁吉亚经常去卢浮宫干活,他是在巴黎的一个公司当玻璃工和油漆工。1911年8月21日的清晨,他把《蒙娜丽莎》从画框中取下来,卷起来,然后藏在了衣服下面,顺利地逃出了卢浮宫。

意大利政府很快就和法国达成了协议,决定完璧归赵,把画归还法国。法国因而同意在《蒙娜丽莎》回到巴黎之前,可以在佛罗伦萨、米兰、罗马展出。

1913年的最后一天,遭受劫難的《蒙娜丽莎》回到巴黎。人们聚集在火车站,兴奋着,高叫着,他们用最狂热的方式迎接《蒙娜丽莎》的回归。1914年1月4日上午,《蒙娜丽莎》被送还给卢浮宫沙龙艺术展览厅。那个星期天,卢浮宫的门前,巴黎人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人们争先恐后地要目睹《蒙娜丽莎》的芳容。从那时起,《蒙娜丽莎》作为卢浮宫镇馆之宝之一,成为法国人心中永不褪色的艺术经典。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蒙娜丽莎》再次被移出卢浮宫藏起来。从1962年12月14日到1963年3月,这幅画被借出在美国纽约和华盛顿市展出。为计算保险费,这幅画的价格被估计为1亿美元,按吉尼斯世界纪录,《蒙娜丽莎》是世界上至今为止最昂贵的被保险过的物件。1974年,蒙娜丽莎再次外出展览,这次是在东京和莫斯科,此后它就再没有离开过卢浮宫。假如《蒙娜丽莎》被售的话,它的价值肯定会超过1.041亿美元,当属世界最昂贵的油画。如今它在卢浮宫被保护在三层防弹玻璃后面,成为呵护备至的宝贝。

水晶骨头的真假之谜

印第安民族被称为“太阳与血的民族”。水晶头骨据说是印第安阿兹特克文明的古物,是印第安文化中象征权威的宗教用品和避邪物。它有着种种神秘的传说,如在印第安古老的传说中有13个像真人头骨大小一样的水晶头骨,当集齐这13个头骨的时候,人类过去和未来的秘密就会被揭示出来。

墨西哥的原住居民阿兹特克人有一种习俗,是用石头、木头、骨头等材料雕刻人头骨,这种头骨被称为“死亡头”。其中有一些头骨用水晶雕刻而成,形状抽象、夸张,风格较为一致,而且形状一般都很小。如大英博物馆就藏有两个小头骨,都已经被鉴定为属于“古代墨西哥”的小头骨,这两个中小的是用滑石雕刻而成,大的是用水晶雕刻而成,高度不过1.25英寸,两个小头骨都有穿孔,可能是当护身符或念珠用。法国的一家博物馆也藏有一个水晶头骨,大概是真人头骨的一半大小,法国专家认为可能是阿兹特克人在14、15世纪时期制作而成的。

墨西哥太阳金字塔。

墨西哥的原住民阿兹特克人有用石头、骨头、木头等材料雕刻人头骨的习俗,称为“死亡头”。

早在1897年,英国大英博物馆就搜罗到了一个如真人头骨大小的水晶头骨,这个头骨被称为“阿兹特克水晶头骨”。阿兹特克水晶头骨是近百年来人们最热衷谈论的古代文明的未解谜之一。100多年后,而以前科学研究所所长伊恩·弗里斯通为首的科学组认为,该水晶头骨根本就不是阿兹特克古国的产物,而只不过是完成于19世纪末期的一枚赝品。

弗里斯通使用高度电子显微镜检测,发现了在灯光的照射下,可以看到水晶头骨表面闪耀的微小气泡,这是典型的现代机器抛光的结果;而阿兹特克人用石制工艺雕刻出的水晶有着更为平滑细腻的外观。然后科学家们用松脂来检验水晶头骨表面,发现在头骨的天灵盖、眼眶、牙齿部分有很多的刮痕。弗里斯通认为,这个水晶头骨是由机轮器械打磨抛光而成的,而阿兹特克人从未也不可能使用过机轮产品。另外,头骨的一些部分有曾经使用过机轮工具的迹象,而这是在欧洲人进入美洲后才发明的技术。从现有的资料看来,当欧洲人第一次踏上了美洲大陆的时候,当时的中美洲人、南美洲人仍然使用着传统石器,古代阿兹特克人不可能拥有这种技术。

弗里斯通的想法是,这个水晶头骨是用一块质地低劣的巴西水晶雕刻而成的赝品。这个水晶头骨大约是19世紀末期的欧洲真正完成的。这个水晶头骨是大英博物馆从纽约一著名珠宝商蒂凡妮手里买到的,但其真正的卖主却是尤金·波班,而他曾经把另一个水晶头骨卖给过巴黎人类博物馆,所以说波班非常有可能是造成这些水晶头骨赝品在欧洲流传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

那么尤金·波班是何方神圣?尤金·波班是法国研究学家,同时也是知名收藏家。法国占领墨西哥期间,他当时受拿破仑三世指派在墨西哥工作过20多年,并担任了法国对墨西哥科学领事会负责人一职。

他个人有很多古代的艺术珍品,同时自己还收藏有大量墨西哥早期文字手稿和珍奇读本。1891年,他写了一本关于古代墨西哥状况的书《墨西哥历史文献》,这本书在当时得到了高度评价。此外,他还在墨西哥城和巴黎开了一家古物商店。

左卡德罗博物馆文字记载说,巴黎收藏的头骨是阿尔福斯·彼拿特在1878年捐献的,而彼拿特的头骨实际上从尤金·波班手中购得的,波班当时还亲自保证头骨一定是古阿兹特克真品。在波班把头骨卖给彼拿特以后,第三年,波班又在自己的销售目录中公布了即将出售第二个水晶头骨,并声称这个头骨“如真人头骨般大小,取材于整块水晶”、“实乃石刻艺术之极品”。该头骨当时的标价是3500法郎,这在1881年价目表中是最贵的标价。

令人感到疑惑的是波班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拥有了两个水晶头骨,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他当时并没有说明该头骨是中美洲制品。而更为绝妙的是,在同一目录中波班还列入了他早前向众人披露过的一些赝品,并且还一一附有相应的假冒伪劣产品标签。

和真人头骨差不多大小一样的水晶头骨,在出售的时候没有受到任何有关真伪的质疑,这也就不足为奇了。在几经周折之后,那个头骨最终落进了大英博物馆手里,也就是说,大英博物馆现如今收藏的头骨就是那一个水晶头骨。原来波班在巴黎兜售没有成功以后,便将头骨带到了墨西哥,在那里他试图将头骨卖给墨西哥国家博物馆,但是又一次失败了,于是他又想去华盛顿的史密斯桑尼亚学院试试运气。后来艾利斯先生购买了波班的这个头骨,艾利斯又把它卖给了约翰·依文斯先生,这个头骨这才被大英博物馆收购,并于1898年记入大英博物馆史册。

如此看来,巴黎所收藏的头骨和大英博物馆的一样都出自尤金·波班之手。那么波班出售的是古代艺术真品还是现代的伪造的艺术品呢?当时有人认为波班把头骨列入1886年销售目录,这个头骨非常有可能是从考古发掘中得来的墨西哥帝王的私藏品。波班出售头骨的时候,也恰恰就是在神秘的前阿兹特克多提哈罕古城被发现之后。多提哈罕古城位于墨西哥城以北,这座古城已经沉睡了多年没有被发掘。在这座古城的周围坐落着三座大金字塔,可以和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当地的居民对这三座金字塔一直是按照阿兹特克的礼仪进行顶礼膜拜,因为阿兹特克人信奉金字塔之处是“天地合一”的地方,也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并且人们在那里还可以找到“求神之路”。

现在看来,这些水晶头骨可能都是19世纪伪造的赝品。18世纪末开始,德国的一个小镇开始雕刻水晶,而18世纪末恰好也是尤金·波班在向世界各国的博物馆及个人出售头骨的时期,是经销商们在德国偷偷定做完成后,又运到墨西哥哄骗那些没有实力的买主的。

早在20世纪50年代,其实就已经有学者怀疑过这个头骨的制作工艺了。那么为何直到今天才被揭开,弗里斯通说,这应该是人们的热衷神秘的心理在作祟:“水晶头骨确实很精致华美,同时也很神秘,而神秘,就是人们热衷的。”到此时,近百年的疑惑终于水落石出,尤金·波班用神秘的水晶骨的故事迷惑了很多不知情的收藏家,当然,大英博物馆也被愚弄了。

猜你喜欢
阿兹特克头骨卢浮宫
破布木属植物与阿兹特克蚁——自然界中的投资收益理论
头骨祈福
卢浮宫开通线上版
卢浮宫邮政局改造
令卢浮宫焕发新生的现代主义建筑师贝聿铭辞世,享年102岁
卢浮宫职员罢工被闭馆
相依为命的蚁栖树和阿兹特克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