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江浙沪中医药期刊药学文献价值研究*

2019-10-09 09:12李文林陈仁寿
医学与哲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专号中药学民国

张 云 李文林 陈仁寿

辛亥革命以后,西方文化及西方医药学在中国进一步传播,这对中国社会及医药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随之出现了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思潮,中医药学的发展受到阻碍。为了宣传、发展和改进中医药学、传播与普及中医药理论,中医药界仁人志士创办了民国中医药期刊。作为中医药学术传承不可或缺的资料,期刊保存了大量史料和学术文献,具有很高的价值。本文以江苏地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收藏的民国时期江浙沪出版的50种中医药期刊为研究对象,以药学栏目和专号为切入点,对民国中医药期刊中的药学文献进行整理和价值研究,以期从学术传承的角度了解民国中药学发展的样貌。

1 民国中医药期刊药学栏目整理与内容分析

1.1 民国中医药期刊药学栏目整理

民国中医药期刊处于从无到有的探索发展期,医药界处于西学东进、废中存西、战乱频繁的社会背景下,栏目设置呈现随意性、无标准性等特点,栏目名称呈现各自为政、百花齐放的局面。研究的50种中医药期刊,46种创办时没有明确的编辑体例、收录范围和读者定位,也没有定义栏目名称和栏目内容。通过对栏目的统计和栏目内容的分析,笔者整理出民国时期只收录药学论文的栏目有“药物”、“药物研究”、“药学研究”、“药物学”、“方药”、“验方与治验”、“新药介绍”,期刊与栏目的对照情况见表1。另有些期刊中“学说”、“医药学说”、“医药杂识”、“民众医药”、“专著”、“论文”、“研究”栏目下也刊发中药学研究的文章。

《神州医药学报》《绍兴医药学报》创办时就明确了药学栏目的名称和内容。《神州医药学报》“学说”栏目药学部分包括药物学、药剂学、化制学和格致学四类,规定“凡单味之天然品、人造品如草、木、金、石、昆虫、鸟兽及各种精粉、油脂、酒水等”属药物学,“凡合味方剂配合丹、膏、丸、散、酒水各方”属药剂学,“凡药品之炮制成分、之分化”属化制学,“凡植物、动物、矿物之解剖、生理”属格致学[1]。《绍兴医药学报》“学说”栏目分医学部和药学部两门,药学部分生药学和医药化学两类,要求“各科学说,择其最精要者编述之,其间中者编撰,西者译述或征求”[2]。

表1 民国中医药期刊药学栏目与期刊对照表

1.2 民国中医药期刊药学栏目内容研究

药学类栏目是民国中药学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的体现,是杂志的重点栏目之一,栏目主要收录研究中药的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的论文,以及探讨验方临床功效、药物制剂和药物整理方面的文章。期刊由于办刊目的、编辑出版者和读者定位的不同,药学栏目的研究内容又各有侧重。

《苏州国医杂志》“药物”栏目主要研究药物的临床应用和药效,从第7期开始,栏目名称改为“药学研究”,着重从名称、形态、产地等九个方面介绍药物的功效。如陶克文的《大黄之功用及其补性之研究》。《国医导报》第1卷“药物研究”主要是民间单方的功效研究,如叶橘泉的《景开草为炎症吐血特效药》。第2卷开始,栏目名称调整为“药物”,收录以科学方式整理药物的论文,以及药物制剂、方药研究等方面的文章,如黄劳逸的《国医药物学》,沈仲圭的《方药碎语》、周慧心的《验方集解》等。《医药卫生月刊》的“方药”栏目包括药物和验方两部分,药物主要介绍单味草药,包括一些民间秘药,验方主要介绍中成药,如朱寿朋的《肝胃病方两则》。

《中医杂志》“药物学”栏目对中药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刊发的论文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单味药物的研究,如许有恒的《浙贝母之形状与培植及制干法》。二是药物的整理与研究,形成方便实用的资料汇编,便于医药界人士使用与学习。如徐子石编的《药性类编》,按药性将492味中药分成宣肺祛风之品、升阳散热之品、回阳温寒之品等23品。三是有关中药理论问题的探讨。如王苇生的《辨中药之真伪》、叶劲秋抄录前人的《药品道地录》等。

《中医世界》“药学研究”栏目涉及药物研究、中药学发展、理论探讨等方面的内容。药物研究方面,主要从本原、形态、产地、性味、成分、效能等方面研究中药。中药学发展方面,则呼吁重视国产药物、地道药材的整理与发展。理论探讨主要是临床应用和药效研究等,如曹颖甫的《经方实验录》。《卫生杂志》“验方与治验”栏目记录了民间就地取材的植物药方和功效。《国药新声》“新药介绍”主要从成分、制法、功用、主治、用法、包装等方面介绍当时生产的中成药。“专著”栏目着重从名称、释名、科属、产地、辨真、形态、药用之部、性味、修治、成分、药理作用、医治效用、用法、用量、处方名称、禁忌、制剂等方面对国药进行整理与研究。

《绍兴医药学报》有关中药学的文章收录于“学说”栏目的药学部,如严绍岐的《用药要决》、何振华的《本草必用》等。《神州医药学报》中药学研究论文收录于“学说”栏目下的药学类,药学类包括药物学、药剂学、化制学和格致学四小类,如郑肖严的《中西药学汇参》入药物学类,包桃初的《桂枝汤即阳日汤议》入药剂学类,包识生的《香药制造法》入化制学类,徐长卿的《以形象形论》入格致学类。

药学栏目的作品是民国中药学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栏目重视中药材和临证用药研究,注重中药资源的推广和整理,谋求中医药改良与发展道路,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2 民国中医药期刊药学专号整理与内容研究

期刊专号是指集中一整期的版面,专门报道、论述、研究某一主题或某种专业内容的专刊,其中的学术专号就某一学术问题进行讨论,具有重要的史料和学术价值。

2.1 民国中医药期刊药学专号整理

药学专号是指以整期期刊的篇幅集中刊登药物学研究成果的专刊,强化了期刊的学术理论倾向,拓展了药学专题讨论的浓度和广度,促进了中药学学术交流和学术成果的积累。民国中医药期刊药学专号共有7期,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民国中医药期刊药学专号统计表

2.2 民国中医药期刊药学专号内容研究

《医界春秋》“药物学特刊”刊发了15篇有关药物学的文章。这些文章有的探讨发展中草药栽培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如张汝伟[3]在《吾国地大物博荒野甚多宜设法垦种草药以应世用而挽利权刍议》一文中提出中草药人工栽培的思路,呼吁“留心国药、留心垦荒、留心弭乱、留心经济侵略”;有的探讨中药制法改良方法,如叶橘泉的《国药改良炮制谈》;有的探讨中药科学化研究的思路,如宋大仁的《中药之科学的研究》;有的是医家对中药的考证研究性论文,如杨华亭的《甘草考证》;还有的是对单味药的研究文章,如岳秀钟的《芦荟之研究》从产地及形态、释名、性质、功用、主治、用量及配合、禁忌等方面作了阐述。

《现代国医》“药物专号”陈存仁对人参作了全面的考证和研究。首先介绍了处方用名、古籍别名、外国名词、花名及士名、参商隐名、异类参名,接着从基本、产地、形态、种类、种植、栽培之要点、采取、炮制、性质、近世应用、效能、医治、作用、主治等方面作了研究,然后是张仲景对人参这味药的实验和历代记述考证,以及日本学者对人参的研究成果。专号最后还收录了陈存仁的《古今药学书目考》和《近代各杂志药学稿件索引》。

《中医世界》“药物讨论号”刊登了陈存仁对甘草和黄耆两味药的考证研究性论文。从处方用名、古籍用名、外国名词、药商花名、基本、产地、性质、形态、近世应用、用法、医治、作用、用量、主治、张仲景之发明、历代记述考证、成分、辨伪、著名方剂、禁忌、近人学说、参考资料等方面进行研究阐述。还刊载了中本汉医名著牛山香月启益著的《药笼本草》。

《大众医学月刊》“中药专号”收录了当世名家和前人研究单味中药的文章,并按强壮剂、健胃剂、解热剂、制表剂、攻里剂、利尿祛湿剂、镇痛镇静镇痉剂、镇咳祛痰剂、理血剂、收濇剂、滋补剂、杀虫剂十二章进行归类。如时逸人的《党参效用之考证》、沈仲圭的《附子之研究》等归入强壮剂;章次公的《山药之研究》、叶橘泉的《石菖蒲》归入分健胃剂;贾燮卿的《石膏功用之研究》、金澄甫的《陈金汁治大肠实热之特效》归入解热剂,等等。

《中华医学杂志》“国药专号”编辑目的是为“吾人研究国药,自应采取现代科学方法,且不妨利用以前中外学者研究所得之结果,以作更进一步之贡献。本志为提倡是项精神”[4]。伊博恩《中国药物近十年中曾用科学方法试验者》一文,对当时十年来所有研究国药的文献汇集作了评述。朱恒璧的《几种国药之成分及药理》对延胡索、麻黄素、莽草等15种中经进行了分析。余云岫的《三子养亲汤小治验》介绍了紫苏子、白芥子、萝蔔子三味药构成的三子养亲汤临床上治疗43个病例的效验。

《新中医刊》“国药专号”收录了15篇关于中药学方面的论文。这些文章有的是对国药发展问题的探讨,如朱小南的《国药前途之展望》;有的是对药物文献的研究,如钱公玄的《香药考》;有的是对药物功效的研究,如蒋文芳的《中药兴奋剂之范围》,章次公的《论止血剂》;有的是临床药物治疗疾病的案例记录,如程绍典的《中国治疟剂之发掘》,汉河的《蔓陀罗华治气喘失眠》;有的是药物史料分析,如朱中德的《本草史话》;还有药物新研究成果介绍,如《国药参三七成分之新研究》、《蒜之新药理》等。

3 民国中医药期刊药学文献的价值研究

3.1 民国中医药期刊药学文献史料价值

民国医药期刊最突出的学术意义在于其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它不仅是研究近代医药学术发展史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也是从出版史、文化史角度研究民国科技相关学科的重要文献资源。

3.1.1 近代中药学发展史的见证

民国是中药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传统本草融汇、吸纳现代科学的探索阶段,民国中医药期刊药学文献以文字载体的形式见证了近代中药学术发展体系的形成过程,研究中国近代药学史的发展与学术传承,民国医学期刊刊载的论文是不得不研究的重要史料。《现代国医》“药物专号”考订了当时各地中医药学校的药物学讲义,并罗列出当时全国开设药物学课程的学校及所使用的教材,这对于研究民国中药教育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中医世界》“药学研究”栏目收录的民国中医药界人士探讨中药学发展、药学人才培养的文章,揭示了当时中药学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背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近代各杂志药学稿件索引》梳理了1908年~1931年的38种民国医药期刊中收录的276篇药学稿件,是这一阶段中药学发展的见证,对研究中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3.1.2 中药学出版文化的见证

民国医药期刊处于从无到有的探索发展期,栏目设置呈现各取所需,栏目名称和编辑体例因时而动,为从期刊文化史、出版史角度研究科技出版物提供了重要参考。《神州医药学报》“学说”栏目收录的药学文章,分成药物学、药剂学、化制学和格致学四类,并明确规定各类文章的内涵,这不仅可为研究国内医药期刊发展史提供参考,也为当代医药学期刊在内容体例、功能指向、学科传承等方面如何与时俱进予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民国医药期刊刊载的中药学著作出版广告,为当代研究民国中药学文献的出版史提供了资料支撑。《现代国医》“药物专号”收录了陈存仁的《古今药学书目考》,考订了周秦两汉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的药学参考书,清以前书目列出了书名、卷期、作者、来源、存轶情况,有些书目还列出了收藏者;清朝书目列出书名、卷或册数、编著者。民国出版的药学参考书有43种,列出书名及别名、册数、编著者。这对研究中药学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3.2 民国中医药期刊药学文献学术价值

3.2.1 传统本草文献和中药学理论的传播与传承

针对传统中医药学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为发展中医药,中药学界有识之士积极开展对传统本草的整理、考订与诠释工作,并积极开展民间草药的整理研究工作,充实本草学内容,同时对中药理论进行重新整理和细化,以促进中药学术的争鸣、传承与发展。这些研究当时中药学发展的文献资料在民国中医药期刊的药学栏目中都有体现。如《苏州国医杂志》 “药学研究”栏目着重从名称、形态、产地、成分、炮制、用量、禁忌、功用、主治等方面介绍传统药物的功效。《中医杂志》“药物学”栏目从药物名称、科属、形状、种法、播种期、收获期、制法、性能等方面研究单味药。另外,民国期刊论文中有些作品是尚未以单行本出版发行的个人著述,如王慎轩以女科著称于江浙沪,当时刊载于民国期刊上的《最新中国药物学》专著内容,作为一代名家的药物研究成果,也仅在民国期刊中出现。

3.2.2 中西药学理论的汇通与渗透

民国时期中药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衷中参西”,通过融汇、吸收现代科学知识、技术、方法等逐步形成新的中药学术体系。传统本草知识结构主要包括药物的性状、产地、采集、炮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禁忌等内容,吸纳过现代知识的民国中药期刊论文中,往往加入药物基原、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知识内容。如周梦白《用科学方法整理过的几种中药》一文,从本原、形状、成分、试验、效能、贮法六方面整理了十种常用中药。《国药新声》“专著”栏目对麻黄、乌头等国药进行整理时增加了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中华医学杂志》“国药专号”中朱恒璧利用现代科学知识对延胡索、麻黄素、莽草、当归、兰草、大风子油、洋小蘖素、白豆蔻、细辛、钩吻、闹羊花、丹参、人参、洋金花、芫花进行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这一时期的成果为以后的中药化学与中药药理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2.3 中药科学化的探索与变革

民国时期出现了“中药科学化”的趋向,即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精制中药,开展实验研究。精制中药主要是改良剂型与提炼有效成分;开展实验研究,主要是运用生药学、中药化学、药理学等研究方法,对中药性效理论进行验证和补充,同时对中药的功能主治及临床作用进行科学的阐释。新方法的引入,为有效考订药物基原、扩充中药性效理论、扩展药物功效与主治范围提供了更为准确的途径。民国中医药期刊中的药学文献从一个侧面记录并见证了中药科学化的探索与变革过程。如包天白[5]在《现阶段中之国药科学化问题》一文中提出国药科学化研究工作,主要有两点:“一整理中国药科之文献,备研究生药学之参考,二将实验之有效药物及方案,依据科学,阐述经过原理,公诸研究,宣扬于世界。”《医界春秋》“药物学特刊”收录了叶橘泉的《国药改良炮制谈》、顾子静的《国药制法改良刍议》、宋大仁的《中药之科学的研究》等关于中药科学化探索的论文,这些论文是研究民国中药学创新与变革的重要资料。

4 结语

民国时期是中药学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古今并重、中西合参的特点对现代中药学术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科学研究的开展则为中药学术发展提供新思路,并从民国时期的萌芽,逐渐发展为生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等众多研究领域及其分支学科。民国中医药期刊留下了大量中药文献,忠实地记录下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历程,民国时期的许多学术思想对当代颇具启发意义,越来越为学术界所关注。通过对相关药学文献的分类整理和内容研究,分析民国时期中药学术发展的特色与影响,以期为当前的中药学术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借鉴。

猜你喜欢
专号中药学民国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美育史料·“八·一三专号”
论五四时期的期刊专号*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卷首语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中药学》教学引入拓展性教学的启示
午社“四声之争”与民国词体观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