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芳
刺猬,是我们村一名老光棍的小名,出去打工之前一直没有结婚。村子里的人都以为他这辈子打定光棍了,没想到,去年春节前他领回来一个外地媳妇,大家都在传“刺猬有媳妇了”。
为什么刺猬以前没有媳妇,现在有了呢?
刺猬出生在豫北山村的一个多子家庭。父亲的前妻生了一儿一女后去世了,母亲带着姐姐改嫁给父亲后,生了三兄弟。在这个重组家庭中,刺猬和他的二哥一直打光棍。
在我们村,儿女婚姻是父母必须要完成的人生任务。这个任务完不成,会被评价为没本事,被村民边缘化。这种舆论压力会驱使父母倾尽全力帮助儿子结婚。因此,我们村的光棍特别少,就算是那些残疾人都结了婚。可是,刺猬二哥和刺猬,两个人五官端正、四肢健全、身高均一米七以上,人老实、肯干,为什么会没有媳妇呢?
村里人都说,“他俩傻,没有人相中他们……”可是事实上,我认真观察过他们,发现他们并不傻,只是不善于言谈。可见,村里人说的“傻”是因为他们没有结婚,成为了“不正常的人”。这个“傻”并非他们真是傻子。
既然他们不是真的傻,那么为什么没有人相中他们呢?是由于他们在适婚年龄没能结婚,过了适婚期,逐渐在村里无“亲”可“相”。
在刺猬大哥适婚期,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较为普遍,因此大哥的婚事全靠媒人说合完成。而到了刺猬适婚阶段,相亲已经出现。在相亲过程中,必然会存在是否有媒人介绍、能否介绍到合适的、双方是否能看上等不确定因素,因此相亲成功与否也是不确定的。在这个阶段,只有刺猬的弟弟成了幸运儿。
刺猬的父母完成老大和老四的婚姻后,使完了所有的能力和资源,随着年纪的增大,劳动能力的下降,在孩子的婚姻大事上已经有心无力。老二和刺猬靠自己种一亩三分地,也无力支付婚姻费用。老大和老四结婚后,便从大家庭分出去,家庭的债务和养老的责任也留给了老二和刺猬。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过去,二哥和刺猬在村子里就找不到媳妇了。
改革开放后,打工经济逐渐兴起。二哥留在家种地、赡养父母,刺猬跟着村里人外出务工。刺猬打工几年,存下来不少钱。眼看自己30多岁了还没有媳妇,刺猬就拿着打工的钱,在市场上“买”回来了一个媳妇。
这个媳妇叫小红,据说是个城里人,长相十分标致,而且心灵手巧,可以说是全村最漂亮、最能干的媳妇。但刺猬的妈妈经常因为小红是外地媳妇而显得自己在村里“没本事、没面子”,从而将气撒到小红身上,故意找茬打骂。小红逃跑过两次,都被追回来一顿毒打。后来小红喝了农药,村里人把她送到医院救治。治好后,村里人都劝刺猬,“把人家姑娘送走吧,留下来也实在过不成日子……”。最后刺猬妥协了,将小红送走了。
随后,刺猬去了南方打工,多年一直没回家。去年腊月二十八,刺猬带着媳妇回来过年了。
刺猬媳妇50多岁了,是甘肃天水人。刺猬跟她同在广东汕头打工。她因为前夫家暴,致腿骨折。刺猬将自己的积蓄拿出来,给她治疗,并在她住院期间,细心呵护照料。刺猬的行为感动了她,等到她出院后就开始跟着刺猬过日子了。她与前夫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跟刺猬并无孩子,两个人在一起,主要是为了老了有个伴。
二哥到目前为止,已经基本没有结婚的可能。因为有种地、养老这两项任务,让他成为村庄里“出不去的人”,缺少接触外界女性的机会。而且仅仅靠耕种的一亩三分地的收入,在婚姻市场显然已经毫无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