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琦 刘为胜 威海霞 张新龙 曾小林
摘要:受2019年早春极端多雨低温少光照天气影响,赣北地区大棚草莓感染灰霉病现象普遍发生,对种植户造成了严重影响,减产减收。为了提高防治效果,作者介绍了大棚草莓感染灰霉病的发病症状,提出了生产上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生态防治的措施,以促进草莓的绿色健康生产。
关键词:赣北地区;大棚草莓;灰霉病;农药品种;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9)03-0058-03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9.03.014
0 引言
草莓是一种重要的小浆果,因其独特风味和营养价值在世界享有盛誉。中国作为草莓生产大国,草莓产业越来越壮大。草莓色泽鲜艳,果肉多汁,酸甜适口,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同时其栽培时间短,一年内可多次生产,投资少、收益高,是世界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1]。
江西九江地区引种草莓主要以设施大棚为主,草莓种植一般从9月上中旬至10月中下旬开始,收果从12月上旬开始至次年5月结束。南方地区以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兼顾,北方地区以设施栽培为主。灰霉病是草莓生产中主要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果实,也可为害花瓣、果梗、叶片和叶柄,一般可造成减产1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甚至无收[2]。
九江地區2019年度阴天少日照天气较多,尤其在1~2月份草莓结果销售旺季。据记载,1月份阴雨天气18个,多云或转晴天气13个,其中1月2~16日为连续阴雨天气,平均温度2℃~7℃,最低温为-3℃,最高温为13℃;2月份阴雨天气多达24个,仅有4个阴转多云天气,且从2月1日至2月21日连续21个雨日,平均温度1℃~6℃。长期集中性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不但造成灰霉病大量发生,且极大的影响了种植户的种植收益,减产减收。
1 草莓灰霉病发病症状
草莓灰霉病是典型的低温高湿型病害,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引起。该病主要危害果实、花瓣和叶片,病原以菌核、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形态存在于土壤或者病残体中,翌年通过气流、农事操作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可通过表皮或伤口侵入植物组织造成危害[3]。
草莓灰霉病也是一种常见的设施果蔬病害,主要危害花器和果实,也危害叶片、叶柄、花柄等。飘落在叶片上的残花或衰老的花瓣是病菌侵染果实的主要途径[1]。花器发病时花萼呈水渍状针眼大的小斑点,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逐渐延伸到子房及幼果,最后幼果形成水渍状病斑,潮湿时迅速软腐,产生灰褐霉层。果实发病多在青果上,开始是果顶呈水渍状病斑,后发展成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病果湿软腐烂。空气干燥时病果呈干腐状而提早脱落。叶片发病始于叶基,呈水渍状小斑点,后向外扩展成圆形、半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灰褐色大病斑,最后蔓延到全叶,叶片腐烂、枯死,病部常产生灰褐色霉状物,发病后期易引起早期落叶。
2 防治措施
2.1 农业防治
控制棚内湿度是防治灰霉病的重要措施,合理灌溉,提倡地膜下铺设滴灌带等节水灌溉设施;做好大棚的通风换气,尤其是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时,要抢机会确保每天必要的通风换气时间;除垄上盖膜外,可在走道铺足稻草等,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对降低棚内湿度很有好处。棚室草莓出现灰霉病后,及时摘除病叶、病花和病果,减少侵染病源。严格控制棚内温湿度,草莓进入花期后,白天棚温应控制在 25℃以上,夜间控制在 12℃以上,在此温度范围内可适当延长通风时间,控制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 60%~70%。发现棚室内出现灰霉病植株,应及时采取升温措施,每天早晨将棚室温度提高到35℃,不换气,可预防灰霉病蔓延。
2.2 生物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多抗霉素、木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喷雾防治。如选用30 g/L多抗霉素水剂 800 倍液或1000亿个/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600~900 g/hm2兑水喷雾[4]。
2.3 化学药剂防治
根据对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及周边大棚防治草莓灰霉病的调研分析,在农业措施和生物措施不能控制的情况下,可选择以下9种蔬菜生产安全药剂进行化学防治。现将其剂型、有效成分含量、生产厂家、产地、施药方法等信息向种植户推荐。
2.3.1 腐霉利可湿性粉剂(速克灵)
该药剂一般为100 g袋装商品,其有效成分含量为50%,可防治油菜、黄瓜、番茄等的菌核病和灰霉病,由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生产。防治草莓灰霉病兑水喷雾,使用量为650~1500 g/hm2,在发病前期使用,最迟也要掌握在发病初期使用。
2.3.2 啶酰·咯菌腈悬浮剂(翠嘉)
该药剂为20 g袋装商品,其啶酰菌胺含量为240 g/L、咯菌腈含量为60 g/L,由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于灰霉病发病初期采用叶面喷雾法进行施药,使用量为675~900 mL/hm2,均匀喷施叶片正反面,以不滴水为度。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有雨请勿施药。
2.3.3 异菌脲悬浮剂
该药剂为15 mL袋装商品,其有效成分含量为500 g/L,由富美实(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防治灰霉病用750~1000倍的药液,喷液量为450~900 kg/hm2,施药应在病害发生初期进行,建议每隔7~10天进行植株或叶面均匀喷雾处理。
2.3.4 异菌脲悬浮剂(龙灯统俊)
该药剂为100 mL塑瓶装商品,其有效成分含量为450 g/L,由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使用量为1050~1500 mL/hm2,在灰霉病发生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间隔7天第二次施药。
2.3.5 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
该药剂为15 g袋装商品,其有效成分含量为500 g/L,由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草莓上防灰霉病的药液浓度为625~1000倍,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施药,按作物长势,喷液量为450~900 kg/hm2,且喷雾要均匀。
2.3.6 嘧菌·乙嘧酚悬浮剂(明泽)
该药剂为100 g塑瓶装商品,其乙嘧酚含量为250 g/L、嘧菌酯含量为150 g/L,由江苏明德立达作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草莓上防灰霉病的使用量為450~600 g/hm2,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兑水喷雾施药。该药还可防治白粉病。
2.3.7 嘧环·啶酰菌悬浮剂(明嘉)
该药剂为100 g塑瓶装商品,其嘧菌环胺含量为60 g/L、啶酰菌胺含量为200 g/L,由江苏明德立达作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草莓上防灰霉病的用药量为600~900 g/hm2,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兑水喷雾施药。
2.3.8 嘧酶胺悬浮剂(上格美芜痕)
该药剂为100 g塑瓶装商品,其有效成分含量为400 g/L,由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防灰霉病的用药量1170~1410 g/hm2,在病害发生初期进行第一次喷雾施药,间隔7天第二次施药。
2.3.9 嘧酶胺悬浮剂(施佳乐)
该药剂为100 mL塑瓶装商品,其有效成分含量400 g/L,由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草莓上防灰霉病的药液浓度为1000~1500倍,喷液量450~900 kg/hm2,在病害发生初期进行第一次喷雾施药,间隔7天进行第二次施药。
3 结语
灰霉病是大棚草莓的常发病害,做好预防工作非常重要。一旦发生了,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尽一切可能降低棚内湿度,如合理通风(通风应在提温后进行,排湿效果好)等,然后摘除病残体再打药。值得注意的是已经感染严重的组织必须摘除,并装进塑料口袋或桶里扔掉,然后再打药,不要嫌麻烦、也不要懒,如果你不摘除,这个组织上的成千上万个病菌借助喷雾的外力向四周扩散,不打药还好,可能越打药,灰霉病发生越严重。防治草莓灰霉病,特别要使用生物及物理手段综合治理,单纯依靠化学药剂打药效果不是很好。
参考文献
[1] 赵丽,吴燕君,张丹. 杭州市草莓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 浙江农业科学,2016,57(12) :2043-2045.
[2] 曹婷婷,高吉良,陆丹,等. 草莓灰霉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 (12):2045-2047.
[3] 高翠珠,杨红玲, 黄夏宇骐 , 等. 湖北省设施草莓灰霉病发生规律及流行因子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9):1617-1623 .
[4] 贺祖娥,何恩宝,王迎春,等. 大棚草莓灰霉病调查及防治措施[J]. 湖北植保,2019(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