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观察

2019-10-08 08:21王淋王恩龙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肩痛针刺中风

王淋 王恩龙

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针刺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60例中风后肩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康复评定后,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手功能疗法、关节松动训练、作业疗法、气压治疗等现代康复训练,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加用针刺疗法,针刺取穴以患者患侧的肩髃、肩髎、肩贞、臂臑、曲池、手三里、阿是穴等穴位为主,每日1次,每次30 min,一周治疗5天,且连续治疗4周。结果 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肩部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上肢运动功能也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2组患者VAS评分、Fugl-Meyer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配合现代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痛作用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患侧肩部运动功能,对患者肩部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风;肩痛;针刺

中图分类号:R245.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8-0057-02

脑卒中是由于脑循环障碍所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或由于局部或全面性的脑功能缺损综合征[1],该病在我国发病率大约为2%[2]。其中,中风后肩痛是中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越早得到有效治疗[3],患者预后越好,国外报道其发病率为16%~84%[4],而国内有学者报道其发生率为70%~84%[5],根本原因是由于患者因疼痛而影响主动训练及被动锻炼,因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康复治疗[6]。笔者用运用针刺疗法结合康复训练针对中风后肩痛已经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康复中心2018年9月1日—2019年3月1日入院的60例中风后肩痛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见表1。

1.2 诊断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8],诊断为脑梗死或脑出血的患者,所有患者必须具备头CT或MRI的影像学资料,以明确诊断;②所有患者必须具备肩部疼痛的症状;③年龄在30~80岁;④所有患者的病情均稳定,且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继续发展。

1.2.2 排除标准 ①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②既往有癫痫发作病史的患者;③合并有心肝肾等严重原发病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内科基础治疗 脑卒中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因此入院后要针对性的降压、降糖,治疗高脂血症等疾病。

1.3.2 对照组 良姿位摆放:正确的良姿位摆放可以缓解肩痛的进程,有利于患者的后期康复。以Bobath疗法为主的患肢主动和被动运动。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60 min,1周治疗5次,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3 治疗组 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具体取穴以患侧肩髃、肩髎、肩贞、臂臑、曲池、手三里、阿是穴等为主。具体方法:首先将局部腧穴皮肤常规消毒后,采用0.25×25 mmg规格针灸针进行针刺,进针后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等手法,直至出现针下有沉、滞感为度。每日针刺1次,留针30 min,每周治疗5次,2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4.1 疼痛评定 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进行评定[8]。在无痛与剧痛之间画一条长线(一般为100mm)线上不做任何标记、数字或词语,以免影响测评结果。一端代表无痛,另一端代表剧痛,让患者在线上最能反映出自己疼痛程度之处画一交叉线。记录患者接受治疗前的VAS评分,以及接受治疗后的评分,作为患者疼痛程度评价的标准。见图1。

1.4.2 上肢运动功能评定 采用 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包括上肢的各种运动功能的评价,总分66分,得分越高,运动功能越好。记录患者接受治疗前的 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以及接受治疗后的评分,作为偏瘫上肢功能评价的标准。

1.4.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所产生数据均用(x±s)表示。

2 结果

2.1 2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2组患者在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降低,治疗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的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痛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进行康复训练。见表2。

2.3 2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 2组患者在治疗前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评分均升高,治疗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的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上肢功能的恢复,优于单纯进行康复训练。见表3。

3 讨论

中风后肩痛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极大阻碍了偏瘫患者的康复,其发病率为 12.5%~70%[9],中风后肩痛通常被称作“冻结肩”、“滑囊炎”或“粘连性关节囊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肌肉、肌腱、软组织炎症、关节滑膜、损伤、肩关节粘连和肩周肌张力不平衡[10]这就意味着肩关节里面存在着关节囊增厚和炎症。但结节间沟本身在解剖上并无骨刺等明显异常[11]。康复训练中良姿位的摆放以及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的治疗,可以很好的抑制中风后肩关节周围肌群的异常收缩,改善肩胛带的痉挛状态,缓解肩关节半脱位状况,从而保护肩关节周围肌群,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12]。现代康复疗法通过Bobath训练以及气压、手功能训练、关节松动训练等疗法可激活患侧肩部功能,促进淋巴回流,以促进肩部的康复[13],进而提高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针刺则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以及组织痛阈来实现致痛物质的排泄、吸收,从而刺激止痛物质的排泄[14],以达到止痛的目的。

中医将中风后肩痛归属于痹症范畴,其主要病机为中风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经络痹阻,不通则痛。肢体、经络、肌肉失于濡养,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因而出现疼痛。近年来祖国医学在中风后肩痛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针刺治疗的效果尤为突出。《灵枢·根结》中指出“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因此针刺治疗可以起到调和气血,通利经脉。《灵枢·经脉》:手太阴肺经……从肺系向外横行至腋下,沿上臂内侧下行……沿着食指桡侧直达食指末端;《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下膈属大肠。取穴以患者患侧肩髃、肩髎、肩贞、臂臑、曲池、手三里、阿是穴等穴位为主,肩髃为手阳明经穴,治疗肩前区疼痛为主;肩髎为手少阳经穴,治疗肩外侧疼痛为主;肩贞为手太阳经穴,治疗肩后侧疼痛为主;配远端曲池、手三里以及阿是穴,可以疏通肩部气血,使局部气血流畅,通利经脉,以止痛。

研究表明,针刺配合现代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痛作用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患侧肩部运动功能,对患者肩部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1.

[2]朱镛连,张皓,何静杰.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521.

[3]孙红,郭庆革,白永新.基于经筋辨证治疗中风后肩痛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5):685-687.

[4]Snels IA,Beckerman H,Lankhorst GJ,et al.Treatment of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in the Netherlands:result of a national survey[J].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00,14(1):20-28.

[5]奚旸,宗莉莉.温热磁场震动法对偏瘫后肩痛的临 床观察[J].江苏医药,2001,8:629.

[6]赵宁.中药溻渍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

[7]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

[8]周媚媚,路微波,李放,等.脑卒中后早期偏瘫肩痛与肩关节被动活动度相关性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5,34(8):798-800.

[9]南登昆,缪鸿石.康复醫学[M].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8.

[10]黄骥,欧阳娟,阳军,等.脑卒中后肩痛的综合治疗效果评价.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7):654-655.

[11]袁群芳,姚伙生,钟光明,等.肱骨结节间沟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解剖学研究,2015,37(3):221-222.

[12]唐文忠.脑卒中患者的肩部问题[J].现代康复,2000,4(4):506-507.

[13]邵玉玲,谭同才,张鹏,等.肩三针结合Bobath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7):584.

[14]李扬帆.针刺合雷火灸对中风后偏瘫肩痛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6):26-27.

(收稿日期:2019-05-10)

猜你喜欢
肩痛针刺中风
皮内针结合肌内效贴扎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
清明的雨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气弹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新疆抓获75名“针刺”嫌犯
牙痛苦相煎 针刺有要穴
中风后偏瘫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