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卷制式的省思与重构

2019-10-08 06:47林忠港
语文建设 2019年5期
关键词:名著板块试题

林忠港

评价是教学的延伸,试卷是评价的载体。试卷制式是反映知识、能力、素养的重要框架,也是体现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主要方式。然而,试卷制式与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试卷制式的要素组合与结构调整远远跟不上课程改革的步伐,同时试卷制式的名分归属与内容排布也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力度。在深化改革的今天,省思、调整、重构试卷制式势在必行。

一、省思

以前,中考语文试卷主要分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板块,课改后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名著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纷纷进入试卷,原来的试卷系统被打破,试卷的结构随之变为积累、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文学作品阅读、非文学作品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等板块。虽然试卷的内容愈加丰富,但也越来越呈现出臃肿化、碎片化的趋势。

1.“积累与运用”板块

在中考语文试卷中,“积累与运用”向来是考查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板块。实际上,“积累与运用”这个板块名称,也折射出某种无奈。根据拼音写汉字、根据汉字注音、根据语境选择词语、古诗文名句默写等考点侧重于积累,而综合性学习则体现出较强的运用特征。虽然运用建立在积累的基础之上,但是将积累与运用生硬地放在一起,从学理上似乎也经不起推敲。积累考查的是知识,运用考查的是能力,能力与知识的差别在于有没有具体的情境。从语言实践的角度看,只要在具体的情境中,积累也是一种运用,换句话说,运用在特定的情境中是能够涵盖积累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积累与运用”有更名的必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积累与运用”板块逐渐加入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名著阅读。平心而论,将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放在“积累与运用”板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综合性学习强调宽领域、跨学科的学习,口语交际强调实践性、情境性的对话,二者都属于语言运用的范畴。然而把名著阅读放在“积累与运用”板块,则不太合理。名著阅读虽然也可以设置成对某个语境的言语活动的考查,但是整体而言,它侧重于对整本书的审美、鉴赏、评价,本质上是一种阅读活动。“积累与运用”板块不能因为相对开放,就成为什么都可以加入的大杂烩。

2.“阅读”板块

“阅读”板块一般分为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两部分,再细分为文学作品阅读、非文学作品阅读、古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这种安排做到了文学与非文学的搭配,诗词与文言文的兼顾,总体来看是合宜的。

其中,非文学作品阅读是机动的,有时是说明文阅读,有时是议论文阅读,有时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具体选择什么文类,可视具体情况而定。特别要指出的是,在自媒体时代,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是十分必要的。非连续性文本在试卷中的运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自足性文本组合,如文字、图片、表格构成的组合;二是跨越式文本组合,如将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组合在一起,也使得文本与文本之间具有非连续性。

从信息编码的角度来说,如果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组合的信息指向一致,则这种跨越式文本组合是相对成功的;反之,如果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组合的信息指向相悖,则这种跨越式文本组合是存在问题的。跨越式文本的组合,要避免两个文本信息的繁杂与错乱,应追求信息的同化与顺应。这种跨越式文本组合的考查,其成败全依赖信息编码的顺遂与畅达。

由于材料来源的关系,古诗词赏析与文言文阅读往往联系紧密。单就古诗词赏析而言,常以一首诗歌进行考查,近年也出现多首诗歌进行考查的情况。多首诗歌的考查,一般以两首为宜。两首诗歌可以形成对比阅读,可以形成主题阅读,可以形成互文阅读。

近年来,中考中也出现了古詩词与文言文组合的现象。虽然这种现象体现了一种很好的实践精神与探索意识,但由于组合文本对古诗词信息的掩盖、遮蔽,特别是文言文考查对古诗词的牵制,使得古诗词赏析沦为文言文阅读的附庸。从理论上说,古诗词赏析涉及基调、语言、意象、意境、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与文言文考查的指向是不同的,理应享有独立的地位。

3.“作文”板块

这一板块需要讨论的问题还是正名问题,“名不正则言不顺”。关于这个问题,要从“作文”与“写作”的区别说起。从内涵看,“作文”意味着静态知识主导下的练笔,写的是那些四不像的“教练文体”,是给教师看的,只要求立意高远、文从字顺;“写作”意味着动态知识主导下的写作,是写给特定读者看的,读者也是文章的塑造者。从行为看,“作文”重视审题,弱化了主体性,作者成为教师命题的揣摩者和体现者;“写作”重在发现、感悟、猜测、质疑,关注写作的过程,作者是写作的主体。从本质看,“作文”是指在教学情境下的写的训练,不考虑读者对象的状况,不考虑文章写给谁看,是虚拟的写作;而“写作”是指精神生产的实践行为,进入“流通”领域,接受读者的检验,是真实的写作。尽管考场上的“写作”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但是用“写作”取代“作文”,不仅是对写作教学观念的校正,也是对语文教学行为的良性引导,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二、调整

在省思的基础上,我们不妨对初中语文试卷制式进行调整,使试卷结构更加科学、简约、灵动。

1.把名著阅读纳入“阅读”板块

当初,名著阅读进入试卷的时候,命题者对名著阅读的考查形式往往是选取名著中的章节,据此判断人物的身份、姓名,或者设计若干问题,让学生回忆名著中的情节内容;认为名著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因此把名著阅读安排在“积累与运用”板块。现在,我们对名著阅读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名著阅读虽然有别于单篇阅读,但也是阅读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名著阅读的考查不能死记情节甚至细节,应该重点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感悟、体验、思考。把名著阅读置于“积累与运用”板块有历史原因,但毕竟是权宜之计。最近几年,许多地方中考语文试卷都将名著阅读纳入“阅读”板块,这应当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名著阅读的分值一般在6~8分,由于不是很高,放在“阅读”板块的最前面比较合适。

2.把综合性学习融人“积累与运用”板块

现今仍有许多地方的中考语文试卷将“综合性学习”单独列出,作为与“积累与运用”并列的板块,这种做法值得商榷。因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生活处处有语文,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时,要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往往就会遇到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的问题,包括注音辨音、识字认字、选词用词、标点运用、语病辨析、古诗文默写、图文转换、缩写扩写、讲述转述等。综合性学习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可以而且应该整合到“积累与运用”板块中。

2018年北京市中考“基础·运用”板块的试题就是很好的样例。整个板块以“学校在圆明园举行‘牢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活动”来统摄所有试题,依次设置了五个具体情境。第1题是填空题,情境是“圆明园曾有著名的‘四十景,它们的命名多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意味”,要求学生写出“上下天光”一景的命名出处。第2题是选择题,情境是“下面是圆明园中‘武陵春色遗址景观说明牌上的文字”,要求学生给加点的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根据语境选出汉字和词语。第3题的情境是“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前,学生会主席准备给同学们讲述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的历史”,要求学生选择标点符号、修改语病。第4题的情境是“同学们看到了陈列在圆明园展览馆里的‘雨果的一封信”,巧妙链接课文,考查文学常识以及在微信中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第5题的情境是“当活动进行到‘缅怀先烈的环节时,校团委书记拿出了一枚珍藏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与同学们共同缅怀自鸦片战争以来为民族解放而牺牲的先烈”,要求学生准确理解小全张上的题词和碑文。该试题编制集知识、能力、素养于一体,熔语言、思维、文化为一炉,值得借鉴。

3.以“语用”取代“积累与运用”

不仅综合性学习可以整合到“积累与运用”板块中,主题学习、项目学习也可以整合进来。为了进一步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综合性学习、主题学习、项目学习本身还可以成为建构“积累与运用”板块的框架。有了综合性学习、主题学习、项目学习的统摄,原先零碎的静态知识的考查得以整合,“积累与运用”的意义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是异化,而是优化。此时,以“语用”作为板块名称更加合适。

4.以“写作”取代“作文”

当“作文”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变成“写作”之后,“写作”就与“语用”“阅读”构成相对完满的并列关系。

“写作”板块一般分为微写作与大写作。其中微写作写片段作文,以补大写作之短;大写作写整篇作文,以克微写作之弊。二者组合是相对合理的。那么,微写作与大写作如何调配才能达到优化的效果?随着写作研究的日益深入,开辟交际语境写作的新天地,是初中语文写作考查的应有之义。交际语境写作是任务驱动下的写作,有明确的写作目的和写作对象,写作对象不仅是写作过程的参与者,而且是写作成果的塑造者。交际语境写作是联系口语交际与写作训练的一座桥梁,具有很强的考查功能,理应得到推广。

但是交际语境写作也存在固有缺陷,它将学生的情感与思想束缚在一个相对狭窄的写作情境中,导致学生难以发挥灵动的才情、深刻的思想。因此将交际语境写作安排在微写作中,而将文学写作或思辨写作安排在大写作中,是比较合宜的。这样,“写作”板块就形成了交际语境写作与文学写作(或思辨写作)的二元结构。

三、重构

根据以上调整,重构后的中考语文试卷制式可列表如下:

安德森等学者修订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把认知过程维度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类目,其中记忆、理解、运用属于低阶思维,分析、评价、创造属于高阶思维,这对完善中考语文试卷制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下面笔者尝试用安德森等学者的认知框架对上表相关内容进行描述。

1.“语用”板块

在“语用”板块,初中阶段的记忆主要体现在生字新词和古诗文名句的识记。就生字新词的考查而言,虽然强度不同于小学阶段,但是初中阶段同样不可或缺,最好是在真实情境中考查,在任务驱动中运用。对音形义、字词句的考查,可以分再认、回忆两类。就古诗文名句的考查而言,除了识记性默写,还应设置理解性默写、运用性默写等情境。仅有语境是不够的,还要有情境的设置。

从学生考试的心理而言,“语用”板块的试题难度不宜过大,但并不妨碍在该板块设置高阶思维的试题。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高阶思维的试题,应该围绕综合性学习,在真实的具体的情境中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方面要突出综合性,考查学生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通信技术的运用,如QQ、微信、博客的语言运用,获得信息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突出实践性,设置“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展示学习成果”“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的情境,检测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考查学生基于高阶思维的语言理解与建构能力。

2.“阅读”板块

名著阅读的考查,短短几年就经历了积累性阅读、理解性阅读、评判性阅读等阶段。积累性阅读指向识记作家、作品、人物、情节等,主要考查的是作品里有什么,体现了文本中心理念;理解性阅读指向理解作品的内容、形象、主题等,主要考查的是作者是怎样写的,体现了作者中心理念;评判性阅读指向感受和思考作品的思想、观点、态度等,主要考查的是读者的感受与思考,体现了读者中心理念。如果说积累性阅读、理解性阅读还属于低阶思维的话,那么评判性阅读就属于高阶思维了。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无论是童话还是寓言,试题的编制既要关注语感,也要关注文感。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核心是理解,试题主要有四类,即复述性理解、解释性理解、评价性理解和创造性理解。其中复述性理解、解释性理解属于低阶思维,评价性理解、创造性理解属于高阶思维。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包括说明文、议论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其分值应该低于文学类文本阅读。说明文阅读的考查,重点要落在說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的运用、说明顺序的梳理上;议论文阅读的考查,应该围绕文章的观点、论证的方法、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设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考查,可借鉴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依照“访问与检索”“整合与解释”“反思与评价”设置试题。非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试题,至少要设置一道高阶思维的试题,对文本信息进行整合、评判、推断、设计、建构等,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古诗词的赏析最好分两小题,第一小题“示方法”,提供支架;第二小题“用方法”,用提供的支架读出诗歌的情感。第一小题为低阶思维的试题,第二小题为高阶思维的试题。

文言文的阅读除了常规的字词解释、断句、翻译之外,还应设置一二道基于高阶思维的主观题,考查学生积累、感悟和运用的能力,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欣赏品位。文言文阅读试题也要脱胎换骨,应命出各种新颖活泼的变式题,以改变僵化可憎的面目。

3.“写作”板块

微写作要求能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进行表达,能准确使用常用词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仅做到简明、连贯、得体、流畅地表达,而且做到合理安排文章结构,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大写作最好是在文学写作与思辨写作中二选一。文学写作旨在考查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思考能力,要求能用叙述技巧,诸如细节描写、对话及叙述顺序等,表现真实或虚构的经历,做到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思辨写作旨在考查学生针对生活问题或社会现象的评析能力,要求能恰当运用多种方法展开论证,逻辑清晰地为自己的立场辩护,做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有效。当然,微写作与大写作都属于高阶思维。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试卷制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时而变的。随着课改的深入,中考语文试卷制式必将趋于完善。

猜你喜欢
名著板块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本周热点板块表现个股
本周热点板块表现个股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一周热点板块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