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兴喜
近年来,ESG(Environment,Social and Governance,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投资在全球快速兴起,中国投资界也在加速追赶。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2018年2月发布的ESG责任投资专题调研报告,目前,全球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ESG信息披露的要求,以鼓励型披露为主,部分交易所强制披露ESG信息。50多个国家的1700多家机构(包括资产所有者、投资者和中介服务机构)签署了UNPRI(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着超过60万亿美元的资产(2010年为22万亿美元)。在欧盟专业投资者管理的资产中,60%与可持续性投资决策相关。美国可持续投资论坛组织2016年报告的美国责任投资规模超过8.72万亿美元,其中8.1万亿是ESG投资。欧洲可持续投资论坛组织2016年报告的欧洲责任投资规模接近23万亿欧元,其中2.6万亿是ESG投资。ESG投资理念被加拿大养老金投资公司、日本政府退休金投资公司等许多发达国家的养老金投资所采纳。明晟MSCI测算,未来5年全球投资规模中将有57%受到ESG策略的驱动或影响。
我国的情况是,2006年,沪深证券交易所制定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2012年,香港交易所出台了《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并于2015年将披露准则从自愿遵守提升至“不遵守就解释”,在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和红筹公司已按要求定期披露ESG报告;中国证监会2018年修订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确立了ESG信息披露基本框架。
2019年8月,181家美国顶级公司(现包括苹果、摩根大通、亚马逊等)的首席执行官在华盛顿召开的美国商业组织 “商业圆桌会议”上联合签署了《公司宗旨宣言书》。“宣言书”对所有利益相关者承诺:为客户提供价值,投资我们的员工,与供应商公平合理地进行交易,支持我们工作的社区,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宣言书”强调:“我们的每一位利益相关者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致力于为所有利益相关者提供价值,为了我们的公司、我们的社区以及我们的国家的未来取得成功。”
这些情况说明,企业的社会责任、ESG理念越来越被更多的公司所认同,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共识。
那么,这与我们关于公司是股东的公司、公司是盈利组织的常识是否相悖?股东利益与社会责任、ESG是冲突的还是一致的?
一般会认为,股东利益与社会责任、ESG是冲突的。例如,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保护好环境,促进环境改善,减少包括碳排放在内的一切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要保证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物质资源;要投资于员工,为员工提供健康和安全的工作环境,善待员工包括注重员工的薪酬福利、平等机会、培训教育、职业发展、个人尊严、人生幸福和多样人生;要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在所有的交易中体现诚实、守信、公平和尊重,树立良好的信誉;要防止贿赂、勒索、敲诈、洗黑钱等各种违法违规问题;业务活动要考虑社区利益,投资于社区,增进社区福利;公司治理要规范。所有这些,都会增加公司的成本,或者减少公司的收入。仅从这方面来看,股东利益与社会责任、ESG是有冲突的。
然而,事情并非这么简单。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并非“零和博弈”。如果公司的社会责任、ESG一定会减少股东的利益,我们就无法解释ESG责任投资反而获得超额收益的现象。根据MSCI研究显示,长期来看,ESG责任投资表现出较为显著的超额收益。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对我国“ESG责任投资情况调查”,在有ESG主题相关产品的25家机构中,有44%的机构表示超额收益明显。这些数据说明,总体来看,公司的社会责任、ESG,并没有使股东利益受损,反而增加了股东利益。ESG责任投资并不是一种慈善活动,并不是以牺牲投资者的利益来支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而是一项长期性、价值性的投资活动,是实事求是地将“长期、有价值、可增长”纳入投资决策指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应该说,总的来看,社会责任、ESG可能会使公司局部的、短期的利益受损,但把握得好,它一定符合公司整体的、长期的利益,也即符合股东的长远利益。道理其实不复杂。举个简单的例子,合法生意与非法生意(比如贩毒)哪个利润率更高?显然是非法生意利润率更高。但能说做非法生意更符合股东利益吗?显然不是,因为非法生意不但会被追究法律责任,被社会所不齿,单从经济利益上讲,它也可能会血本无归,至少是无法持续。社会责任、ESG也一样,做得不好的,比如在环境保护上出问题被处罚、被索赔,比如在员工关系上处理不好员工积极性不高、发生劳资纠纷,都会损害股东利益。做得好的,企业社会形象好,口碑好,业务更好做;员工积极性高,劳动生产率高,会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企业经营风险小,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这些会使股东利益更大。
纵观古今中外成功的企业、成功的企业家,无不有自己的一套道德哲学。百年老店北京同仁堂就有“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明清时期山西老票号的财东和经理的关系与现代公司治理中股东、董事会与总经理的关系极为相似,其普遍实行的“顶身股”就是重视员工作用和员工福利的一种制度。李嘉诚在谈他的成功之道时说:“有钱大家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来。”华为的成功,与任正非将公司绝大部分股份给了员工有直接关系。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曾将松下公司的成功归结为公司尊崇的七条“松下精神”,他认为企业的形体远远没有企业的精神重要,企业的使命就是消除世界贫困,“经营的最终目的不是利益,而只是将寄托在我们肩上的大众的希望通过数字表现出来,完成我们对社会的义务。”
反面的例子就更多了,远的不说,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不久前的长生生物疫苗事件,康得新、康美药业等一系列的财务造假事件,还有众多的违规担保、违规关联交易、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等违法违规事件,他们或者是违背企业的社会责任,或者是公司治理严重不规范,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最终的结果是不但损害了社会公众利益,也极大地损害了股东利益。
当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有一个“度”的问题。超过了一定的度,就可能与股东利益发生较大冲突。这个度,就是要在符合社会责任、ESG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平衡社会责任与盈利责任,平衡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不损害股东合法的长远利益。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要做一些慈善活动,但决不是要把企業做成慈善组织。如果一家公司抛开股东利益而将社会责任作为首要任务,注定是个“乌托邦”,注定要把公司做死。而这样,正是与社会对企业的需要背道而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