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祥元
绿色校园建设是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更是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有力抓手。自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来,武威市凉州区教育系统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作为提升师生文明素养的重要途径,目前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开展绿色校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全面改善育人环境,全力提升校园文明层次,积极营造绿色优美的育人环境,把绿色校园打造成了精神文明创建的一张响亮品牌。”凉州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发寿说。
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绿色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把绿色发展理念和绿色校园、文明校园建设活动纳入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绿色校园创建过程中,我们教育局统一要求全区中小学将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等纳入教职工学习内容,结合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通过集中学习、自学等形式,培养和增强了教职工的环保意识。”凉州区教育局基础教育股股长朱福春说,“要求各学校将环境保护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结合实际,挖掘环境保护教学资源,确定教育教学内容,制订分年级环保教育计划,运用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在语文、数学、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思想品德等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环保宣传教育。”
全区255所中小学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广泛宣传创建文明城市、校园绿化、全域无垃圾、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内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并按照交通、食药、消防等部门要求,在校园内外悬挂张贴了各类标识牌。“我们按照要求做,同类标识牌规格大小、字体、颜色、背景等都要统一,但也注重体现本校特色。”武威第五中学校长王生龙说。
积极探索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区教育局要求各中小学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普及绿色发展生态文明教育,把绿色发展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推进绿色发展理念进学校、进课堂。其中,作文比赛、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四个一”主题教育活动,对于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培育引领生态文明社会风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绿色相约,与美丽同行主题征文活动以倡导生态文明、绿色环保为主线,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及所见所闻为题材,让孩子们通过对自己身边的环保故事或绿色发展点滴的记录、描述,提高环保意识,努力建设绿色、环保、和谐、文明的生态校园,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凉州区和平街小学校长王泽才说。
在“小公民教育”活动中,各学校通过开展评选“优秀小公民”,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他们从小树立了讲卫生、爱环境,建设优美、文明、和谐校园和家乡的意识。“垃圾不落地、校园更美丽”评比活动,则让学生们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以爱护环境为己任,自觉维护校园的清洁卫生。在“环保小卫士”评选活动中,凉州区中小学组织学生成立了“校园保洁志愿小分队”,把校园卫生死角区域分块承包、分块保洁,定期对每个队伍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量化评比、表彰奖励。在“致家长的一封信”倡议活动中,凉州区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相关内容,以一封信的形式发放到每一个学生手中,向社区、家庭扩散延伸,号召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来,努力创造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
每年3月是凉州区确定的“校园植树月”。在绿色校园建设中,尽管校园面积小,但武威第十中学会利用好每块空间,积极组织师生开展“捐花献草、育树育花”行动,通过种植“爱心绿地”和悬挂师生姓名牌等方式,定人定景定区域,做好种植和看护管理工作,献绿护绿活动有效增强了师生的责任意识。该校校长殷世伟说:“学校充分利用植树节、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纪念日,通过班会、团队活动、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形式,广泛开展了‘我为学校添片绿和‘我为学校护片绿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让绿色校园建设成为一种看得见的行动
“我们坚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校园环境质量为目标,要求中小学师生着力做好全面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行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创建节约型校园,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杨发寿告诉记者。
创建节水型校园。凉州区各中小学按照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积极做好节水型学校创建工作的宣传教育,让广大师生全面了解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现实意义。各学校还积极推广节水、废水循环利用新技术、新产品,以科技推进节约用水。“学校建立健全了节约用水制度,食堂、实验室、水厕用水管理制度,用水设施包干责任制度等。用制度约束师生用水,杜绝水资源浪费。”武威第五中学校长王生龙说。
全面開展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各学校深入开展了校园卫生整治、校园周边卫生整治、教室环境整治、功能室环境整治、标识牌整治等重点整治项目。校园环境卫生在坚持每天“三洒三扫”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周五环境卫生集中清理整治行动,先洒后扫,随时清扫,坚持做到教室里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整齐,课桌椅摆放整齐有序,桌椅套及时清洗更换,屋顶无积尘,电子白板、投影、灯具等电器无落尘、无污物,卫生角干净整洁,工具摆放整齐。对于学校功能室等容易被忽略的场所,凉州区要求各中小学加强学校功能室、办公室环境整治,做到实验仪器药品、图书报刊、音体美器材等按要求定点摆放,专柜陈列。在武威新城区第一小学、皇台九年制学校,整齐划一的办公桌椅、教具、文件柜,干净整洁的桌面、地面,统一摆放的学生作业、常用书籍等,无一不显示出学校所追求的文化品位,处处蕴含着育人契机。
在绿色校园建设中,武威市凉州区中小学还不断加强食堂、宿舍等处卫生整治。“为全面规范食堂管理,我们强化岗位责任,落实监督、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强化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病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和报告制度,同时强化师生食堂基础设施、餐饮文化建设,坚持更新添置必需的食堂餐具用品,让每一个孩子都吃得舒心、吃得安全。”武威第二十三中学副校长黄永说。
校在绿中,人在景中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凉州区教育局按照“上下联动、人人参与、夯实责任、健全机制、突出成效、美化环境”的总体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绿化校园,营造优美整洁、文明有序、和谐共享的育人环境,全力打造“校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绿色生态格局。
“在这一活动中,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科学规划,注重教育,经济实用,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利用校園地形、地貌、建筑等自然与人文条件,选用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花草树木,营造出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校园环境。”凉州区教育局副局长徐兆胜说。
凉州区各中小学坚持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校内绿化与周边绿化相结合,室内绿化与室外绿化相结合,应绿尽绿,见缝插绿,不留死角。
在校园绿化过程中,区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必须邀请有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制定校园绿化总体规划,绘制彩色平面规划图,使校园绿化工作有整体的长远规划,尊重历史、着眼未来,保持连续性,克服随意性,杜绝“千校一面”, 体现学校文化特色,打造学校品牌。在校园中心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出入区打造绿色观赏亮点和环区绿化带,在留足必要的活动场所和不影响安全疏散的前提下,开辟新的平面和立体绿化空间,最大限度地实施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
“在全力以赴扩大平面绿化面积的过程中,凉州区中小学按中心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校内外环校绿化带进行统一规划,做到了主题突出、功能分明,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的功能。”王泽才说。
作为城区全面改薄项目学校,和平街小学在绿色校园建设方面用足心思。学校在中心区、区域与区域的过渡区、教学楼门厅前、旗台周边重点打造了校园标志性景观。绿色区域做到树木造型美观、乔灌结合、高矮结合、四季常绿,花卉品种多样、色泽艳丽。
走进武威新城区第一小学、武威第二十三中学、凉州区会馆巷小学,无论是楼道、教室、办公室还是音乐室、书法室、实验室、图书室,处处都有盆花、盆景摆放。精心打造的室内绿地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师生在赏花观景的同时,也减轻了工作、学习压力。
对于运动区,各学校坚持在运动区域四周种植枝干粗壮、树冠较大、遮荫较好的树种。这不仅能吸附灰尘、净化空气、遮风挡雨,也有利于师生开展体育活动。对于生活区,各学校在食堂、宿舍、厕所周边种植了观赏性灌木和花期长、花型美的植物,在师生宿舍摆放了盆花和盆景。在校内外环校绿化带,各学校种植了树荫浓、生长迅速、易栽易活、耐修剪、抗烟尘、抗病虫害的树种,做到树沟、地面花草常青常绿,易于管护。
在绿色校园创建工作中,凉州区坚持正确的教育导向,把环境育人置于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关注人的发展,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要,取得了可喜成果。
“2019年,各学校计划投入绿化资金达911.38万元,新增绿化面积25.54万平方米,其中,新栽植乔木5.26万株,绿化面积6.16万平方米;灌木42万株,绿化面积3.17万平方米;种植花苗46.46万株,绿化面积4.45万平方米;种植草坪2万平方米;立体绿化面积6.6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8%。”徐兆胜说。
面对明天和未来,武威市凉州区将持续不断地把绿色发展理念和行动融于教育活动和管理之中,以绿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让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成为传承社会文明的圣地,让文明之花开满校园。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