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水稻返青分蘖期栽培技术

2019-10-08 04:59王占宇
农业与技术 2019年16期
关键词:水肥管理北方分蘖期

王占宇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北方水稻返青分蘖期的生长发育特点、水肥管理和病虫草害的防治技术措施,使水稻生产者能够掌握水稻分蘖期基本水肥管理技术,能独立完成化学药剂使用等技术,为北方水稻优质高效种植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北方;水稻;分蘖期;水肥管理

中图分类号:S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830050

1 水稻分蘖期生育特点

水稻返青期是指水稻秧苗移栽时根系受到一定的损伤,需要7d左右的时间根系才萌发出新根,地上部才能恢复生长,这个时间段被称为水稻返青期。水稻分蘖期是指水稻秧苗从移栽返青之后到水稻秧苗拔节前后的这段时间。水稻返青后开始正常生长,发生分蘖,一直到拔节时分蘖基本停止,在水稻分蘖过程中一部分分蘖会产生具有足够量的根系,后期可以抽穗打粮,这部分分蘖被称为水稻的有效分蘖,这一时期称有效分蘖期;一部分分蘖延后发生,时间较迟,这部分分蘖后期不抽穗结实或渐渐枯萎,被称为水稻的无效分蘖,这一时期称无效分蘖期。水稻分蘖期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良好,叶片增多,分蘖增加,水稻秧苗建立了一定的营养器官,是决定水稻穗数和产量的关键时期。该时期一定要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利用管水控肥等措施增加有效分蘖,控制没有产量的无效分蘖,到最高分蘖期能达到正常的“拔节黄”,为丰产打下基础。该时期的管理目标是争取早返青,缩短返青时间。促蘖快发,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能够达到计划茎数,保产促丰。

2 分蘖期水肥管理技术

2.1 促分蘖的重要性

有效分蘖的质量和数量在产量形成中至关重要,分蘖的质量和数量与品种特性以及光照、温度和肥水管理密切相关。氮、磷充足时分蘖旺盛,不足时分蘖减少。浅插、浅水灌溉有利分蘖发生,落干或深水则抑制分蘖。因此,根据品种特性配合科学的肥水管理,可促使分蘖早生,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

2.2 提高分蘖成穗率

2.2.1 科学管水

秧苗栽入大田后,因起苗时根部受到一定的伤害,吸水力减弱,移栽后容易失去水分平衡而凋萎,在生产上,为了促进新根生长,尽快返青活棵,应保持稻田水深3cm左右,使稻田形成一个适合水稻生长的保温、保湿的环境;返青后,秧苗进入分蘖期,为了促进根系发育和水稻在低位分蘖,要尽量做到浅水灌溉,浅灌不仅可以提高地温和水温,还可以增加水稻茎基部根际的氧气供应及光照强度和时间,加速土壤中营养的分解,为水稻分蘖创造良好的条件。做到平衡管水,此时如果水稻缺水干旱,会延迟分蘖,减少分蘖数,如果灌水太深,又会抑制分蘖。一般保持1.5~3cm水层为宜。在有效分蘖末期,通常采用加深水层或排水晒田的方法抑制对水稻产量没有贡献的无效分蘖。晒田管理措施对水稻吸收土壤养分具有“先抑后促”的作用,对促进水稻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控制水稻群体长势具有科学良好的作用。

2.2.2 施好蘖肥

减少分蘖肥的施用比例是北方稻区高产栽培发展的趋势,因为如果分蘖肥中的氮肥施用量较多,易引起无效分蘖率提高、植株生长繁茂、造成叶片披垂重叠,田间通风透光性差,同时,水稻叶片含氮量过高,有可能延长营养生长而推迟出穗期,不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其实,施用蘖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稻苗分蘖早生、快发,所以,要根据稻苗返青后的长势,具体苗情科学合理的安排分蘖肥的施用量和施用时间,一般分蘖肥的数量可占总施氮量的25%,在严重缺磷土的地块可追施质量高的磷肥,在分蘖期缺钾的地块,每667m2施用氯化钾或硫酸钾2.5kg以上;分蘖肥的施用时间安排,一般早栽稻苗可在移栽后5~10d内进行。施肥后,田间要保有合理的水层,为了保证肥效不能排水,应该在稻田水自然落干后再灌水。注意在雨天及上午露水未干时不要施肥,避免叶片粘肥烧苗。

3 病害虫害的防治技术

3.1 常见病害的防治

3.1.1 稻瘟病

根据稻瘟病病斑的颜色、病斑形状和水稻品种的感病程度分为慢性型稻瘟病、急性型稻瘟病、褐点型稻瘟病和白点型稻瘟病四种。本田植株叶片上发生的稻瘟病为叶瘟,主要发生在分蘖期以后,一般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慢性型稻瘟病,典型病斑为梭形,田间最为常见,病斑中心为灰白色崩溃部分,稍外侧为褐色坏死部分,最外侧是黄色晕圈,潮湿时病斑背面出现灰色霉层;急性型稻瘟病,病斑呈暗绿色,病斑中部灰白色,外缘呈水渍状,出现此类病斑是稻瘟病流行的预兆,病情蔓延快,病斑发展一般由细点状迅速扩展成不规则形或近圆形,正反两面密生灰绿色霉层;褐点型稻瘟病,病斑为褐色小点,多发生在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老叶上,病斑多局限在叶脉间,中间易出现褐色坏死,周围黄色,病斑不产生霉层;白点型稻瘟病,一般不产生霉层,白色圆形小斑,多发生在土壤干燥时的嫩叶上。若发现稻瘟病中心病株要立即打药,每667m2可用20%三环唑1000倍液或40%稻瘟灵乳油1000倍液均匀喷雾。

3.1.2 条纹叶枯病

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病毒侵入植株后就会立即在体内扩延,易造成植株死亡。水稻从苗期至孕穗期都可染病,其中以苗期至分蘖期最容易发生。早期发病株先在心叶或下一叶(分蘖期)基部出现与叶脉平行的不规则黄白色条纹或褪绿条斑,感病品种呈枯心。苗期发病,导致秧苗枯死。分蘖期发病,病株分蘖减少,重病株多数整株死亡,病穗畸形或不结实。防治方法:推广抗病、耐病品种;避免偏施氮肥,适当推迟播种移栽期,推广机械插秧、小苗抛栽等轻型栽培措施。化学防治麦田等毒源地的灰飞虱,控制进入秧田虫口基数,严控秧田灰飞虱发生率,可选择在灰飞虱卵孵化高峰期用药防治。要做到统一、连片、集中,保证防治效果,减少传毒媒介。为了提高防治效果,用药坚持速效药剂与长效药剂相结合,尤其是秧田成虫防治,使用敌敌畏、异丙威等速效性较好的药剂与氟虫睛、吡虫啉等长效药剂相结合。注意交替使用药剂,延缓灰飞虱对吡虫啉等药剂产生的抗药性。每667m2可选用5%氟虫睛悬浮剂30~50mL,或10%吡蟲啉40~60g,或80%敌敌畏乳油200~250mL,或用20%叶蝉散乳油150~200mL喷雾防治。

3.2 常见害虫的防治

3.2.1 二化螟

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发生二化螟为害,症状表现有所不同,返青分蘖期受害,出现枯鞘和枯心苗。二化螟在北方稻区1a发生2~3代,以幼虫形态在稻茬和稻草内越冬,一般越冬幼虫在5月上旬化蛹,在5月下旬羽化成虫,主要产卵于叶片或叶鞘上,6月中旬能够见到第1代幼虫蛀食叶鞘,造成枯鞘,如果此时稻田水层较深,初孵幼虫先少量啃食叶片,蛀食叶片中脉,7月上旬出现枯心。幼虫可转株为害,老熟后在茎秆或叶鞘内化蛹,第2代幼虫8月上旬、部分第3代幼虫9月上旬开始为害水稻叶鞘和茎秆,造成白穗。第2代和第3代幼虫有明显的群集性。防治二化螟应掌握防治指标,少量幼虫为害一般不影响水稻产量,尤其是第1代二化螟幼虫为害时正值水稻分蘖,所为害的分蘖可由继续发生的分蘖补偿。一般以枯鞘率作标志进行防治决策。通常1代枯鞘率达3%以上时应进行药剂防治,每667m2可用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g,或用18%杀虫双水剂250~300mL,或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乳剂5~10mL,或用90%杀虫丹可溶粉剂45~60g,也可用18%杀虫双撒滴剂250~300mL甩施。注意稻田施药后要保水5~7d,二化螟为害较重地块应隔7~10d再施药1次。

3.2.2 稻负泥虫

主要为害移栽后的秧苗。成虫、幼虫均取食叶肉,常常留下一层透明的表皮和叶脉。被害叶上形成许多白色条斑,严重时全叶发白或整株死亡。稻负泥虫在北方稻区1a发生1代,以成虫在田边、路边等杂草间越冬。在5月上旬,越冬成虫开始取食杂草,6月中下旬转移至稻田为害并产卵。7月上旬幼虫发生高峰期,为害水稻。化学防治可用50%杀螟硫磷乳油、50%辛硫磷乳油、50%二嗪磷乳油、25%喹硫磷乳油等,一般每667m2用药量为100mL左右,在幼虫盛发期喷雾。

参考文献

[1] 张俊启.北方寒地水稻栽培技术要点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2):146.

猜你喜欢
水肥管理北方分蘖期
香稻分蘖期减氮侧深施液体肥对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探讨北方有机大白菜栽培
浅析温度对玉米产质量的影响
东方百合设施栽培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