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家风家训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2019-10-08 10:52裴秀芳张锋兵
中国德育 2019年15期
关键词:家训家风文化

裴秀芳 张锋兵

《裴氏家训》十二条主要是正面引导,形成道德高线;《裴氏家戒》十条列出负面清单,是纪律底线。正可谓《家训》传千古,《家戒》醒后人。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文化,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知礼义、重家风是中华文化传承五千年的优良传统,家风家训指引着家族的蓬勃发展,推动着社会的稳步前进。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生活发生何种变化,基于家庭、家教、家风的家庭建设都不可或缺。

回顾史籍,清廉质朴、善良守信、进取有为的家风,催人思索,给人启迪。《诫子书》《颜氏家训》《朱子家语》《治家格言》等著作中,充分体现了家规、家教、家風独有的风味。生根在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的裴氏家族,即是闪耀在古老三晋大地上有着优良家风的名门望族。裴氏祖先留下的历久弥新的家风家训不但深深刻在后代的骨子里,而且对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加强家庭教育、形成优良的社会风尚、助推党风政风建设有着积极意义,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一、在教化滋养中凸显家风家训的文化价值

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风家训是中华民族伦理文化的关键之处,无论是其教育内涵还是教化手段,都有许多方面值得借鉴学习,取其精华。应该看到,家训与家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意蕴和内涵都不尽相同。

什么是家训?家训也可被叫作家诫、家范、家语、宗规、族训等,是指祖先对子孙后代的训教,是为后代制定的立身处世、居家治生的准则和教条。《裴氏家训》十二条主要是正面引导,形成道德高线;《裴氏家戒》十条列出负面清单,是纪律底线。正可谓《家训》传千古,《家戒》醒后人。传统家训涵盖内容丰富多彩,几乎囊括生活的各个领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着重道德修养,教授为人处世之法,可以说这是家训的核心内容。如《裴氏家训》十二条中的“立身谨厚”“读书明德”“慎重言语”“讲求公德”等皆属其列。二是集中于居家治生,也就是如何居家过日子。比如《裴氏家训》中的“居家勤俭”篇,就专论了居家日用的原则和方法:“勤能补拙,俭以养廉。丰家裕国,莫此为先。秃惰奢靡,祸害无边。惜时爱物,居安乐天。”[1]

说到家风,众人皆能感知它的存在,却又难以准确表述。朱永新先生说,家风是家庭教育的结果,是一个家庭通过家规家训的明确倡导和家庭长者的言传身教长期的熏染积淀养成的。[2]一个人在其生长的过程中,付诸行动,养成习惯,形成其特有的性格。一个家庭在共同生活、耳濡目染的绵延中,也会慢慢出现自家特有的风尚习惯。这种特有的气质,像空气一般,不会每时每刻引人关注,但却充斥在自家的日常生活当中,在家庭成员的言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便是家风。家风一旦形成,本身就成为教化的资源,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家族子弟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意义,古人所说的“渐渍家风”就是这个道理。

优秀家风家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榜样性和传承性,对于家庭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价值。裴氏家族可以延绵不绝并且成为名门望族,离不开其优良家风与严厉的家训家规。在代代传递下,裴氏家族逐渐形成了“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的家族风气。我们知道,家风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裴氏家风早在魏晋时期便初步形成,裴氏后裔恪守祖训,薪火相传,不只是将其当作约束自己的准则,而且以此鼓舞和教化裴氏后代修身养性、奋发向上。裴柏村在山西省闻喜县,是海内外裴氏的寻根之处,自古便是三晋望族,仅宰相就出过59个,还出过大将军59个,正史立传和载列者就有600余人,被人们称赞为“中华宰相村”,更是有“族人遍九州,天下无二裴”的说法。

家训教化有助于良好家风的建设与传递。家风家训,是我国传统家庭文化的精髓,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元素与形式。探索裴氏家族人才辈出、瓜瓞不绝的奥秘,可以管窥中国古代家训文化之一二。一是孝悌文化。《裴氏家训》的开篇就讲到“敬奉祖先、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协和宗族”,强调孝悌的重要。二是德才兼备的人才观。“人不读书,马牛襟裾。学而时习,其乐有余。”在农耕文明盛行的古代社会,《裴氏家训》以德馨为荣,以不读书为耻。他们看不起无才,更看不起无德,认为有德无才,难堪大任,有才无德,不负责任,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持续发达,这也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社会人才辈出的必然基础。三是廉洁奉公,勤勉行道。裴氏家族出了许多达官重臣,留下不少值得传承的碑文记事,但唯独没有留下什么豪华建筑。比起以富贵显赫为价值追求的一些地方,这里没有什么豪宅公馆可供参观。可见,精神的高度不是物质财富所能比的,人们对历代先贤的敬仰更多是来自精神层面。

二、在时代发展中挖掘家风家训的精神内涵

家风和家训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中华文明中特色鲜明的组成部分,值得我们结合时代用心去挖掘其精神内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极大的发展,成绩有目共睹,然而也有一些负面的现象出现,其中一点便是传统文化流失的速度赶不上新的社会伦理建设的速度,因此随之出现了一定的道德滑坡问题。无论是继承优良传统的要求,还是借鉴国外优秀文化的倒逼,我们都必须将传统的家风家训置于新的时代发展潮流中,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助力文化自信,推动文明建设,以主人翁的姿态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在我国传统家风里,“仁义礼智信”是道德的根基。裴氏家风,不仅记载着传统社会的道德核心,对当下社会发展亦有重要借鉴意义,即“应在‘仁义礼智信道德的基础上建构一个相对超越时间与空间的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的新家风的基本遵循”[3]。

1.为培育文化自信提供天然的支撑。传承家风有利于传承和发扬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裴氏家训》《裴氏家戒》中写道:“立志向善,做贤子孙。贻谋燕翼,勿忘祖恩。”[4]“置身社会,公德第一。爱惜公物,遵守序秩。时时警惕,留心错失。”[5]这都阐释了修身与治国的关系。裴氏家族的家国文化思想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有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6]。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有责任与义务以传承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为己任,使这一连接“个人与家庭,家庭与社会,社会与民族”的精神纽带,为培育文化自信、构建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大厦提供天然的支撑。

礼仪是道德的外化与形式,在家风传承中,更应注重家庭日常礼仪的学习和运用,《裴氏家训》对此也有明确要求。友爱兄弟:连气分形、友恭以礼,同心同德、团结一体;协和宗族:勿事纷争、和谐齐贤,尊卑长幼、伦理秩然;敦睦邻里:勿生嫌隙,有礼彬彬,基层良风,家国亲仁;立身谨厚:厚德载福、宽让能宁,谦虚自牧、喜怒不形。生活中,事事、时时、处处都需要讲究礼仪,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要强调学以致用、日积月累。家规、家范、礼仪是对个人行为的规范,它时刻提醒家庭成员要以公德约束自己,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既照顾到大众的利益,又能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增强自信。

2.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文化滋养。在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中,家风文化的传承与家训家规难分难解,是每个家族独有的家庭风尚。社会发展到今天,裴氏家风家训的作用早已不只是对自家的教化,更为社会树立了家庭教育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当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层面来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是苍白的口号,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实实在在的内容。比如爱国,教孩子从小爱自己、爱父母、爱身边的人、爱自己的家乡,做一个文明守法的中国人,就是为孩子播下了爱国的种子。敬业,就是要以学习、工作为己任,勤奋学习,努力工作。《裴氏家戒》中有一条“毋忘本崇洋”,就是针对近世以来泛滥的崇洋思想,教育后人必须懂得自身、家庭、国家、民族为其一体,密不可分,没有国,哪有家?此乃为人之大本。“我族子孙,不可有忘本崇洋思想行动,如在某种不得已之情况下,而入外国籍,也必须保持吾华固有之优良风尚习惯、语言、文字、及祖宗之渊源。”由此可见,优秀的家风文化既可以内化为精神上的道德伦理,又能外化为行为上的活动准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是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的精神追求与自觉行动的有效文化载体。

3.为党风政风建设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源。家风,不只是民风、社风的根本,也会影响党风、政风。因此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自身保持高尚的道德修养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也要严格规范亲属子女,把好亲情关,帮助他们知道见利忘义、贪赃枉法都是不道德的,让他们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同时为全社会作表率。裴氏优良的家风家训里,代代相传的尚德、孝友、勤俭、才学、仁爱、廉洁、忠心效国,蕴含着正官德、传民风的丰厚资源。以《裴氏家训》的“居家勤俭”篇为例:“勤能补拙,俭以养廉。丰家裕国,莫此为先。秃惰奢靡,祸害无边。惜时爱物,居安乐天。”我们应当充分汲取包含在家风家训中的优秀精神文化,并且加快对传统家训教化、家风熏陶的经验作出系统的整理,在符合时代特点的情况下,传承发扬传统家训文化治家、睦亲、教子、处世之道,为我国当代创建优良家风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借鉴,进一步推进党风政风和优良民风社风的建设。这既有益于新时代的党风政风建设,还可以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在传递优秀家风中建立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在修身齐家中砥砺道德品格与理想抱负。

三、在历史传承中发挥协同育人优势

无论是在家国同构的古代社会,还是在追求和谐发展的当今社会,家庭都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港湾,家风教化人的作用历来都受到家庭教育的重视。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今天,把良好家风家训融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可以通过家风家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养,具备忠、孝、廉、耻、勇的品格素质,与礼、义、仁、智、信的道德素养,从而为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传统优秀家风家训的实质在于家庭美德教育。首先,优秀的家风家训蕴含着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引导学生融入社会生活。其次,良好的家风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品格修养。最后,家长的陪伴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力量源泉,家长的行为举止对学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高素质的父母能够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传承优秀家风教训的文化精髓,促使孩子修养身心。

从这个角度而言,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应利用家风家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长不应以學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在引导孩子成长时,应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了解孩子的能力水平,尊重孩子自身的想法,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挖掘其学习的潜力。同时,家长还应及时主动与学校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了解学校的育人理念和教育方法,同家庭教育有机融合,从而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根基。

当前,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学校、家庭及社会对家风家教还不够重视。因此,学校应积极弘扬优秀家风家训,充分利用其独有的育人优势,不断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密切家校合作,通过学习传承优秀的家风家训,树校风、促学风,使得学生在优秀家风家训中得到熏陶,做到懂礼仪、知文明,进而为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4][5]裴世平.裴氏家训[M].合肥:黄山书社,2018:15-18,30-31,80-83.

[2][3]朱永新.新教育讲演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5-38,65-70.

[6]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求是,2019(12):4-9.

【裴秀芳,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张锋兵,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公室,二级教师】

责任编辑︱秦 岩

猜你喜欢
家训家风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漫谈古人家训立门风
传统家训滋养新时代儿童成长
谁远谁近?
家风伴我成长
家训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国学经典系列·《朱子家训》(六)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