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璐
行政事业单位是为社会服务组织提供支持和保障的一种不以盈利为目的机构,执行国家各项政策,其财政基础主要来源于政府支持,同时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事业单位财政资金大量流失,同时也限制了事业单位的发展。由于受到一些主观和客观条件和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缺乏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在推行企业化管理的过程中,整体管理机制仍需要不断完善。因此,这就要求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加强自身建设,深化体制改革,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当遇到实际问题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途径。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在我国由于受到体制、意识等因素影响,大部分事业单位都存在着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财政收支预算不合理。大部分事业单位仍然以基数递增这种粗放型预算方式作为首选。这一方式会直接导致资金预算计划不合理的资金管理问题。由于存在预算观念的认知偏差,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计划,并且没有按照既定的预算计划安排资金,甚至没有考虑当前单位的实际状况,套用往年的预算计划,结果导致频发资金周转、负债运转等问题。②应收账款缺乏监管。部分事业单位因人事变动比较频繁,交接工作不及时,导致单位应收账款无人监管,应收账款无法跟进,最终形成呆账、死账,严重威胁了单位的资金周转和财务运作,抑制了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③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由于资金的使用需要各级部门的层层审批,手续繁杂,批复时间长,导致大量资金盘在账户上,无法进行理财或者投资,造成资金的浪费。
2.财务管理意识不高。如果一个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对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管理意识模糊,对财务的关注程度不够,那么财务管理工作将流于形式,财务人员也会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业务能力无法得到锻炼,随之逐渐下降,最终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与行政工作无法正常接轨,渐行渐远。
3.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内部控制主要是保障单位管理能够整体有序地运行,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但部分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内部审计部门不作为,缺失激励机制,最终造成单位资金流失严重。
4.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目前,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普遍都存在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这一现象。在一些事业单位中,有些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缺乏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素养,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在业务工作中的应对能力较差,对新事物的学习和接受能力也较差,甚至有管理人员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面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就束手无措。随着改革新形势的不断加强,对财务管理者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如果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应对改革和新形势的需求,势必会影响事业单位的工作,阻碍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二、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策略
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在新形势下,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首先,应该先从完善财务的预算制度着手。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就是预算管理,其中包括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在新形势下,应该首先建立一个良好的财务运行环境,完善财务收支预算。如果要想提高单位预算编制能力,就必须建立完善的预算体系,合理划分责权,实施分级管理,领导统一管理。事业单位必须从实际发展、现状和财务能力考虑,合理分配财务资源,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实行预算编制、执行和监控,从而保障财务管理整体工作的流程化和规范化等。其次,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对专项资金进行合理化预算管理,应该结合预算与专项资金,必须明确各预算支出的用途和方向,严厉制止无预算的支出行为,使预算更加精准、精细,只有这样才能对财务预算水平予以保障,从而实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同时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建立并监督实施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往来款项管理制度、材料管理制度、现金交接制度、支票使用登记制度、收入合同管理制度等项。事业单位还应不断学习企业财务管理的优秀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促进事业单位在企业化管理后的稳定发展。
2.提高领导层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要想加强事业单位财务方面的管理,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必须提高领导层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应该从自身出发,不断学习财务管理相关知识,提升自身财务管理意识,从而带动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意识,树立财务管理观念,意识到财务工作在事业单位的重要性及加强财务管理的必要性并将其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最大限度地降低事业单位运行的财务风险。在事业单位领导的重视和带动下,财务管理人员必定也会感受到财务工作的紧迫感,并且意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积极进取,更加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断学习新的财务管理知识,以适应改革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同時,在市场化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领导人员还应形成市场管理理念,对市场进行充分利用,以扩大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加大其经济实力。
3.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中内控制度,是保证事业单位不断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事业单位应从国家制定的财务会计管理规定的根本出发,并根据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并不断加大内控制度的实施力度,规范凭证流转程序,细化财务管理授权审批的具体权限,建立健全相关的责任制度。对于不符合规定,单项开支超出规定范围的,必须由上级领导通过讨论后才能决定。
4.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财务管理人员是事业单位工作的执行人,在人力资源管理和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事业单位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整体升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是实现财务管理创新的基础。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在选拔财务管理人员时,应加强选拔管理工作,必须要求每一位上岗的人员均持有上岗证,尽量选取具备全面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财务管理人员。第二,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为管理人员提供深造和培训的机会,不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同时会计人员也应不断提升自我,积极学习。第三,建立并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人员的鼓励和监督体系,将其工作职责与绩效相挂钩,改变其固有工作状态,以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 结语
总之,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事业单位只有不断发现和意识到当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关的预防和应对策略,才能在改革和新形势下,为事业单位稳步、健康的发展提供保障,并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安徽省新闻出版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