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野 任泓锦 万晓榆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如移动商务、数字医疗等新兴信息产品层出不穷,极大地促进了新兴信息消费市场的壮大。信息消费已成为当前创新最活跃、增长最迅猛、辐射最广泛的经济领域之一。因此,厘清新兴信息消费的环境评估指标体系,系统、全面地评估当前我国的新兴信息消费环境建设水平,并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对于加强信息消费环境建设、优化信息消费环境至关重要。
一、信息消費理论体系研究综述
国内有关信息消费环境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94年,郑英隆首次对信息消费环境进行了阐述并根据系统论原理提出信息环境是影响消费者对信息产品需求的原因之一。学术界对于信息消费环境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内涵的界定、影响因素的分析、理论的应用以及演化过程的探究。目前,影响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水平的原因主要归纳为居民收入、受教育水平、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等。刘晓红对我国2002年至2008年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需求收入弹性对信息消费水平影响较大。李婵娟等的研究也表明收入的提升对优化我国居民信息消费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张肃从细化的指标层面对城镇居民信息消费影响因素进行了多维度的实证研究,发现受教育水平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也会对本地居民信息消费产生影响。王平等运用VAR模型探究了我国农村信息与居民收入、公共投资之间的关系并证实三者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另外,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水平还受到边际消费倾向、信息产业发展、农村信息消费环境、地理因素、体制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环境的区域差距研究。学者们大多基于所收集的省际面板数据,对东、中、西部地区居民信息消费水平的差距进行深入的探究。叶元龄等对信息消费支出、信息消费倾向和信息消费系数进行比较分析,剖析地区间信息消费水平、信息消费意愿不平衡的原因。郑丽等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建立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对区域居民信息消费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种互动关系只在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为正且显著。郑兵云运用Panel Data模型研究中国城镇居民1999年-2003年信息消费的地区差异和时间差异,认为中国东、中、西部城镇居民的边际信息消费倾向差异明显,居民信息消费的地区差异效应和时间差异效应也较大,同时剖析了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
二、新兴信息消费下典型城市分析
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信息消费发展态势及展望报告》显示,信息消费需求强劲释放,2018年信息消费规模(初步测算)约5万亿,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6.2%。由此可见,信息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整体上来说,新兴信息消费的环境评估最优的是广东,其次是上海,然后是湖北,最后是重庆和山西,且新兴信息消费的环境呈现出东部、南部优于中西部,中西部又好于北部的形势。
1.上海,在新兴信息消费的社会环境方面占据绝对优势。首先在人均收入水平方面和数字电视使用率方面相当领先,远高于其他省市;同时在上海,固定宽带接入率、移动高速网络接入率等指标上也优于大部分省份。供给环境方面,长短板差异明显。在信息产业R&D经费投入等方面较为领先,但也存在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够、产业人均产值不足、信息产业占GDP比重小等短板,并成为阻碍上海新兴信息消费供给环境进一步优化的瓶颈。在需求环境方面,全面领先于平均水平。上海人均新兴信息消费的支付能力非常强,尤其是在数字广播和固定宽带方面。同时人均新兴信息消费的支出和政府信息产品采购支出情况也比较理想,全市新兴信息消费的需求动力较为强劲。
2.重庆,在新兴信息消费的社会环境方面普遍落后。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对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视,相关政策日趋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备,具体表现在新兴信息消费产业政策、固定宽带接入率、移动高速网络接入率、减少信息污染上领先中部和北部地区。同时,由于重庆市这两年经济发展水平日益增强,人均GDP已经超越湖北并与全国平均水平不断缩小。供给环境方面,普遍落后于平均水平。在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入、信息产业就业人员数、信息产业R&D经费投入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增强。需求环境方面,长短板差异明显。短板主要体现在居民对数字广播电视、智能电话、固定宽带的支付能力不强,这与重庆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分不开的。但是,重庆人的网络依赖度还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周上网时间),同时居民和政府在新兴信息消费上的支出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以说新兴信息消费的需求空间还是很大的。
3.广东,在新兴信息消费的社会环境方面优势明显。选取的几个典型省市中,广东的产业政策是最为完善的,固定宽带和移动高速网络等方面也走在前列。但是,虽广东是我国的经济大省,但因其人口众多,人均GDP与上海还有较大差距;在数字电视使用率方面与上海相比同样差距明显;同时由于广东处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因此新兴信息消费程度也远高于其他省份,居于第一。供给环境方面,全面领先于平均水平。作为全国的信息产业高度发达的地区,全市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入是远远领先其他省市。但是,广东的R&D投入尚落后于上海,需要进一步加强。需求环境方面,全面领先于平均水平。广东人均新兴信息消费的支付能力非常强,而对于固定宽带的支付不多,侧面反映出广东相较于上海移动互联网应用更为广泛。同时,广东的互联网依赖程度最高,另外广东居民的信息能力高于其他省份,较高的信息素质是广东需求环境良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4.山西,在新兴信息消费的社会环境全面落后。相关政策方面远远落后平均水平,而在固定宽带和移动高速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同样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另外,由于全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此人均GDP也非常落后。供给环境方面,全面落后于标准水平。在人均产值、占GDP比重上远远落后于平均水平,这与山西是传统老工业基地的现状是分不开的,全市信息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对经济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同时,山西的信息产业就业人员数和信息产业R&D经费投入的落后也使得山西无法获得信息产业发展所急需的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动力的支持。需求环境方面,同样不容乐观。山西新兴信息消费的需求环境几项主要指标均属于案例城市中的末尾,且与平均水平差距明显,居民信息消费支付能力不足、互联网依存度不高(周上网时间)、个人和政府信息消费的购买支出不足等问题全面制约山西新兴信息消费发展。
5.湖北,在新兴信息消费的社会环境普遍落后。基础设施方面的两项关键指标,即固定宽带接入率和移动高速网络接入率,均为案例省市中的末尾,制约了新兴信息消费需求擴张的潜能。其他三项指标上虽表现很均衡,但依旧处于落后的水平。供给环境方面,普遍高于平均水平。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湖北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在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入、就业人员数、R&D经费投入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与东部、南部的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距离。需求环境方面,整体落后于平均水平。湖北新兴信息消费的需求环境在数字电视支付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居民的互联网依赖度不高(周上网时间)。
三、对策和建议
1.以重庆为代表的工业化的西部省市,需健全产业政策体系,加大力度进行实施助推新兴信息消费产业发展。同时,推动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提高农村地区网络接入率。然后,增加新兴信息产业固定资产的投入,实现两化融合,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以提高信息产业人均产值。实现新兴信息消费的降本增效,提升居民消费支付能力同时增强居民信息运用技能。
2.以山西为代表的传统工业、能源重镇的北部省市,其新兴信息消费的社会环境、供给环境和需求环境均相对落后,需进行全面发展。首先,需完善信息消费的相关政策措施并加大力度以保证政策的有效实施,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推广来带动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实现GDP的增长,同时统筹规划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次,加大信息产业经费的投入以吸引信息产业就业人员,并推动建立信息技术服务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再其次,提高基础设施的普及率以提升居民对信息消费的支付能力和信息素质,丰富新兴信息消费的内容和形式最终实现刺激新兴信息消费需求的目的。
3.以湖北为代表的农业大省的中部省市,同样需摆脱瓶颈进行全面完善。首先,需要加大对于网络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投入支持,构建更加完善的信息通信网络同时大力发展互联网技术来带动农业经济的增长,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和转型以实现新经济增长点的目标;其次,需进一步完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改善创新研发等方面的相关机制,挖掘更大的发展潜力;再其次,通过教育的方式培养公众的新兴信息消费意识,提升信息消费能力,提高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同时提升居民的收入以消除数字鸿沟。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