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江
区域地理作为一门涉及范围广、综合性思维强的地理学科分支,对学生的要求也由初中阶段的“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的低层次上升到了高中“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的高层次。基于这样的教学要求,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区域地理,只有这样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整体法
在地理中,有一个专业名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它具体是指组成陆地环境的各个要素,其中包括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基于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我认为,在区域地理的教学中也应该贯彻这一教学思想,即以整体法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一项综合策略。所谓整体法教学就是在高中区域地理的教学中,指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着眼掌握全局,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要求,引导学生从细节出发、把握重点,了解并掌握区域地理中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
比如,在学习“印度”这一板块的内容时,先带领学生从印度的地理位置这一因素开始分析,然后继续分析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生物等,这样学生就能从整体上掌握印度的基本内容,当学生掌握住这些内容后,教师可以从气候与粮食生产、资源与工业发展、人口与外包产业等一些细小的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这种分析,才能使学生从整体着眼、从细节处落实,逐渐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方法与模式。
二、差异法
在高中地理中,区域其实就是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它是可以度量的。对于区域地理教学,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学习,还应该指导学生从差异中更好地掌握区域地理,只有寻找差异,才能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本区域的特点。
比如,在讲授“气候”这一内容时,我以中国这一区域为例展开教学,然后又从三个具体的区域阐述了它们的气候特点,即东部季风区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降水少,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均较大,多大风天气;青藏高寒区为高原气候,气温低,日照强,风力大。这样的讲解不仅使学生理解了区域之间的差异,还能使学生明白,区域不同也会导致气候不同、粮食作物不同、生产方式不同,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总之,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就能明白区域内部有相对的一致性,但又不是绝对一致;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但是临近区域又有相似之处。
三、比较法
在高中区域地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学习地理。比较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通过比较,学生不仅能发现相似事物之间的联系,还能发现其区别。這样的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还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
比如,在教授“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用纵向比较的方法分析鲁尔工业区的发展历程。通过以上比较,学生就能清晰地发现二者的相同点,即“煤炭资源、交通、市场条件都很优越,以及两者的不同点,即:鲁尔区内铁矿资源不丰富,辽中南水源供应紧张。这样的方法缩短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效率,所以在区域地理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这种方法,帮助学生识别区域、辨析差异、提高能力。
四、联系法
在高中区域地理的教学中,我们讲授的内容虽然是区域性的,但这些内容并不是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的。不管是大洲的分区、世界的分区还是国家的分区,区域分区都是彼此联系、彼此依存的。因此,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和方法学习这一内容。
比如,在讲授“尼罗河的治理和开发”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长江的治理与开发。这样学生们就会根据阿斯旺大坝的建立,自然联系到长江三峡的开发,有的学生们还能从尼罗河的治理和开发中,联系到其他河流的治理和开发,如中国的黄河,这些内容都是共性内容,所以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特定区域的理解,还能启发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思维。因此,在高中区域地理的教学中,教师要用联系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具有共性的地理问题。
五、热点关注法
关注热点地区及其与地理有关的热点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用地理的视角加以分析,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如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青藏铁路、朝鲜半岛问题、中东问题、巴以问题等。通过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熟悉和了解,能够帮助学生更顺利地找到学习区域地理的思路,这样一来,再遇到相似的问题时,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
高中区域地理的学习,一定要建立在学生有着积极、充沛的学习热情的基础之上。所以,我们高中地理老师,还要把地理中的趣味性及丰富多彩的世界知识、风土人情、自然奇观与高中学生们的探索心理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才会更有利于激发其对高中区域地理的学习热情与自主性。地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区域地理的多样性培养、引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教师可以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对某一区域的自然地形、气候或人口等设立专题,让学生们自主探究,分析其地形成因、气候与人口的变化与分布等。这种做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在探究过程中,加强对区域地理知识更深入的理解和吸引,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高中区域地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用整体法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地理,用差异法使学生在区域中辨别不同,用比较法使学生提高能力,用联系法使学生掌握区域共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