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摘要】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性是我们现在面对的现实问题。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研究重要课题。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教为本的教学观,忽视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学生只能被动适应,使学生失去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生主体性 勇于实践 自主学习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一味地讲解、训练,学生听、记,缺乏独立思考,久而久之养成了学生依赖教师,形成了思维的懒惰,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而在新的课程计划中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探索,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教学要以教师的教为主体的教学观转向以学生学为主体的教学观,要突出认识和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有了主动性才能具有自主性,有了自主性才能形成创造性,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是我们的教学活动是让少数人参与还是全体学生参与,在同一层次参与还是不同层次上参与,是被动参与还是主动参与。所以,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堂上让学生勤于实践,不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理来自于实践,因此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求真理,探索规律。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和发现,而教师自己只是一个组织的参与者,和学生一起共同探索。学生要想成为学习的主人,要积极的参与每个教学环节,情绪高昂,切实感受了学习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
二、课堂上,教师必须认清自己的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堂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而能否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怎么样。因此,遇到合适的问题教师可以适当的放手,交给学生。只有积极引导,疏导,诱导学生去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品质,才能最终把知识、技能、技巧有机的结合起来,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三、在多媒体教学中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讲授例题时,由于备课时已经将例题的答案写在了课件上,所以在课堂上我只是带领学生分析了题意,有学生口述了步骤后就将答案放映出来了,之后发现利用这种方式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觉得太依赖多媒体了,没有让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所以,在之后的课堂上,在鼓励学生分析完题意后,提问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板书,之后对学生的答案找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最后给出多媒体中的标准答案进行对比。通过学生的实际练习,借助多媒体,使学生真正掌握了所要学习的内容。随着科学的进步,多媒体也进入了数学课堂,但是在教学中不能改变学生的主体性,而是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不是依赖多媒体教学。
四、教师的语言的表达形式也很重要
课堂中能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而恰到好处地引导,语言表达的恰当更是关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时机,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想要学生达到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教师语言的轻、重、缓、急及肢体语言的表现形式等亦不可忽视。
五、教学中注重实践和恰当的激励性的评价
根据数与形的关系,使教学内容尽量具体、直观、形象化,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合作,在动态化中得到体悟,对表现出色的同学,給予恰当形式的激励性的评价,这样,不但体现学习的主体性,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六、注重“情境”创设,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为了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情趣,教师须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只有当学生对问题产生了兴趣,有了学习数学的意识和愿望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及他们所掌握的知识状况,设置问题情景,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和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但在设置问题情景时,要把握一定的“尺度”。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探索问题的情绪非常高亢,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实践、归纳、猜想、证明”,经历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良好的“退而求进”的思维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谁能调动学生“动”起来了,谁就使学生潜能的开发成了可能。
在新课程条件下,实行民主的开放式教学,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关系,以各种形式启发,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不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学习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适应学生的要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起学生思考和争议,使他们产生探求知识发展过程的强烈心理渴求及独到的见解和大胆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