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艺的纯粹性要从开阔思路介入

2019-09-28 03:41吴海燕
艺术大观 2019年12期

摘要:当今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今天学习的知识,明天可能就会过时。艺术前进的脚步,我们只能快步追赶。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艺术教育该何去何从?漆艺制作工序复杂且制作周期漫长。现在仍在坚持传统漆艺制作的手工艺人少之又少,漆艺作品在市场上也难寻踪迹。那么在课堂上,除了知识与手艺,我们又应该学些什么?该如何突破自我?

关键词:开拓思维;漆艺教学;立体构成;自我创造

不少人认为画稿很难,但是有新的想法更难。一旦你有新的想法,其它的问题几乎迎刃而解。关于艺术教育的探讨,开拓学生的思绪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漆艺的教学也应当如此。关于漆艺这一门专业,我之前看重的是手艺,认为手法娴熟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然而,手艺固然重要,但想法更重要。那么我们在漆艺这门专业上该如何开拓思维?

一、思维火花的碰撞

思维的火花总是在碰撞中出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就是一个思维碰撞的过程。在国外的课堂上,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学生与老师之間热火朝天,而不是老师一味的在课堂上自己一人热火朝天的演讲。师生对话已然成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关于这一方面,西方国家确实做得比我们中国好,这是不可否认的。手法技能虽然仍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但是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极力倡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由交流。这样的长期训练,对学生的自信心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有极大的提高。当然了,很多出奇的想法往往是在不经意间的交谈之间忽然闪现。虽然现在很多大学老师极力提倡我们要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但是也极少有学生主动站出来。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说是烦闷枯燥的,同样对于老师来说,也是很难进行下去的。

二、汲取生活之源

弗洛伊德曾说过:梦,一般会收集一些琐碎的小案例,大多数是日常生活中根本就不会注意到的小片段,也许你在醒着的时候,根本就想不起来有这种事情,可是你在梦中,你的潜意识会把你走在路上不曾意识到的诸多片段调用出来。我们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也如此,有时候你绞尽脑汁却一点灵感也没有,但有时却灵光一现。我们想不出好的idea,其实是忽视了对生活与大自然的观察。

我其中一个创作理念是源于刺猬:每个人身上都带有刺,在对方没有接收你之前,要保持良好的距离。因此,人与人之间要保持最舒适的距离,只有熟悉之后,对方才会褪去自己的保护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多多观察,毕竟我们设计创作灵感的很多来源于生活。

三、勇于批判

在欣赏漆艺作品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对艺术理智的、科学的、客观的鉴别评论。大学需要有批判精神,我们需要反省,扪心自问所设计的作品是否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目前强烈的几何风格影响当代艺术领域,“一切作品尽量简化为最简单的几何图形”。确实,简单的形状对我们的视觉冲击力很强,往往也被大家所喜欢。然而我们也忽略了对自然形态的造型训练的关注,致使所设计的作品趋于形态冷漠并缺乏自然趣味。同时也由于一味地强调对几何图形要素的运用,致使作品趋于雷同。关于立体构成这一门课,我们对其的了解只局限于表面,大多数关注于作品外表的形体特征,对其所体现的深层次的心理感受的探讨往往被我们所忽略。

四、跨学科与跨文化

现如今,艺术在科技和功能中不断推陈出新,跨专业、跨技术、跨文化已成为主流。因此,十大著名艺术院校的院长从各自院校的实践经验出发对当今艺术的局式进行探讨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些答案或许都只是现阶段的试验,却足以让我们窥见未来艺术教育的模式:跨学科与跨文化。所以,我们除了重视美术专业的同时,也要重视美术理论、外语以及文学等知识的累积,学会融入当下时代的复杂性当中。

老师曾和我们说过一个真正的产品设计其实包含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集所有的需要为一体的时候,才能算上真正的设计品。那么我们要学会让自己变得“难搞”。除此之外,也要学会问问题:是否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是否满足美的要求?是否能被改进?总而言之,我们要试着证明现有的思维方式是“错误”的。因此,我们要结合各门专业、技术与文化来设计自己的作品。

五、总结

对于漆艺制作,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大学里,我们最应该学习的就是成为自我的创造者。有时候我们可以将作品故意弄坏,努力去突破自己,从而摒弃你以往的经历与一直以来接受的所谓的经验。漆艺发展史告诉我们,古人用千年才磨出漆艺之美,我们后人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磨出属于自己的漆艺作品。

参考文献:

[1]江瑜,陈琛,范寅寅.创新的传承--浅论漆艺在当代的生存之道[J].艺术时尚(下旬刊),2014(8):202-204.

[2]张炯炯.高校设计学类“立体构成”课程教学的思考[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39-142.

作者简介:吴海燕(1998年11月-),女,汉族,浙江省宁波市,本科,福建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