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玥丹?李静
摘要:全球变暖,环境不断恶化,推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们每一个追求的目标,建筑是城市的构造脉络,解决建筑中的能源消耗与污染,缓解地球压力,重新焕发竹材在建筑的运用,同时改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不断与时俱进、适应潮流,同时传承中国古典文化。
关键词:可持续;环保;创新;传播文化
一、建筑的材料的演变
在中国竹文化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抒写着我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承载着整个民族的变迁历程。竹物质与精神之物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国的远古时期就有了竹建筑的产生,一直延续到现在。现如今随着科学的进步,建筑材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早先的竹木结构发展到如今的石材、钢筋、混凝土、金属、等结构,竹文化也随着社会的变革不断地演化,通过其他的形式,精简细化创造出它独特的魅力。
二、建筑材料对环境的危害
社会的进步使得人民的文化知识水平不断增高,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求精神层面发展,大量的文化场馆应运而生,世界文化不断碰撞,文化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但是场馆的建筑体积庞大,建筑材料能源消耗量大,污染严重,降解率低,给我们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许多的危害,破坏了地区的生态系统,已经成为了人们潜在的隐患,因此,我们要重新创新、发展竹在建筑体系中的作用,为人们提供全新的视觉体系,同时保护了环境减少对能源的消耗,缓解我国林木业需求的压力。
三、竹材的运用及改良
近年来全球环境日趋恶劣,温室效应不断加深,世界各国出现大量的自然灾害,地球已经给予我们警示,希望人类能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投身于建设自然中,加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修复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其中竹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都有体现,在古代竹是岁寒三友之一,是文人墨客表达高尚情操的抒写对象,在东方美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元素和意境。在实际运用中竹是一种生长迅速的丛生植物,它具有很高韧性度,生性强健,能在短期内迅速成林,质量上乘,相对于树木建材,价格低廉又具有很高的循环使用率,完全不低于木材的性能,同时它具有独特的气味以及外部形态,自成一派观赏性能极佳,可塑性非常强,能够满足场馆各类造型的需求,也是对于传统场馆的一次歷史性变革;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的大环境。最为主要的特点是抗震能力,在地震多发地带,模拟竹结构在地震时结构完好,无坍塌现象,减少自然灾害带给国家的损失。相对于其他建筑材料,竹材是属于无辐射产品,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并且自带清新空气的独特气味,降低环境污染,同时缓解空气。其次场馆还能作为依托展示我国几千年关于竹文化的传播例如亭、台、楼、阁等建筑、乐器中的笛、萧、笙、等其他历史文化。在竹建筑的建造过程中,以厚重的混凝土作为地基,保障整体建筑的安全,建立完善的地下管道系统,保证土层的稳定结构,充分利用了竹子的天然特性加上竹本身的性能轻质,合理搭建,竹质纹理鲜明,既起到了装饰作用又能构件整体架构,例如坚韧细密的形体打造出斜而上的巨大格栅把人的视线自然而然往上引,竖向的线条又给空间带来了向上的延伸感,运用现代科技和工艺打造成适合建筑的竹制品。又或是建造错落有致的背景阻隔空间的同时又能美化环境,带来视觉冲击。也可以做连接建筑之间的廊架 、桁架,以及外部的桥梁通道等。取代钢筋、混凝土这些比较沉重的材料,突出建筑的主旨,既节能环保还能重复利用。还能有很好的外装修方面可以做外墙板、装饰墙板、户外地板、保温墙板等,用竹材所做的竹制品,无论是用在顶上还是用在墙上,都是采用与有机金属串接的方式,上下对接,起到避风挡雨的作用。更重要的重量轻,保温性强,节能环保。不同的拼装技术,构成建筑的不用景色,寓艺术于自然之中,使人感到自然天成,格调清新高雅,意境悠远清新。
四、未来竹材的发展趋势
竹材若是加以发展,必须加强研究如何提高它的使用寿命,可以与现在的合成材料有机结合,创造出新的建筑材料,同时加大对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从而更替出污染大的建筑材料,让竹材成为未来市场中的再生材料,帮助我们缓解环境危机,而且,在我国竹材种类就有五百多种,品种繁多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它的特性、以及材质的不同点,划分出不同等级的产品,根据不同产品进行防腐处理。后期建筑维护方面可以创立一个完善的建筑结构规划系统,在建筑主结构中添加感应装置及时筛查老化或损坏部分,达不到承载指标的材质予以更换,及时处理危险,并且需要总结出经验,研发出更便捷更换方式,增加竹房屋的耐用性等。竹无处不在,亦无处不能。发散思维,让创新发展能从多个方面展开,不断深化竹材在生活中的运用,缓解建筑中大量的能源消耗,推动环境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陈玥丹(1996-),女,汉族,安徽省人,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2016级环境设计专业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李静,女,汉族,辽宁省人,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讲师,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