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城市雕塑在我国得以实践和推广,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公共艺术涵盖了美术、音乐、建筑等范畴,城市雕塑是其中最为主要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主要针对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的时代精神进行分析和论述,希望可以与业界人士一同交流。
关键词:城市雕塑;公共艺术;时代精神
大量社会实践表明,在我国城市雕塑不仅是一种艺术实践,同时它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体现,目前已成为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建设汇总提升人们修养的动力,可以说城市雕塑与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体现在愉悦市民身心的过程中。
一、城市雕塑的特征
城市雕塑是公民交流心声、表达情感、平等规划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公共场所中进行设计创制的一种艺术,因此也可以将其称为“市民艺术”或“公共环境艺术”等。其特征可从两方面分析:其一为公共性,从本质上来看城市雕塑是一种公众行为,是公众为了反应器自身社会需求而创制,是否需要设置雕塑、怎样设置雕塑,决定权都在公众身上,操作者仅为公众的代言人,或者说是公众行为的落实者;其二为环境性,所谓环境性是指城市雕塑与其当地环境,或者说是地点、场所,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可见城市雕塑并不单独存在,它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呈现出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從城市雕塑角度看公共艺术的时代精神
城市雕塑的本质在于满足公众需求,体现了地域、场所与社会精神,它作为公共空间的文化性质存在,成为当代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一)打破固有城市形态
构成主义、有机主义很多雕塑风格都非常轻快、欢脱,体现出一种时代感、愉悦感,成为城市公共空间中较为活跃的景观元素,在城市空间中这些雕塑打破了原有钢筋水泥的固态形态,起到了活跃城市的作用。美国约翰·亨利的《深蓝》线面在对比之中调和,没有叙述与清洁,体现出的只有清新、明快的色调,主题因力的较量而统一。这一为深圳创作的作品就是很好的例子。
(二)提升社会美誉感受
城市雕塑中蕴含着物质体量与人文精神,它是二者高度融合的艺术。一方面新时期各种神话、寓言、民俗为城市雕塑提供了主题与素材,它的存在称为一个地区公众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已成为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另一方面,主题公园或商业街道等会定期举行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展览,在这种背景下,原来固封在陈列馆中的作品开始走入“艺术殿堂”,城市生活中增加了大量触目可及的艺术作品,对大众起到了很好的美誉效果。
(三)展示名家先锋观念
艺术审美存在一定差异性,城市雕塑进入社会中后,为人们带来了多种视觉感受,这种“强制性”的艺术,为大众提供了艺术家的创作视角,大量艺术观念都可以通过城市雕塑展现出来,冲击着人们的视觉与观念。西班牙苏索的作品《盘的开启》曾在北京国际雕塑公园展览中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觉感受,他用机械的精致美与金属的轻巧感,在统一模数之中经过变换角度而呈现出差异,光线主导着人们的视觉,在圆盘不同开启角度之下,光影、光感展现出了较为丰富的明暗色调。通过这无声的作品,人们感受到了一种行为艺术的特质。
(四)转换了艺术品角色
现在人们看到的城市雕塑已摆脱了传统的说教模式,在城市生活中它们作为参与者、服务者而存在。城市雕塑可起到装点景观、舒缓压力、增强情趣的作用,醒目的雕塑可吸引行人停留、观赏,为群体之间沟通与交流构建了桥梁。“活水公园”位于我国四川成都,这些雕塑的设计者是著名雕塑家邓乐及其合作者,他们巧妙地将雕塑概念融合到了一起,大型水净化系统就是这些理念融合的体现,水柱从府南河一路引入沉掉池,经过雕塑群、养鱼塘等地,精华之后重新返回到府南河。其中雕塑群体现出了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
三、结语
目前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形式的一种,已经在公众的生活中生根,遍布在城市的各大公共场所,其价值也被越来越多人所认知。城市雕塑强调对环境的整合,也强调对公众的尊重,其存在不仅起到了丰富城市景观的作用,同时也对公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拓展了公众的社会价值观。现阶段我国城市建设正在大跨步的前进,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认识到城市雕塑对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推进公共艺术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应用,这对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翁剑青.中国现当代雕塑形态的流变与多元趋向——以
70年中国城市雕塑发展为研究对象[J].美术,2019(09):13-
17+12.
[2]柳磊.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介入存量发展下的城市更新启示
[J].北京规划建设,2018(06):50-52.
[3]艾勇军.向公共艺术规划转型的城市雕塑规划——以广州
为例[J].中国名城,2018(09):29-39.
[4]武定宇,张郢娴.融合与共生——论景观介入公共艺术的
发展历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15(01):94-100.
作者简介:王梓旭,河西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