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宇微?李子婷?杨红艳
摘要:好的室内设计会给空间使用者带来一种安心、舒适的感觉,因此可以将室内设计理解为一种传媒语言,通过差异化的视觉效果与人实现情感的传达与沟通。个人视觉审美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不同人对相同风格的室内设计也会表现出不同感觉,室内设计就是要用色彩与设计风格为人传达出不同的内涵。本文主要以色彩基本原理、色彩搭配方法以及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三方面,对室内设计色彩的视觉审美及传媒语言进行探究。
关键词:室内设计;色彩;视觉审美;传媒语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人类对色彩语言的把控已非常自如,一切知识的积累都为设计色彩语言奠定了基础。同时色彩语言也作为一种表现语言而存在,在文化、历史与民族地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内涵。传媒语言是通过媒介体传达思想、内涵的,它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人的地方就需要交流的媒介。室内设计中传媒语言也比较常见,色彩、设计风格都是设计者与业主之间的传媒语言,设计师与业主以色彩和设计风格为媒介传达自己的想法,表达内心的想法。
一、色彩基本原理
色彩的性质从系统上可分为三种,色相、明度与纯度。光与色是紧密存在的,色彩来自光,色彩因光的照射而显现,有了光才能看到物体,在丝毫光线都没有的房间里,人是不能辨别色彩的,因此没有了光,我们就很难理解色彩的含义。物体会有色彩主要取决于它对波长吸收、反射与透过的能力,所有色彩都来自物体本身对色光的反射,虽然看起来灯光、阳光并没有奇特的色彩,但运用棱镜即可发现,实际上光线中包含着所有色彩,不同物体吸收、反射的光量是不同的,因此形成了物体的不同深浅,以及或明或暗的色彩。
二、色彩搭配的方法
红、黄、蓝三色配合是最具代表性的,因为红黄蓝的颜色纯度最高,适合在学校、运动等空间内使用。同类色可形成明暗不同层次的色彩,通过色彩明度的改变,可产生不同的深度。白、灰、黑是最常用的配色法,各式各样同类色在空间中配合,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用于律师事务所、高级酒店套房及高级零售店等空间。类似色的配合可以是暖色与暖色的配合,如黄色、橙色与红色,也可以是冷色与暖色配合,如绿色、黄绿色、蓝绿色,或者是冷色与冷色配合,如绿色、蓝绿色、蓝色,这种配色法可彰显出活力来,适合在学校、幼儿园或运动俱乐部等空间中使用。中色是指浅灰色、深褐色、棕黄色、白色等顏色,这种配合既不暖也不冷,它是建立在色彩明度基础上的,适合在高级饭店、旅店等空间中运用。互补色是指将最有差别或最醒目的颜色搭配在一起,比较难以均衡,如紫色与黄色、绿色与红色,这些颜色中充满了活力,合理使用这些颜色会给人以活力,使人感觉温馨、愉悦,适合在房地产公司、广告公司这类空间中使用。
三、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在室内环境设计中,色彩的定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色彩直接影响着空间使用者对空间环境的看法,从严格意义上来看,所有视觉表象都是从色彩、亮度产生的,对不同物体形状轮廓线进行界定,与眼睛对不同颜色区域、不同亮度的区分能力直接相关。有相关数据表明,人类约87%的信息都需要运用眼睛得到,眼睛需要通过光的作用在物体上出现的不同色彩而感知出来。色彩可以起到唤起视觉的作用。在室内设计工作中,合理运用色彩可以改变室内环境效果,同时还可以改变室内氛围,将室内功能更好地体现出来,以有效调整室内空间形象。
合理选择色彩可以改变空间给人营造的舒适度,色彩可以通过知觉效应调节室内情调、气氛。例如,如果一个阴暗的方向选择暖色调,那么室内的感觉会非常温暖,处于该空间的人也不会感觉那么冷,如果阳光相对充足的空间选择冷色调,室内的温感会适当降低,人们置身其中会感觉好像没有那么热。旅店的门厅、电梯厅、大堂等空间不需要人们长期逗留,因此可以选择高彩度、高明度的色彩,以营造出热烈兴奋、光彩夺目的氛围,在旅馆的客房、住宅或医院病房等室内,则可以合理运用各种颜色调和灰色,可营造出一种宁静、柔和的氛围。在室内设计中,为空间选色时,色彩对光的反射率是一定要考虑到的,该放射率越大则空间就越明亮,相反则空间就越暗,室内环境也会显得越小。
四、结语
经以上内容分析,在室内环境设计中,视觉审美语言是核心部分,成功的室内设计永远都离不开这些,因此在室内设计工作中,必须合理运用传媒语言,充分发挥出色彩对空间使用者的巨大作用,关注色彩语言、人二者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充分满足空间使用者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高丹,赵丽丽,王秋晨.对艺术设计中的审美元素构建研究
[J].才智,2020(02):212.
[2]蒋璐琪.室内设计色彩中的视觉审美与传媒语言分析[J].建
材与装饰,2020(01):111-112.
[3]梁浪.建筑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构建方法探究[J].居
舍,2019(32):101.
[4]崔杰.室内设计色彩中的视觉审美与传媒语言[J].传媒论
坛,2019,2(19):173+175.
作者简介:付宇微,武汉东湖学院;李子婷,武汉东湖学院;杨红艳,武汉东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