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新月异的时代以及经济日渐繁荣保障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精神世界的需求愈加显现,人们开始不断提高对艺术生活的品质追求。音乐既可以获得人们喜爱,又开始是人们的情操得以陶冶,还能够震撼人们的心灵。而其中弦乐尤为如此。弦乐,即将音乐中赋予的情感以弦为载体表达出来,我们常见的有大提琴、小提琴等多种弦乐乐器。在欧洲古典时期,弦乐达到了创作的巅峰,同时也铸就了其辉煌的历史。本文从古典时期的弦乐出现、确立以及发展出发,以四重奏为本文的研究主题,对古典时期弦乐演奏的特点以及风格进行分析以及研究,希望对弦乐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弦乐;演奏;古典时期
作为弦乐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古典时期的弦乐便处于了核心的地位。很多杰出的作曲家在古典时期创作出了众多具有鲜活生命力的音乐作品。虽然岁月的变迁,时代的更替,那些杰出的弦乐作品依旧有着稳固的音乐地位,其时代影响力依旧经久不衰无可替代,因而古典时期的弦乐对于当前音乐领域而言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需要我们对这些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在弦乐发展的历史中,在众多作曲家当中以古典流派中的舒伯特和贝多芬为代表,他们为弦乐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接下来,我们将对古典时期的弦乐的历史以及其演奏风格进行研究。
一、古典时期弦乐历史
在人类音乐史的历史长河之中,古典时期的弦乐有着较高的历史地位,也是最受民众欢迎的室内音乐形式。18世纪之后,古典时期的弦乐得以发展,迎来了辉煌的一段历史时期。与此同时欧洲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也处于一波新的浪潮当中,各个领域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作为弦乐历史长河中的古典时期弦乐发展阶段的领军人物海顿、贝多芬以及莫扎特创作了维也纳古典乐天派,在现代社会乃至像中国这样的亚洲国家,对于这种西方的古典文化也持着欣赏和研究的态度,譬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中国基本是家喻户晓。
在弦乐四重奏的发展历史当中有着众多杰出的作曲家。海顿在古典弦乐四重奏时期是首个被完全感知到并确定形式的作曲家,因而在其创作过程当中不断地融入到自己演奏风格,正因如此,在古典弦乐的发展历史当中海顿被尊称为“弦乐四重奏之父”。莫扎特对海顿的弦乐四重奏的创作成果有着莫大的兴趣,继而激发了其对弦乐四重奏的热情和热爱。莫扎特在其中添入了积极乐观的音乐元素,为弦乐四重奏的发展历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将弦乐四重奏推向历史高峰的著名作曲家贝多芬,他的作品数量虽不及海顿和莫扎特那般多,但是他的音乐作品无懈可击,在音乐界引领除了一股弦乐潮流。
二、代表人物的演奏风格
上文提及三位著名弦乐作曲家海顿,莫扎特以及贝多芬,他们各有各的演奏风格,每位巨匠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在此对三位作曲家演奏风格进行研究:
(一)海顿
虽然海顿最为杰出的演奏形式便是弦乐四重奏,但在其晚期的部分作品当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新颖的元素。众所周知,作曲人的个性和品质会影响其音乐作品的风格。海顿曾经担任过宫廷乐长的职务,当时艰难的时代赋予了其坚韧不拔以及不畏艰险的人格,而这些人格则在其音乐作品中得以体现,乐观、幽默、质朴以及明快成了其人格的音乐体现。受到早年欧洲启蒙运动以及德国“狂飙主义”的影响,海顿的作品体现除了热爱自由、崇尚生活的特征。
(二)莫扎特
作为全方位人才的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其在早年时间常常到各地去巡回演出,因而广纳了各地的音乐风格,为其日后扩宽音乐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前文提到作曲家个人的个性和品格也会影响其作曲的风格,和海顿一样,莫扎特也受到启蒙运动的洗涤,他对个人人格地注重以及对自由的重视程度极其强烈,这一点在莫扎特很多作品中都能够体现出来。
(三)贝多芬
贝多芬的演奏一向以其表现力以及感染力而著称,他内心情感强烈,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来看,在音乐历史长河里他的弦乐是无人可及的。貝多芬在他的部分作品当中变现出了多变的特点,时而狂风大作,时而安静祥和,时而不安,时而忐忑不安,时而飘飘欲仙,他的内心感受常常超越了现实生活。18世纪的弦乐作品当中,贝多芬的作品尤为突出。在其晚期作品当中,弦乐的演绎令人感受到了其音乐的底蕴和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来说,贝多芬的作品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刚雄之气,中期自由创新,晚期自由夸张。
三、结语
在老一辈的音乐家铺垫的道路上,古典时期的弦乐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未来,给予了很多可以借鉴财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音乐人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之上,应该对古典弦乐进行深入创新,不断注入新鲜元素,不断激发其生命力,唯有如此才能大力发扬弦乐,令更多人接受弦乐艺术。
参考文献:
[1]武宗琪,杨丹.浅谈贝多芬作品的“英雄性”在古典主义时
期的地位及影响[J].价值工程,2012(06):147-148.
[2]吴珺.浅谈弦乐四重奏在古典主义时期的发展[J].艺术科
技,2014,27(10):117+189.
[3]张鹏.斑驳影射下的一道阳光——古典主义音乐浅析[J].北
方文学(下半月),2012(07):97.
作者简介:吴博,广州交响乐团,交响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