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盼
摘要:歌唱的连贯性对于音乐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连贯性也属于歌唱技术的范畴。作为一名声乐艺术的学习者,应当对歌唱中的连贯性有一个深入的认识,特别是要特别重视其在美声演唱中的价值;其次就是从歌唱技术的角度探讨如何更为有效地实现连贯性,因此本文着重从气息、咬字吐字、音乐要素、演唱情感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连贯性;气息;咬字吐字;音乐要素;演唱情感
声乐是一种以人的身体器官作为发音体的声音艺术,其最基本的特点为线性形态,在歌唱中通过气息的有效控制实现各个腔体的贯通,并以语言作为载体而传达出艺术美感。作为声音的线性表现,如何实现声音的连贯对于传达音乐形象、表现音乐情感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由此从声乐美学与声乐技术的角度看,连贯性表现应当是两者相结合的目的,也是进行声乐教学与演唱实践的目标。无论是何种风格声乐作品,都需要做到以声音和语言为基础,通过演唱技术和情感因素的润饰,最终体现出声乐的艺术价值,因此基于上述要求,本文以女高音为例,探讨如何在演唱中实现连贯性,并从多元演唱技术的角度进行论述,以期能够对声乐艺术有一个深入的认识。[2]
一、声乐演唱中连贯性的意义
(一)对主题形象塑造的意义
任何一首声乐作品都是通过对一定形象的刻画来呈现主题,演唱者首先要通過对作品的分析来了解和熟悉主题形象,体验和把握形象的特点才能够进入到二度创作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演唱者需要积极地调动其歌唱器官和共鸣器官,结合作品的音乐特点来把握演唱技术,形成连贯性的声音,这样才能有效地表现主题形象。以影响连贯性表现的气息因素看,如果在演唱过程中气息不贯通,则就没有很好的支撑点和控制力,则难以使形象表现的完美。[3]
(二)对音乐情感抒发的意义
抒情性是声乐演唱最为根本的属性,从歌曲创作本质上看,实际上经历了三个情感凝合阶段,一是词作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用文字将自己内心的感触书写下来,即词作家心灵的诉说;二是作曲家根据歌词的意境和情感进行谱曲,在创作中又加入了作曲家本人的情感,其特征是运用音符进行表达;三是演唱者根据词情和曲情通过歌唱技术用声音进行抒情。因此从以上歌曲抒情本质的角度看,应当从演唱连贯性的角度进行实现。在情感抒发上,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应当受到高度重视,因为语言表达可以将歌曲情感传达给观众,这里的语言表达既表现在咬字和吐字上,又表现在对音乐语言的表现上。
二、美声演唱中连贯性的技术运用
(一)正确的气息
气息是形成声音连贯性的基础,在歌唱中,正确的气息运用应当具体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从呼吸生理机制的角度看,共有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联合呼吸三种方法,从现在的声乐演唱中呼吸方法的教学看,每一种呼吸方法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和弱势,因此具体到某一首歌曲演唱时,应当通过反复的练习体会不同呼吸方法的运用,这主要是由于歌曲中音乐特点所决定的。无论是采用何种呼吸方法,都应当从声音连贯性的角度进行衡量。二要找准正确的换气位置,换气是为了气息在放松的状态下得以自由的流通,以便为演唱提供渊源不断的动力,找准换气位置主要为了在歌唱中实现乐句之间做到有机的联系,从而能够完整地表现出来,如果换气位置不对,必然会打破乐句进行的连贯性,造成歌词语意表达不清、声音断断续续的情况。如改编民歌《玛依拉变奏曲》副歌部分中有两处采用花腔表现的乐句,一般而言,花腔一般出现在高音区,有着较长时值的拖腔,因此在演唱花腔乐句之前应当以饱满的气息做好预备,这首歌曲的特点在于速度较快、节奏有着较强的弹性特点,其花腔起句建立在后十六分音型的弱起节奏上,其前面八分音符的时值应当唱成十六分音符的时值,便可以采用快吸稳呼的形式将花腔乐句流畅连贯地表现出来。三是要依靠巧妙的气息控制,在很多长乐句或者速度较慢的乐句演唱上,为了能够完善的表现出乐句的结构,则需要气息的支撑,其次就是在很多情况下,在同一乐句中有着力度或者速度上的变化或者音区的转换,此时就需要巧妙的气息控制来实现乐句连贯性。
(二)准确的咬字、吐字
从语言连贯性的角度看,演唱者应当熟悉歌词的结构特点、节奏特点和声韵特点,通过声、字、音三者的结合形成连贯性的歌唱。因此如何把握正确的吐字、咬字就显得非常重要。无论是普通话歌曲还是各地方言歌曲,演唱者都应当从方言音韵的角度进行咬字和吐字。以苏州弹词歌曲《蝶恋花·答李淑一》为例,此曲若运用普通话的字音、字调演唱则凸显不出弹词的韵味,因此在咬字和吐字上应当根据苏州话的发音特点,用吴侬软语的风格演唱才能够体现出作品的神韵,而且在演唱中由字音、字调与音乐结合所形成的润腔效果则是实现歌唱连贯性的基础。其次就是在咬字和吐字上注重对字音的分析,汉字的字音主要是由声母和韵母构成,在咬字中注重对字头的把握,实际上就是针对声母而言,而韵母则关系到字腹和字尾的表现,虽然字音是由三部分构成,但是在吐字上却是一个连续的整体音节,当每一个字按照字音关系进行咬字、吐字时便体现出了歌唱的连贯性。
(三)对音乐要素的把握
音乐要素是旋律的组成部分,也是形成音乐风格的基础。在声乐演唱中需要通过声音将各种音乐要素进行表现,从组成旋律的要素看,主要涉及音高、音强、音量、音色这四个方面。同时这四个方面与歌唱的连贯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首先,从音高的角度看,不同的音高构成不同的旋律线条,无论是级进、跳进还是模进,都是在不同音区上进行或者转换,在同一乐句,可能存在多处不同音区之间的转换,这就需要演唱者在演唱时应当以放松的心态、不同位置的发音和巧妙的气息控制实现每一个音的音准和各音的衔接,由此而表现出连贯性;从音强的角度看,指的是在演唱过程中根据旋律的要求和情感发展的需要,在不同的力度上完成演唱,有个歌曲力度变化层次较大,对演唱者气息的要求较高,如果气息控制不到位,在演唱中必然会出现很多棱角,由此打破了歌唱的连贯性;从音量的角度看,有的歌曲气势磅礴,有的歌曲则偏重于抒情,即使在同一首歌曲中,为了能够完善的表现音乐形象或者不同的情感层次,对音量的要求也是十分的严格,因此从宏观的角度观照歌曲的演唱,如何实现从整体上表现出连贯性,则需要通过不同的音量进行体现。
(四)演唱情感的正确分析
演唱情感指的是演唱者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的结合。演唱者的情感要以作品中的情感为基础,然后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作品中,并通过声音表现出来。从演唱情感表现的角度看,正确的演唱情感可以有效实现歌唱的连贯性,如果在演唱过程中情感运用的不恰当,表现为情绪不够或者激情过渡,都很有可能破坏声音,从而对歌唱的连贯性形成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在很多情感起伏较大的歌曲中,缺乏对情感正确的分析是造成歌唱不连贯一个重要的因素。以歌曲《我爱你中国》为例,演唱时在把握歌曲旋律特点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到情感的特点,演唱者要从内心抒发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祖国的赞美之情,带着赞美的情绪进行演唱可以使旋律表现得更加连贯和圆润。这就需要演唱者通过对歌词的反复诵读和对歌曲的反复练习掌握歌曲情感的基调,然后才能够从演唱技术上进行把握。
参考文献:
[1]雷贞.论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当代音乐,2019(03):8-9.
[2]张艳.信息化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音
乐,2019(06):62-63.
[3]肖璇.中国声乐“字腔相协”的探索之路[J].中央音乐学院
学报,2019(03):7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