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南拳和北腿,少林武当功。太极八卦连环掌,中华有神功……”年过古稀的曹茂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荣誉奖章”的获得者,也是山东省武术运动协会副主席。曹茂恩曾任山东省散打队总教练、国家散打队副领队和教练,他不仅培养出15名散打世界冠军、100多名全国冠军,也是竞技体育——散打这一项目发展的亲历者。
与散打结缘
“武术也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修行。武术的境界需要文化的深修,武术能让人更强悍,从而坚强地应对生活的磨难。”
20世纪40年代的青岛,在老人们的记忆中,物资匮乏是最深刻的印象。家里孩子多,当解决温饱成了一大家子的头等大事时,变形金刚、挖掘机、赛车、乐高等玩具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是遥不可及。青岛江苏路的小学操场、天主教堂后院,便成了男孩子切磋“武艺”的“战场”。没有套路没有规则,双方依照商定的“江湖规矩”单打独斗,以拳会友。他们还煞有介事地评出了“拳王”,几届“比赛”下来,这里还出了一个“卫冕冠军”。他就是曹茂恩。
童年,大多是无忧无虑,好似虚度过来的,但它给予生命的恰恰是最本质的需要。童年总是留也留不住,它在指缝间不知不觉溜走了,一双绵软可爱的小手也变得粗大而有力。
曹茂恩的童年与同龄人一样却又不一样。“自幼体弱,三日一大病,两日一小病……干瘦如柴,弱不禁风,同学送我雅号:茅草。”曹茂恩回忆道。小时候的曹茂恩也曾为了健身强体,通过不同的方式锻炼身体。而曹茂恩一刹那对散打的喜欢,短暂而又美好,没有预约,却为他而来。这股灵感的力量仿佛是冥冥之中,又似乎有几分命定的意思。15岁的时候,因为身手比较敏捷,年少的曹茂恩被练习拳击的老师看中,从此走上了他的漫漫散打路。
“当时家里比较困难,我妈妈起初是不同意我练习拳击,主要是怕打拳吃的饭会变多。”如今,问起家里人支不支持他练拳时,年过古稀的他,笑容里有一丝丝羞涩。也是,在温饱都是问题的年代,原本就“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再刻意消耗体力,那饭量肯定大增。
曹茂恩深知,天赋这个东西很渺茫,只有努力才是真实的。他击出的每一拳都充满了对散打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份激情和热爱,让曹茂恩看到了最美的风景。
与散打相随
“我感恩武术散打为自己带来的一切,我击出的每一拳都充满了对散打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中很多转折都是在一个平凡的时刻出现的,或许当时很平淡无奇,但时光流逝后我们就会突然意识到,原来当初就在那个时刻,自己生命的轨迹已经悄然更改了。1986年,曹茂恩的散打齿轮已经悄悄转动了,而他依然保持最初的激情。
1986年,山东省散打集训队成立,曹茂恩受聘担任总教练。“当时训练的地方就在甸柳庄,现在的山东政法学院那边。因为资金不足,集训队也没有什么训练设备,我就用皮革自己给队员做。”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他精心为山东散打队伍播种育苗。1989年,曹茂恩带队第一次取得全国团体冠军。1990年,中国第一支散打国家集训队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曹茂恩由此开始了国家队教练的生涯。
琴经过调音后音律更精准。1993年,散打作为竞技项目列入全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曹茂恩的散打也步入正轨。这一年,曹茂恩第一次以山东散打队主教练身份带队参加全运会。
时间在一招一式中流转,于曹茂恩,无法流逝的是有关散打的记忆。“1993年参加第一届,后来,我连着打了六届全运会。”曹茂恩带队六战全运夺七金。“1993年那次,因为全运会没有很多奖牌,武术项目就给了三块牌,当时是9个级别(正常是11个级别)争三块,这样75公斤、80公斤、90公斤三个人一个小团体拿第一名就可以拿到一块牌,那次打得特别艰难。”声音低沉、语速缓慢,当年比赛的艰难在曹茂恩的记忆中依然挥之不去。“四年备战期间,中午队员都不午休,利用午休时间看录像,看对手的招式,过年也不回家。队员为了控制体重也是付出了很多。”参赛队员有翟寿涛、刘瑞强、秦虎等,比赛只设了一个团体项目,山东队获得了第六名。有关当时赛场上比赛的细节,曹茂恩记忆有点模糊,语言、文字都无法表达当时的心境,只有全身心投入那时那刻的当事人才能体味个中滋味。
作为徒手对抗的格斗项目,散打就是近身相搏。参赛选手每一次的上台,都是血泪淋漓的破茧成蝶。八运会时,曹茂恩率队夺得了两枚金牌;九运会是山东散打队成绩最辉煌的一届,柳海龙、刘龙、李东民一举为山东队夺得了3枚金牌;十运会因为备战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没能拿到金牌;十一运会青岛的李康夺得1枚金牌;十二运山东散打队获得了1枚团体金牌。曹茂恩带队六次备战全运会收获7枚金牌。山东散打队成了全国散打的重要力量。1998年,散打列入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在山东散打队执教的那些年,曹茂恩培养出15名世界冠军?100多名全国冠军,翟寿涛、柳海龙、杨晓靖、李杰……曹茂恩已是桃李满天下。2003年,曹茂恩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与散打相伴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当我不再打拳的时候,至少还留有我的品格。做人要厚道,做事要江湖。社会便是江湖,尊重并遵守规则,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无需过多搜索,曹茂恩的名字自然而然地与散打联系在一起。
与散打的结缘,拉开了曹茂恩的故事的开端,红色、黑色是他生活的底色。时光划过一个个时代,当岁月驻足在曹茂恩的鬓发上,那些赛场上的紧张和刺激,早已斑驳,但散打的激情烙印在他的心底。所有的经历,那股赛场斗志也已经内敛为含而不露的霸气,雕刻在曹茂恩的气质里。
伴随着一场一场赛事,曹茂恩迎来了他的退休生活。而那些艰苦的奋斗,在后来的岁月里成了最温柔的回忆,2015年,这个一辈子只干了打拳这一件事儿的人,出版了《铁汉柔情》,书名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曹茂恩作为拳师的剑胆琴心。
曹茂恩不止是退而不休,2011年,东方航空山东分公司聘请曹茂恩担任空保管理部散打训练总教练。八年来,他一直是免费授课。“每个月有一周,每天上午给东航训练”,曹茂恩的退休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上午9点准时开始东航的培训,下午休息,晚上去散打俱乐部指导训练。”一个年过70的老人说起自己一天的生活,依然劲头十足。“当我不再打拳的时候,至少还留有我的品格 。”曹茂恩的散打之路不曾退休。
倾听曹茂恩的故事,并不会告诉你很多大道理,你却能夠在他的人生轨迹中,看到散打的发展,收获一份“柔肠侠骨、剑胆琴心”的智慧。关于激情,关于执着,关于如何专心只做一件事。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