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欣
心脏无小事,大多数人对冠心病、房颤、急性心梗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心脏病的最终阶段心衰,却重视不足。在第20个世界心脏日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乔岩。
心衰是心脏病的最终阶段
据乔主任介绍,每5个心脏病患者就会有1人发展为心衰。心衰的生存期限大约在2年左右,5年的死亡率高达74%。心衰预后甚至比癌症还要差,大量心衰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并反复住院,活得毫无生活质量可言。随着年龄的增长,罹患心衰的可能性越高,有超过20%的80岁以上老人可能会患上心衰。
乔岩主任曾接诊了一名40多岁的男性患者,胸痛发作10多天,但一直在家坚持着煎熬着,直到出现呼吸困难、夜间不能平卧才到医院就诊。医生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虽然命保住了,但却失去了通过急诊手术开通血管,挽救心肌的机会,心脏已经扩大,出现了明显的心力衰竭症状。
心衰就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脏泵血功能降低,血液循环流动的能力减弱,淤滞于器官当中。淤滞在肺中就会影响呼吸,出现呼吸困难;淤滞在胃肠道就会影响消化功能,出现消化不良、恶心、食欲不振;淤滞在肾脏会导致夜尿增多、少尿;淤滞在下肢会导致乏力、下肢水肿。心脏逐渐扩大,泵血功能走向衰竭,导致心脏完全不能泵血而死亡。心衰可以说是绝大部分心脏病的最终结局。
心衰要预防原发病
据乔岩主任介绍,冠心病和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心衰的主要病因,大约可占四分之三。冠心病患者应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发展至心衰影响寿命和远期生活质量。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50%心衰患者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手术的广泛开展,不但挽救病人的生命,也大大降低了心梗后心衰的风险。同时,控制血压,不但可以预防冠心病和脑卒中,也可预防心衰的发生。早期高血压如果不及时有效治疗,会导致心脏的心肌肥厚,随着时间延长,心脏最终不堪重负而发生心衰。
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与心衰也是一对难兄难弟,互为因果。心衰会导致房颤,房颤持续时间长了可发生心衰,并导致心衰恶化。75岁以下房颤患者还是应尽量通过导管消融术,纠正房颤,预防脑卒中和心衰。
心衰的预防首先是预防原发病,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血压和胆固醇,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季节变换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这是心衰的常见诱发原因。接种流感疫苗有助于预防心衰。对于已患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早发现早治疗,在影响心脏功能之前,阻断病程进展。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2小时之内急诊介入手术;稳定性冠心病及早通过介入治疗或冠脉搭桥手术改善心肌供血;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通过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纠正心脏畸形;瓣膜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修复瓣膜;纠正心律失常。
心衰患者應“定期保养”
已发生心衰的患者应进行积极的综合治疗,定期进行心脏康复治疗,减少心衰的急性发作,提高运动耐量。
已经患上心衰的患者,通过康复治疗,可以延长寿命。心衰患者应每天监测体重变化,严格控制盐和水的摄入,减轻心脏的负担。药物治疗仍然是根本,对绝大部分心衰患者而言,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各类药物,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严重心衰患者猝死风险较高,可以考虑置入三腔起搏器治疗或者安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最后,乔岩主任指出,经综合治疗后,处于稳定期的心衰患者应积极开展心脏康复治疗,就像汽车定期送到4S店进行保养一样。专业医生对患者进行运动耐量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在专业医护人员的严密监护下实施运动康复治疗。目前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心脏康复治疗可以延长心衰患者的寿命,减少住院次数,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
而对于经上述治疗效果不理想,适合心脏移植的患者,如条件允许可考虑心脏移植治疗。目前国内外心脏移植手术的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可能会出现可完全替代自体心脏的人工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