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电信诈骗原因及防范措施研究

2019-09-28 02:43林祥德张祖尧严建林康尧廖锦佐
科技视界 2019年23期
关键词:电信诈骗大学校园安全教育

林祥德 张祖尧 严建林 康尧 廖锦佐

【摘 要】电信诈骗违法犯罪活动由来已久,近年来日渐猖獗,诈骗魔抓肆无忌惮的伸向校园。严重危害师生的财产安全及身心健康,并且电信诈骗对青年学生容易造成心理障碍,产生次生伤害。因此有必要对认清大学校园电信诈骗的真面目,分析其原因,找出应对之策,建立防控网络,将电信诈骗拒大学校园之外。

【关键词】电信诈骗;安全教育;大学校园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3-0070-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3.030

0 前言

近年来电信诈骗利用大学生内心纯真、心地善良的,正快速将诈骗目标扩大至大学生群体。大学校园电信诈骗对大学生骗取钱财,增加其家庭负担,伤害巨大,影响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甚至有大学生心理疏导不及时因被骗而仇恨社会,造成犯罪。因此针对大学校园电信诈骗的特点成因及应对措施进行研究,做到“教、防(范)、疏(导)”,让大学校园对电信诈骗形成强大“免疫力”,于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1 大学校园电信诈骗的主要特征

1.1 诈骗形式手段多样,隐蔽欺骗性强

传统的电信诈骗通过冒充学校班主任、辅导员、学校招生工作人员、学校财务人员进行性诈骗,其主要借口是欠学费、重修学分费用、各种考试费用等,向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实施诈骗。冒充学生向家长索要生活费、考试费、培训费等。冒充学生向同学借钱等。他们利用家长的爱子心切以及学生单纯的弱点进行诈骗,欺骗性非常强。

1.2 诈骗成功率高

大学生作为活力强对新鲜事物接受快的群体,是网购主体,熟练使用微信支付、QQ 支付等网络支付方式,加之大学生心理单纯,防范意识不强,遇到电信诈骗,很容易使用网络支付等手段完成付款操作,因此针对大学生的电信诈骗成功率很高。

1.3 诈骗危害性极高

从已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件可以看出,校园电信诈骗的涉案金额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对本无收入的学生而言损失巨大,其中出身农村的学生因此导致家庭经济负担急剧增加,同时大大加剧了学生精神负担,大学生往往表现出强烈的自责和悔恨感,严重者甚至导致心理障碍或者产生轻生的想法,因此校园电信诈骗对大学生的直接间接伤害极其严重。

2 大学校园电信诈骗的原因分析

2.1 校园电信诈骗的产生暴露出安全教育的问题

第一、安全教育受形式主义较多

当前教育部门对高校开展安全教育的要求较高,各高校也严格按照要求开展了安全教育,但诸多安全教育工作仅停留在形式上。一般是为了留下痕迹,迎合上级部门的检查而进行安全教育,对于电信诈骗往往是出现诈骗案件后,亡羊补牢,进行事后安全教育。这样的形式主义做法具有临时性、突击性的典型特征。

第二、安全教育内容单一

当前在中学或者大学的入学教育中均设置有安全教育,但是很多内容只涉及到宿舍用电安全、交友安全以及人身安全等方面,诸多学校没有安排电信诈骗的安全教育。有部分学校涉及电信诈骗安全教育,但内容的较少。安全教育的教师对电信诈骗的知识较少,缺少网络、通信、心理及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往往凭借过往的经验总结或个别案例作为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三、安全教育形式单调,效果不显著

目前高校安全教育采用的形式比较单调,载体比较单一, 不够活泼生动。基本采用黑板报、张贴海报、拉横幅、班会、会议、讲座等形式。在信息化时代,各种网络信息化形式极其丰富,传统的安全教育载体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传统信息载体在各种信息化载体前已显得老套呆板,很难引起大学生群体的重视,往往事倍功半。另外有些学生心理自信度较高,自认为已具备完备的防范意识,这反而容易成为电信诈骗的诱饵。最终使得安全教育工作的效果不够理想。

2.2 技术监控缺失

电信诈骗主要根据预先设计好的方案与受害人获得联系后, 利用伪造的身份和信息,骗取被害人信任达到通过转账或骗取财务账号密码等,大学校园电信诈骗也不外与此。诈骗嫌疑人之所以能精准到人,首先要掌握大学生的准确信息不外乎以下原因。

(1)诈骗嫌疑人使用黑客软件侵入求職信息服务器、学生信息服务器等,盗取学生资料。

(2)诈骗嫌疑人通过购买等方式非法获取学生信息。

(3)诈骗嫌疑人利用伪基站向受害人发送诱导信息,实施诈骗。

(4)诈骗嫌疑人利用网络电话通过“黑网关”与受害人通话,实施诈骗。

(5)诈骗嫌疑人通过办理多部电话卡或通过改号软件伪装成学校、家长、同学等国家机关与受害人通话,实施诈骗。

在“互联网+”环境下出现的各种电商、游戏、求职、网络支付等网站,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用户信息极其容易被非法分子窃取。并且现代多样的通信手段使得诈骗者拉近了与受害者的距离,且更容易伪装。所以在技术堵截工作不到位时诈骗成功率极高。

2.3 社会管理不到位

在“互联网+”环境下出现的各种电商、游戏、求职、网络支付等网站,信息资源监管缺失,用户信息极其容易被非法分子窃取。并且现代多样的通信手段使得诈骗者拉近了与受害者的距离,且更容易伪装。所以在技术堵截工作不到位时诈骗成功率极高。

3 大学校园电信诈骗的防范对策

3.1 丰富针对大学生电信诈骗的安全教育

第一、注重生命安全

从大学校园电信诈骗导致大学生或准大学生自杀的情况不少。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受害者不能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忽视生命的意义。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刻不容缓。高校应该在安全教育中设置生命安全教育,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彰显生命的价值,引导大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生命观,对培养全面健康的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宣传正确的法制观

大学校园电信诈骗伎俩不外乎“公安部公布48种常见电信网络诈骗手法”,更多的使用学生的学费、同学借款、冒充老师学校、做假证、中奖、校园贷、网购涉毒等,由于年轻学生法制意识淡薄,防范意识不强,极易上当。因此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养成正确的法制观,提高对诈骗的法律判断能力。

第三、健康的心理教育

年轻的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低,心智并未完全成熟,在遭遇电信诈骗后,容易诱发各类心理异常或心理疾病,在异常心理状况下容易做出自残自杀的极端行为,甚至做出报复社会的犯罪行为。因此,高校应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开设相应心理课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杜绝此类事件发生。通过强化心理教育,增强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大学生自身自我调节能力,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消除不良心态的产生。

3.2 应对电信诈骗的安全教育新方式

第一、创建生动活泼的安全教育课堂

随着对大学校园电信诈骗认识的深入,各高校陆续开展了相关安全教育内容。根据年轻人的爱好特点,应该发挥大学生的主导地位,提升安全教育的吸引力。

一是依据大学生求知欲高的特点备课,内容设置新颖,形式多样。充分结合案例,让实事说话,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二是创新授课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环境,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形式全方位展示应对诈骗的对策,特别是受害后的心理调节方法。

三是突破课堂局限,不拘泥于传统的授课方式,通过校园知识大赛、小品、案例模仿、反诈骗微电影制作、微博和微信订阅号、校内外志愿宣传等方式将安全授课拓展到校园内外,加深学生对诈骗的理解认识。

第二、将安全教育纳入到学分体系中来

有关防校园诈骗的安全教育课程应该作为必修课纳入到学分管理体系中,设置合理学分,推动安全教育常态化。学习相关知识或参与安全公益活动等形式的安全教育均可作为课程学习要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安全教育考核要严格严谨,考核不通过延缓毕业,让大学生充分参与安全教育,以利于增强大学生应对包括电信诈骗在内的各种安全知识储备,提高大学生毕业后应对社会复杂问题的能力。

3.3 构建全方位的校园诈骗防控网络

防范校园电信诈骗是一项庞大系统工作,涉及到网络、金融、公安、教育等诸多方面,社会应建设各方面的高效立体防控网络。

網络方面,各大通信运用商做好非法号码的审批,禁止通过非法网关接入网络,禁止改号软件接入网络。各种信息服务网站,做好网站注册用户信息的泄露。从网络源头切断,诈骗嫌疑人获取学生信息的渠道。

金融方面,各种金融机构联合做好涉嫌诈骗账号的审查工作,禁止诈骗嫌疑人使用金融系统转移非法资产,提醒并协助用户甄别非法账户,降低被骗主动汇款的可能。

公安方面,加强对涉大学校园诈骗的侦控,提高对诈骗案件的侦办,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高压态势,全社会无校园诈骗案件发生的环境,校园诈骗嫌疑人无处藏身。

教育方面,高效应该强化涉及大学校园诈骗的安全教育,让学生冲分认识各种诈骗的手段,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心理承受能力,防止因被骗造成心理扭曲造成二次伤害。

4 结语

大学校园电信诈骗这一社会毒瘤对大学生和教师群体的伤害极其巨大。对学生影响财产安全,也危害身心健康,对教师影响生活,也影响教学和科研工作。所以只有全社会对涉及大学校园的电信诈骗形成打击共识,建设立体牢固的防控网络。才能使得大学校园风情气正,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去年中国电信诈骗导致群众损失107亿[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07-09/7393556.shtml.

[2]公安部公布48种常见电信网络诈骗手法[EB/OL].https://new.qq.com/omn/20190114/20190114B1BFE7.html.

[3]吴朝平.“互联网+”背景下电信诈骗的发展变化及其防控[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4]电话诈骗源头是它?犯罪分子通过“VOIP”可随意改号[EB/OL].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3-04/25/c_115534805.htm.

[5]胡向阳,刘祥伟,彭魏.电信诈骗犯罪防控对策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猜你喜欢
电信诈骗大学校园安全教育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电信诈骗犯罪的形势与对策
互联网世界如何实现隐私权的保护
山西大同大学校园植物区系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