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

2019-09-28 02:45季培东
群众 2019年17期
关键词:徐州人才工作

季培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大把人才强国战略列为决胜全面小康的七大战略之一,赋予人才工作新的时代内涵。今年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提出了人才工作“五坚持五提升”要求,为江苏人才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指明了方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部署要求,徐州牢牢抓住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创新工作方式、激发人才活力、做优综合生态,持续增创人才引领发展新优势。年初以来,新引进诺奖、院士等顶尖人才12人,国家级等领军人才68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38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增至38.26%,全市专利申请量2.59万件,同比增长39.9%,人才工作对高质量发展支撑作用明显提升。

深刻把握“人才链”与“产业链”的关系,在思想认识上再深化。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聚焦“人才链”拓展“产业链”,把人才工作真正摆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位置。

从建设中心城市的战略高度“谋”人才工作。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城市的崛起靠产业、产业的背后是人才,自觉在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大局中,定位和谋划人才工作,真正把人才工作作为推动产业转型振兴、城市绿色发展的战略支点。聚焦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及ICT、生物技术与大健康等主导产业、“四新经济”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贯彻落实好江苏省“人才新政26条”,持续完善以徐州“人才高地28条”为主体、相关配套文件为支撑的“1+N”政策体系,有效深化“产才融合”的广度、深度。

从构建竞争优势的多重维度“推”人才改革。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阻碍人才活力释放的“瓶颈”所在就是构建竞争优势的机遇所在,把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大力推动人才供给侧改革,努力构建与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相适应的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流动、激励等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创新创业内生动力。

2019年以来,沛县大力实施“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快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图为该县某公司技术骨干(左)在生产车间和同事调试新设备。

从吸引高端要素的务实角度“建”人才生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建设人才高地,硬条件重要、软环境更重要。更大力度打造吸引人才的一流平台载体,更大力度优化人才落地后的服务保障,更大力度建设全国一流营商环境,让各类人才“凭什么来徐州”的理由更加充分。

深刻把握“招人才”与“招项目”的关系,在工作方式上再创新。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联动发力、人才队伍与主导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动人才引进的数量和质量在全省进位争先,同步打造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创新高地。

突出“产才融合”明确工作导向。同步绘制“产业地图”和“人才地图”,特别是绘制好徐州市“1+11”人才地图,为产业引才提供精确导航。瞄准人才“金字塔尖”,大力引进具有國际视野和战略眼光、能快速攻克产业技术瓶颈、打通产业升级路径的领军人才,加速形成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壮大一个新兴产业的“蝴蝶效应”。大力组建校企联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产业升级目标推动“引企入教”改革;深入实施“千企千师”培养行动计划,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发展急需、技艺精湛的“淮海工匠”。

突出“双招联动”优化工作举措。精心举办大院大所对接合作恳谈会、产业人才科技金融对接会、海外高层次人才徐州行等活动,同步宣传推介徐州人才政策和投资创业环境。突出抓好产业园区的人才工作,推动园区人才布局引领产业布局,同步打造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创新高地。推动各类招商队伍在吃透产业需求的同时吃透人才政策,在招商工作中同步开展招才工作。

突出“体系作战”广纳各路英才。以“彭城英才221”计划为统领,实施顶尖人才引进计划、领军人才集聚计划、双创人才倍增计划、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民生事业人才支持计划、“名校优生”引进计划等六大引才计划。按照“覆盖淮海、辐射全国、接轨全球”的定位,持续办好“赢在徐州”创新创业大赛。按照“一行业领域一人才规划”的思路,调动条线领域人才工作积极性。

深刻把握“聚人才”与“用人才”的关系,在激发活力上再加力。坚持研究运用人才发展规律、探索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加快形成人才引领发展、发展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

创新人才激励政策。实施顶尖人才顶级支持计划。对具有国际一流技术水平、能够推动产业发展的重大产业人才项目,及时启动“一事一议”,有关支持政策量身定制、上不封顶。鼓励企事业单位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完善市场化评价体系。积极推动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改革,着力构建“问东家、问专家、问大家”的评价机制。坚持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更大力度赋予企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自主权。鼓励企事业单位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改革市“双创计划”“双百工程”等项目评审办法,采取主管部门负责资格审查,答辩评审、实地考察等外包给专业第三方的形式,提升评审科学化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推进人才与资本有效对接。完善人才创新创业金融支持体系,设立10亿元的“彭城英才”投资基金和1亿元人才项目贷款。鼓励科技银行、商业银行对人才企业采取差异化信贷管理,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人才企业支持力度。统筹人才资金、项目资助、风险投资等金融资源,加大对人才创新创业的集成支持,发挥好引导性、杠杆性作用。

深刻把握“小环境”与“大气候”的关系,在综合生态上再精进。坚持突出徐州特点,加强人才环境顶层设计,比“真金”但更比“真心”,比“政策”更比“服务”,在打造人才综合生态的比较优势上抢先起步、再闯新路。

建强高端人才的发展平台。加强江苏淮海科技城、徐州科技创新谷、徐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潘安湖科教创新区“一城一谷一院一区”建设。持续推进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打造吸引人才的一流平台。学习借鉴外地人才岛、创新港、人才小镇、人才示范区等建设经验,建设人才集聚区,高标准建成淮海经济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并提升运营质量,大力引进国内外猎头机构和高端人才中介组织,发展壮大人才资源服务市场,借势借力推动全市人才工作提质增效。

完善服务人才的有效机制。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每年梳理一批需要重点推进的人才项目,市县联动明确包挂领导和责任人。完善“彭城英才卡”服务机制,为高层次人才出入境、户口准入、社保结转等开辟绿色通道。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人才的需求特点,研究设计个性化的服务举措,不断提升人才服务的针对性、精准性。组织开展人才政策落实情况专项督查、人才发展环境明查暗访,确保各项服务承诺落实到位。

营造拴心留人的宜居环境。坚持不懈优化政务服务、投资开放、要素供给、创新创业、诚信法治、人文生态“六大环境”,着力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和人才生态。持续优化城市生态、交通出行、教育医疗等各类软环境,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让徐州成为各类人才近悦远来的创业之城、圆梦之城。

(作者系中共徐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张 宁

猜你喜欢
徐州人才工作
疫散待春回
人才云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