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秋 李立兵 彭黎明
【摘要】 目的 探讨少量分次保留灌肠对非结直肠癌的癌症晚期便秘患者的作用。方法 61例非结直肠癌的癌症晚期便秘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方一次性灌完, 观察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方分2次灌完。比较两组患者的排便效果、灌肠液保留时间、灌肠液外流率、灌肠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排便总有效率为6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4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灌肠液保留时间(15.3±5.9)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4.1±1.2)min, 而灌肠液外流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48%,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灌肠舒适度93.33%明显高于对照組的67.7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少量分次保留灌肠对非结直肠癌的癌症晚期便秘患者的作用效果更佳, 排便率高、舒适性好、灌肠液外流率低, 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癌症晚期;便秘;保留灌肠;少量分次保留灌肠;非结直肠癌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4.066
便秘是癌症晚期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 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由于癌症晚期患者多需采用化疗治疗, 便秘的发生率高达43%, 加之患者受长期卧床、饮食、年龄等影响, 便秘的发生率更高。便秘时间过长会出现腹胀、腹痛、食欲减退、头晕、头痛等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的晚期生活质量[1]。因此, 及时解除便秘状态改善便秘所致临床症状, 是护理的重要内容。灌肠导泻是临床常用的改善便秘方法, 但是不同的灌肠方法对便秘的缓解效果不一。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少量分次保留灌肠对非结直肠癌的癌症晚期便秘患者的作用,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在本院肿瘤科治疗的61例非结直肠癌的癌症晚期便秘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非结直肠癌的癌症晚期便秘诊断标准, 便秘时间≥5 d;其中, 晚期肺癌28例、晚期胃癌14例、晚期淋巴瘤12例、晚期乳腺癌7例;排除存在急腹症、消化道出血等灌肠禁忌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0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17例, 女13例;年龄54~78岁, 平均年龄(66.7±4.8)岁;便秘时间7~15 d。对照组患者中, 男18例, 女13例;年龄52~79岁, 平均年龄(68.1±5.4)岁;便秘时间6~14 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在灌肠前均进行健康教育, 讲解灌肠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消除顾虑, 保持平和情绪, 提升灌肠护理的依从性。对照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方一次性灌完, 患者左侧卧位, 灌肠液为常温, 抬高臀部30 cm, 将输液器连接12号的吸痰管, 石蜡油润滑后插入肛门10~15 cm, 缓慢灌入中药保留灌肠方200 ml, 速度10 ml/min, 指导患者尽可能保留≥1 h, 待有便意后排便[2]。观察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方分2次灌完, 患者体位、药液温度、插管方式、指导插管后尽可能保留的时间同对照组一致, 灌肠液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方, 灌完第1次100 ml后, 不管有无排出, 均再过30 min后再灌另外的100 ml, 嘱患者尽可能保留1 h后再排便[3]。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排便效果、灌肠液保留时间、灌肠液外流率、舒适度。舒适度评估分为完全舒适、部分舒适及不舒适, 完全舒适:灌肠过程中无不适症状, 灌肠顺利, 排便后非常舒适;部分舒适:灌肠过程中有腹胀及便意, 尚可忍受, 排便后有轻度不适感;不舒适:灌肠过程不顺利, 有明显腹胀及便意, 难以忍受, 甚至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 仍有明显便秘。舒适度=(完全舒适+部分舒适)/总例数×100%。排便效果判定以开始灌肠时间计算起的8 h内排便情况来判断, 显效:排出较多粪便, 无便后不适感。有效:排出较少的粪便颗粒, 有便后不尽感, 仍感腹胀, 但较前缓解;无效:未排出大便, 或仅有少量粪渣, 腹胀未缓解[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排便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排便总有效率为6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4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灌肠液保留时间及灌肠液外流率比较 观察组灌肠液保留时间(15.3±5.9)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4.1±
1.2)min, 灌肠液外流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48%,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灌肠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灌肠舒适度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7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便秘对癌症晚期患者的危害巨大, 本研究考虑结直肠癌可能因占位性病变堵塞肠腔, 其引起的便秘难以依靠灌肠解决, 因此未纳入结直肠癌便秘患者。便秘时过度用力会增大腹压, 增大了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几率, 同时便秘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有明显损害, 增加了焦虑、抑郁、烦躁的发生率, 使得患者身心痛苦严重, 严重影响晚期生活质量。
灌肠治疗是缓解便秘的常用方法, 基础护理教材要求保留1 h, 但实际临床中较难做到, 保留时间的长短与灌肠液的多少呈正相关, 灌肠液越多保留时间越短, 同时由于癌症患者的身体机能较差, 耐受性不佳, 导致灌肠液的保留时间更短。使用大量灌肠液时需抬高患者臀部, 降低灌肠液流速, 最大限度减少灌肠液外流。但实际临床应用时, 即使充分抬高臀部, 仍有较高的灌肠液外流率, 且容易发生腹胀及便意, 导致患者不适加重, 排便效果不佳率升高[5]。而分次灌肠后, 灌肠量减少, 则有效降低了肠腔负担, 提升了患者的躯体舒适度, 利于灌肠液在肠道内维持较长时间, 使粪块得到充分润滑, 增加了排便量, 提升了排便效果。同时, 灌肠时采用臀高位, 可使直肠结肠之间存在较大压力差, 促进灌肠液在重力作用下快速进入结肠, 有效控制了外流现象[6]。当第一次灌入100 ml后灌肠液未能完全充盈肠管, 这时灌肠液不易流出, 能够保留较长时间, 但排便效果不及一次性灌完200 ml;
间隔30 min后再次灌入100 ml, 能够增加粪块的润滑和肠管的充盈, 也有效延长了灌肠液保留时间。因此, 分次少量灌肠改善便秘的效果更好, 且操作简单, 患者舒适度高, 有利于粪块的软化和彻底排出。但护理人员还因加强便秘健康教育, 培养患者定时排便的习惯, 防止便秘复发。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排便总有效率为6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4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灌肠液保留时间(15.3±5.9)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4.1±
1.2)min, 而灌肠液外流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48%,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灌肠舒适度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7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分次少量灌肠对非结直肠癌的癌症晚期便秘患者的作用效果确切, 操作简便, 患者痛苦小, 便秘改善率高,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肖延红, 孔德娟, 王冰, 等. 晚期癌症便秘患者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结肠灌肠的效果观察. 护理学报, 2010, 17(8):33-34.
[2] 闵永华, 骆祥荣. 改良大量不保留灌肠方法在晚期肿瘤便秘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6):482-483.
[3] 张艳. 改良液小量灌肠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中外妇儿健康, 2011(8X):79.
[4] 王翠兰, 刘美宏. 改良后3种灌肠方法治疗老年便秘的对比性研究.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6(2):195.
[5] 缪格敏. 改良灌肠法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在灌肠病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护理研究, 2010, 24(34):3138-3139.
[6] 刘静, 邹莉, 陈素萍. 改良灌肠法在老年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5(11):1296-1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