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冰千里
一
家里这一片小小的空间,家人之间有些许冲突和争吵在所难免。最近,在我家就发生了一起“争斗”:有天我加班回家已是晚上10点,刚换下衣服,就接到一个来访电话。平常工作外的时间我是不接的,但那天情况比较特殊,那个来访者有很强的自伤行为。此时儿子恰好在客厅录英语,不能中断,我的电话打了足足20分钟,不停在说,显然打扰了他。
等我通话完毕,他十分生气,突然开始摔打书本,嘴里嘟囔不停。我工作一天也很累,听到儿子嘟囔火就上来了,于是呵斥了他几句。“战争”就爆发了。我俩大声朝对方吼着,吵醒了爱人和女儿。
随着争吵不断升级,儿子也越来越激动,他突然冲过来狠狠推了我一把,我一个趔趄,还差点摔倒。我惊呆了,从没想到文静的儿子居然“动手”了。而儿子的这个行为,也让我们的“战争”戛然而止。我默默回到房间躺下,辗转反侧,还能隐约听到儿子在外面的抽泣声。
我的情绪也十分复杂,开始是伤心,然后是愤怒,甚至还想冲到他房间揍他一顿……可后来,我慢慢平复下来。我想起他从小到大的每个画面,我们真的很少有冲突,责骂几乎从未有过,动手更是一次没有。
而现在,他却对他的偶像、他的爸爸动手了!
过了好久,当我再次回想儿子冲上来推我一把的画面时,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儿子长大了!
当这个想法一出来我顿感轻松,甚至还有些小激动,那感觉好像我被他一把“推醒了”。我发现他房间的灯还亮着,于是给他发了条微信:
“儿子,刚才不该打扰到你,给你道歉。不过你该加强锻炼了,刚推我那一把,力度有点小。”
然后跟了个吐舌头的表情。很快便收到了回复,什么字也没有,只是一个小人跳舞的表情。我笑了,晚上8点多,我还在工作室,收到了他的微信:“老爸,对不起。”那一刻,我知道,对于这场风波我们和解了。
二
这件事虽已过去,却激发了我诸多思考。孩子最初的偶像往往是具有权威的爸爸和妈妈,同性别间的认同最常见,男孩认同爸爸,女孩认同妈妈。所以,爸妈本人的人格就是孩子最初的认同目标,就像我儿子对我的认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慢慢长大,会发现其实偶像也有缺点,甚至觉得还不如自己。
这个变化很微妙,也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所以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现象:父子掰手腕、比赛跑步,对事情有不同观点和争执。女儿经常和妈妈比较,看看谁更漂亮。这个过程就是“去理想化”的过程:从想要变成偶像的样子,到超越偶像,变得更有力量。当孩子觉得“偶像也不过如此”的时候,正是孩子心理成熟的关键期。他们虽有失落,但更多的是自豪。还有什么比击败有权威的父母更过瘾的吗?
但可惜在大多数家庭中,这个过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制。
父母总会用各种“不允许”“不可以”伴随严厉的惩罚和苛责,行使着管理权。特别当孩子突破某种“设置”的时候,父母开始恐慌,继而动用各种手段打压,直到孩子变乖,变得循规蹈矩。若发生更加突破的事,简直好比台风来临。总而言之,孩子一旦展示出“不听话”的苗头,父母就立马紧张地“整治”。
那么,孩子到底要听谁的话呢?这个说话的人是对的吗?为何不允许有反对的声音?他们在害怕什么?
比如,我被儿子推了一把这件事,若上纲上线就是大逆不道。而我为什么会感到欣慰,甚至欣赏儿子这一行为?
因为我看到了他内心深处喷薄而出的生长的力量!这是一种宣言,独立宣言:我长大了,我有力量了,我可以宣示自己的主权,当我的权利被侵犯,不管是谁我都要抗争到底。
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多么巨大的勇气!他在向偶像宣战,这才是鲜活的生命。孩子正在积蓄力量突破另一个自己,这股力量一旦释放,一旦被允许,他就会越来越强大。而正常情况下,像我一样的爸爸们会暴跳如雷,会感到强烈的压迫和冲击,然后对孩子一顿暴揍,怒吼着把孩子打压下去。
三
但你知道,你压下去的是什么吗?你压下去的是“生命力”。你受不了尊严被挑战,受不了被耻笑为弱者,然后“干掉”了儿子,变成了所谓的强者。更重要的,孩子的攻击性也被压抑了。
攻击性才是迈向成功的原动力,被压抑之后,很多人只能攻击自己。许多孩子都不会表达真实情绪,更谈不上像我儿子一样有所谓“过激行为”了。大多数的不会表达,都是被压制出来的。孩子是聪明的,最初会有些小的试探。比如:不愿别人动他的玩具、打坏牛奶瓶、在墙上涂鸦、不去奶奶家、踢球弄脏衣服等等。此时他们会被这样的声音压制:要懂得分享、打坏了东西就是坏孩子、不能乱涂乱画、奶奶那么疼你怎么可以不去呢、衣服弄得脏兮兮的洗起来真麻烦、一点都不懂珍惜妈妈的劳动……
这些小测试很快就失败了,而孩子久而久之变成了你想要的模样。当你在夸奖孩子好乖的时候,要知道有些东西正在隐藏,慢慢变得好像真的没有了。这些隐藏的、失去的都是生命的力量。
四
除了父母自身对孩子的打压,很多父母还需要意识到:我们所处的舆论环境,也在打压着孩子。比如我家儿子和我的冲突,就算被我允许,也会被某个声音所折磨。这声音是:我怎么可以对父亲“动手”、我简直不是人、父母那么辛苦我却这般、我真不孝。除了委屈,这些内疚引发的自责才是致命的,这也是为何我儿子久久不能入睡的原因。但成长本身就是突破,尤其是对父母的挑战和突破,对孩子意义重大。
因此,当被孩子挑战时,父母们需要看到行为背后的孩子的动力,而不是行为本身。就算做不到鼓励,至少要做到允许。
其实我在给儿子发的信息里,暗示了两种态度:第一,你是可以的,我鼓励你挑战我;第二,你不用为自己行为而过度内疚。
一个连父母都不敢挑战的孩子,怎么去挑战权威?怎么去挑战世界?而人生恰恰是在不断挑战中度过的。请记住:你越是允许孩子挑战你自己,他将来的成就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