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易 季俊霖 潘云深 廖波
[摘 要]粮食是关系国家安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物资。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既是我国农业结构形态战略性调整的先决条件,又是农民提高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山东省莱阳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位于胶东半岛腹地,具有优越的土地、气候、资源、交通等条件,其农业发展具有较高水平。文章就实地调查的莱阳市具体的粮食生产建设经营现状,发现目前莱阳市的农业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关键词]粮食生产;农业经济;粮食安全
[DOI]10.13939/j.cnki.zgsc.2019.27.061
1 莱阳市粮食生产建设基本现状
1.1 粮食作物生产方面
莱阳市的粮食产物播种面积和种类均居烟台市第二位,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和玉米。夏收粮食以小麦为主,秋收粮食为玉米和较小比例的大豆。2017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共计11.4万公顷,同比下降1.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8.3万公顷,同比下滑2%。《2017莱阳统计年鉴》显示,冬小麦为563372亩,约占45%;玉米为656424亩,约占51%;谷子为572亩,约占0.045%;大豆为23507亩,约占1.86%;薯类为21575亩,约占1.7%。从粮食产量上看,莱阳市2017年粮食作物合计总产量为568155754千克,冬小麦年产量为231719945千克,约占41%,单产411.3千克/亩;玉米年产量为322884323千克,约占56%,单产491.9千克/亩;谷子为134400千克,约占0.024%,单产235千克/亩;大豆为3914927千克,约占0.69%,单产166.5千克/亩;薯类为9483159千克,约占1.67%,单产439.5千克/亩。由此可见,玉米和小麦是莱阳市最重要的两种粮食作物,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在基层农技推动拓展体制改革以及建设示范县项目的形势下,莱阳市已经成功建立完整合理、稳定运行的农技推广体系,建立农技推广机构25个,共同肩负着整个莱阳市粮食生产技术的推广的任务。
1.2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目前莱阳市在建设新型大棚以及天然气、沼气等试点工程,种植区与农户沼气工程,新型自然能源、清洁可再生能源工程等能源设施方面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自2008年国家在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中提出要“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现状依然不是特别乐观。资金投入不足,经营管理缺失,发展程度无法经济发展水平要求匹配等,这些都使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大力度。
莱阳市的道路交通建设方面比较先进,这使得农产品和其他各种生产要素的快速、便捷流通成为可能,提高了综合收益。电力等能源方面的供应也大体能满足农民的需要。但莱阳市的水资源严重匮乏,虽然城乡水资源基本的供给可以达到较好的保障,但是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在未来只会更加突出,农民们仍然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现状。
2 影响莱阳市粮食生产建设的因素及分析
2.1 自然條件方面
莱阳市坐落于北温带的东亚季风区,属暖温带季风型气候。莱阳市年平均气温为11.5℃,冬、春、夏、秋的常年平均气温为-1.2℃、11.6℃、24.2℃、13.6℃。常年降水量为648.7mm。各季节降水量差距较大,降雨主要集中于夏季,约占全年的六成以上,而冬季降水最少。在日照方面,常年全年日照总时长数为2532.5小时,并且整体呈减少趋势。同时,莱阳市各类气象灾害较少。莱阳市的气候总体比较适宜小麦和玉米生长。但有时会出现降水分配不均,发生阶段性干旱和水涝的情况,此会对小米、玉米等粮食的繁殖发育等过程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2.2 社会环境方面
(1)土地流转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产物。通过“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可以使有地不用的人获得额外的流转补偿,使有力无地的人有了耕种收获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近年来,政府鼓励农村土地经过转让、租赁、互换、联营等形式优先向新型职业农民流转,进而持续发展规模化农业的经营方式。
在莱阳市相关部门的大力宣传、鼓励和引导下,莱阳市的土地流转率达到了15%。虽然与原本的计划和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但是在这一方式下,莱阳市的土地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浪费,为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提高了收益。
(2)莱阳市主要有不同粮食作物种类粮食直补、农业保险和种粮大户等的补贴。以小麦为例,自2004—2018年,莱阳市农民均享受着小麦补贴,每亩补助125元。在莱阳市,种50亩以上小麦产户,种植符合规范要求且有能力统一管理便可认定为种粮大户。在2014—2016年,种粮大户享受“每亩地可以补贴60元,200亩封顶”的政策。在2017年之后,政策改为物化补资,按规定要求发放肥料、农药等农民真正需要的物资,可以直接导致更科学、更有针对性的农业生产指导和技术发扬,真正使农民受惠。
同时,莱阳市也根据不同粮食作物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小麦、玉米等保险条款。当农民遇到了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对作物有巨大不良影响的天气状况,造成了作物损失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保险金额获得赔偿款(小麦保险金额450元/亩,玉米保险金额400元/亩)。在这一保险模式下,农民们有对土地和劳作有了更坚定的信心,加大了农民们劳作的热情,大大降低了收入损失的风险。
(3)政府的专项资金投入促进了莱阳市的农业更好更快发展。在2017年小麦条锈病补助经费项目中,政府投入250000元对冯格庄街道办事处、团旺镇共2.5万亩小麦进行小麦条锈病专业化防治,防治所需药剂全部由政府采购,平均每亩补助10元;在2018年中央财政关于农业救灾及汛情旱情补助项目中,政府投入790000元对冯格庄街道办事处、团旺镇、谭格庄镇、高格庄镇、大夼镇5个乡镇共149057亩小麦进行2018年春季小麦病虫害物化防治,药剂由政府采购,平均每亩补助5.30元,防治1遍。
2.3 从粮食生产成本来看
(1)从总体上来看,莱阳市的粮食生产成本大体趋于稳定。虽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物价水平一直在稳步提高,但是粮食生产的成本并没有一同发生明显增高的情况,这是规模经济效应的影响。由于农业中的土地流转等政策使得农民可以利用大机械规模化地播种收割农作物,当规模变得越来越大的同时,可以利用生产效率更高的方式和机械开展农业活动。在机械材料等支出金额一定的情况下,耕种的土地范围越大,单位土地上所产生的机械设备的成本便会越小。与此同时,在工业机器逐渐取而代之人力畜力的过程中,劳动力的投入下降,从某种意义上说支付给劳动力的工资减少,最终将导致粮食生产的成本减少。
(2)可是实际情况中粮食成本也并没有出现减少的趋势,这就表明物价水平的提高也参与了影响粮食生产成本的“战役”当中。这主要体现在农药与化肥方面。在物价全面上涨的大环境下,生产化肥农药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此类商品的生产者工资水平也同时上涨,直接导致生产化肥农药的成本增加。以2018年为例,与去年相比全国各地化肥价格大约上涨25%,农药上涨了约30%。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农民对此类农资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生产销售方将提高价格来平衡市场。
3 莱阳市粮食生产建设存在主要问题
3.1 劳动力严重匮乏,趋于老龄化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是制约粮食发展的主要原因。大量青壮年离开农村,进城打工,以获得更多收入,留下老人和儿童在家劳作,直接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劳动力质量下降,土地利用率下降。即使农业机械如今可以部分上代替人力劳动,但是农村的发展大大需要青壮年人的新进头脑和思想,失去了年轻活力的农村很难有高速稳定持续的发展。
为彻底消除这一问题,政府部门亟须深层次健全农业补助体制,让农民感到在田中劳作比在“钢筋水泥”中更加稳定,与进城务工相比收入能够大致持平或更高,将年轻劳动力挽留在田中。同时需要拉近农村与城市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差异幅度,让农民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提升农村粮食生产积极性。
3.2 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
当局对农村基础配套设施的投入仍需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与各类防灾设施无论在何处都是至关重要的。每一次的旱涝灾害、低温阴雨对于粮食生长都是极大的挑战。完善了各项设施,当不利天气来临时,可以使作物的损伤降到最低,维护农民的直接利益,让农民对未来收入更有信心。
莱阳市同其他地区一致,也会出现设施毁损或被偷盗的情况。这就需要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将公共道德深入人心。政府也需要按时为农民提供基础设施普及教育,开展技术培训,使农民掌握正确的使用操作方法,提高维护机器设备意识,这样可以极大程度上增加设施使用寿命,更好地发挥基础设施带给人们的益处。
4 对莱阳市粮食生产建设部分建议
4.1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积极推动产销合作
(1)提高粮食产品质量,实现供需平衡。虽然莱阳市是山东省烟台市第二大粮食产地,可是需求还是远远大于供给。莱阳市年产50多万吨,可是需求有80多万吨(包括口粮、食品加工、饲料等)。这一巨大的缺口则需要从外地补充。主要粮食补缺产地为山东省内的德州和河南、江苏等粮食供应满足自身需要的地区。此时提高产量,增加供给,使需求与供给大致相同,并不会发生“谷贱伤农”的情况,因为市场需求量与供给水平仍有相当大差距。
因此,在短时间内,莱阳市主要的目标是提升产量。当供需两者趋于平衡时,粮食不再需要外在供给,能够节省和避免了大量运输、保险费用。但供给不能盲目增加,一味追求速度和数量,否则会造成市场混乱,最终损害农户和消费者利益。政府需要增加适当干预,及时监管市场变化,指导并带领农户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使粮食产量逐步、稳定、“健康”地增长。
(2)培育专业化人才,发展大规模机械化农业。对基层农技人员进行生产技能培培训,并建立一套推广体系,让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周围其他农户,资源共享,共同提高。鼓励涉农科研人员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帮助农民利用现代科技进行生产,在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增产增收。
(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习总书记曾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調:“关于谁来种地,核心是要解决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不仅在实际操作上应注重农业新型技术的渗入,同时应向农民普及生产管理及市场营销知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加快农业生产合作,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生产效益。莱阳市也存在许多农村合作社。他们秉着“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以提高生产力,扩大经营规模为目的经营合作社。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真正实现最初目标扩大收益的并不多。有的农户主要精力不是放在如何将合作社做得更好,而是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同时管理制度也不完善,导致农村合作社很难达到预期的设想。
当合作社可以做到统一采购物资产品,统一销售农产品,逐步完善各类管理规章制度,提高科技水平,那么合作社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引导农村新的转变。鼓励家庭农场和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利用信息平台和设备资源共享,通过提高整体收益从而获得自身利益,才能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进而发展订单农业。
(5)加大农业技术的投入,积极推进“互联网+”模式的应用。鼓励发展新型农业,基本形成基础为家庭承包经营模式,以种植大户、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其他模式为支柱的新型种植经营体系;大力推广良种种植,采用优质强筋、中筋类小麦品种如济麦20号、烟农19号、济麦19号等和玉米品种如登海518、登海618等;改良土壤,在保土阶段与改土阶段共同规划实施,以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开展配方施肥,根据作物自然规律施行有针对性的独特元素配比方案;落实好科学防治病虫害,推广大范围利用物理防治,如频振式杀虫灯杀虫、土壤消毒、趋性灭虫等和生物防治等先进安全防治技术,在化学防治方面要选择低毒、少残留、效果好的化学农药,以保障粮食食品安全。在保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条件下,积极运用现代应用技术条件实现安全增产增收。
4.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1)重视沼气使用方面安全。有关责任单位要全面掌握农村沼气工程建设使用情况,落实沼气使用安全任务,强化对所有沼气有关人员的安全知识专业培训。
(2)紧抓设施农业生产安全。要加强对设施大棚等农业设施安全生产指导。针对消防、电力、危险保护等安全设施,建立起完整的生产制度。加强恶劣天气防范工作,防治生产设施起火、倒塌、失效等安全事故。
(3)莱阳市暑期为恶劣天气多发期,严重影响粮食生产。为做好安全生产保障工作,莱阳市需深入安全隐患全面排查行动。明确责任,严查风险,必除隐患,迅速完善风险管理控制和隐患检查排除体系,以保证在敏感重要时期粮食安全性生产持续稳定。
4.3 加强社会监管力度,积极发挥政府职能
(1)定期检查种子市场,规范种植源头。遵守《2018年种子管理工作方案》,对种子的真假以及侵权与否,同时及时确认种子的标签、经营档案以及生产经营的备案情况,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督导农药使用,规范种植过程。根据《农药管理条例》以及《山东省农药经营许可审查细则(试行)》的要求,依法使用农药,通过严密审核、实地核实考察,向农民发放农药经营许可证。对生产农药、选药用药的重点环节和对象(农药生产企业、经销商、种植户等)进行着重检查,务必做到全方位覆盖。
(3)倡导合理使用金融信贷、农业保险。鼓励保险组织增加服务农民的现金保险业务,鼓励金融机构为农民提供更低门槛、更宽年限、更高额度的贷款金融产品,为农民生产提供坚实的保障。
(4)加大对粮食安全的宣传力度,做好责任追究工作。深化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强农业集中产区监管,落实好产品质量认证、产品准出工作,推进重点产区、产品的持续追踪监控。
参考文献:
[1]郭磊,陈立春,范庆东.莱阳市近40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13(3).
[2]肯四才.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5(3).
[3]李德智,谢元态.“公司+合作社”经营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