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秀丽 杜夏
摘要:熊蜂是野生植物和农作物重要的授粉昆虫,国内外对熊蜂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其中大部分研究成果以专利形式进行了保护。本文对国内外有关熊蜂的专利技术进行了检索,主要从申请量、申请趋势、申请人、技术演进、重点专利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
关键词:熊蜂;专利分析;技术演进
中图分类号: S89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9.16.009
熊蜂是众多野生植物和农作物的重要授粉昆虫,在维持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熊蜂隶属膜翅目蜜蜂科熊蜂属,由15个亚属组成[2],全球约有250种[3],中国是全球熊蜂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4-5]。本文就熊蜂专利技术进行分析。
1 国内外熊蜂专利
1.1熊蜂专利申请
在中国专利摘要库(CNABS)与德温特世界专利数据库(DWPI)中,通过IPC(国际专利分类)分类号与关键词(“熊蜂”“bumble bee ”“bombus”)联合检索,检索对象限定在全球公开日或公告日截止到2019年1月12日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并对检索结果进行了分析。检索结果(见表1):国内外公开的有关熊蜂的专利共计334件,其中,中国专利133件,排名第一;韩国专利79件,排名第二;日本38件,排名第三;俄國斯16件,排名第四;欧洲专利局12件,美国9件。
通过全球专利申请量趋势图(见图1)可以看出,在2008年之前全球有关熊蜂的专利申请量较少,到2009年申请量出现了翻倍的增长,2012年又出现一次申请量的回落,2016年达到了申请量的高峰期,为42件。
对全球有关熊蜂的专利申请人申请量进行分析(见表2),其中:韩国农村发展管理局申请量第一,26件,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排名第二,18件;其次是中国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辽东学院各13件,日本佳适株式会社10件,韩国东亚大学产学研合作基金会10件。
1.2 熊蜂的专利技术领域分布
通过对IPC大组分类对熊蜂专利进行技术领域分析,结果表明,专利申请的内容主要集中于熊蜂饲养、熊蜂授粉、熊蜂分子检测等方向,A01K小类主要是饲养209篇,A01H小类主要是授粉49篇,A01G小类主要是与种植作物相关28篇,A61K小类24篇,C12N小类23篇,A61P 小类16篇,A01M小类15篇,G05D小类12篇,A01N 小类11篇,A23K小类主要是饲养饲料11篇,C12Q小类11篇。
2 我国熊蜂专利
2.1我国熊蜂专利申请量
中国熊蜂专利申请趋势如下(见图2):
通过对中国熊蜂专利申请量趋势可以看出,2014年之前我国每年的熊蜂专利申请量低于10件,在此之后申请量出现了大幅的增长,特别是到了2016年申请量达到最高的35件,这贡献了2016年全球申请量的85%。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国发明专利公开时间为18 个月,因此,图2 中2017年~2019年的专利申请数据仅供参考。
2.2我国熊蜂专利申请人构成
在我国熊蜂相关专利中,按申请量排名申请人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见表3):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辽东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浙江大学,刘新宇,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宁夏农林科学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发明人排序为郑礼18件、吴杰、安建东、黄家兴各16件、李继莲14件、吴光安、周浩、王星、翟一凡、陈浩各13件、于毅12件。
2.3我国熊蜂专利的类别
我国有关熊蜂专利的133件中,类型方面,发明授权26件,实用新型39件,发明申请62件,外观设计6件。法律状态方面,授权有效63件,授权终止33件,实质审查23件,撤回7件,驳回4件,公开2件,放弃1件。构成方面:71件为科研单位申请,26件为大专院校申请,个人申请16件,企业13件,机关团体7件。
2.4 我国熊蜂专利的地区分布
地域排名中,北京第一40件,山东第二23件,辽宁第三14件,山西第四7件,河北6件,江苏、浙江、福建、陕西各5件,新疆4件,四川、甘肃、宁夏各3件,吉林、湖北各2件,黑龙江、河南、湖南各1件。
3 熊蜂重点专利技术分析
经检索,第一件有关熊蜂的专利为1980年的美国专利US4365372A熊蜂饲养装置。用于饲养昆虫包括熊蜂的材料和方法,采用人工巢培养熊蜂,熊蜂可在巢中越冬,并可以在授粉需要的季节保持25℃持续21~35天。
通过对专利引证次数的分析,排名第一位的为美国专利US5895310A常年利用传粉昆虫例如熊蜂的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恒温箱,通过设置一温度控制装置将装有传粉昆虫熊蜂的巢箱的温度保持在最佳的生长环境范围内,可以实现常年利用熊蜂。其次,为日本专利JP07289119A一种饲养熊蜂的方法,通过给蜂王提供若干助理蜂的方式,可以提高筑巢效率并能够打破新蜂王的休眠特性。排名第三为中国专利CN1820592A短舌熊蜂的规范化人工繁殖技术,在特定温度、湿度条件下,通过蜜蜂(熊蜂工蜂)刺激、高纯度CO2处理和低温冷藏等方式,使短舌熊蜂顺利完成产卵、繁育、交尾、储存、解除滞育等发育过程,成功进行短舌熊蜂的人工规模化繁殖。
4 熊蜂饲养装置的技术演进路线
下面主要就熊蜂饲养装置的技术演进路线进行介绍(见图3)。从熊蜂饲养装置的演进路线可以看出,对于熊蜂饲养装置的改进,主要集中于蜂箱结构、饲喂器、温度调节结构、蜂王处理等方面。
4.1蜂箱结构
早在1982年美国就公开了采用蜡纸盒以及管体作为熊蜂饲养装置,对于蜂箱结构的材质方面,在2014年欧洲公开了采用层压材料用于制作饲养箱。对于蜂箱结构的改进还重点集中在了方便通风、防止飞逃、方便集中饲喂方面,经过不断的改进,熊蜂蜂箱结构朝着功能多,实用性强的方向发展。
4.2饲喂器
饲喂器是为熊蜂提供食物的结构,通常放置于蜂箱内,对饲喂器的结构改进主要体现在饲喂器的形状、位置、开关、拆装、密封等方面,以方便添加食物、更换、清洗。
4.3调节温度
对于蜂箱的温度调节结构的改进也一直很多,日本申请人佳适株式会社于1997年前后在各国先后申请了十余件关于常年利用熊蜂的恒温箱的专利,到了2015年,我国南京林业大学也获得了一项用于熊蜂饲养的智能气候箱结构专利。
4.4蜂王处理
对于诱导蜂王产卵的装置也处于改进的热点,主要通过蜂群的结构、蜂箱的诱导产卵部件、交尾等方面改进。
5 结语
通过对国内外熊蜂相关专利情况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国内外关于熊蜂的专利,无诉讼,无复审,也没有无效宣告,说明熊蜂专利稳定性较高。我国熊蜂专利申请时间晚于国外,但是在近几年专利申请量出现了激增,体现了我国熊蜂研究的进展迅速,以及从事熊蜂工作的人员对专利成果的重视。熊蜂授粉是国内蜂授粉研究与开发的热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且我国具有不少生活于国内的熊蜂品种,在分布和数量上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在专利技术方面,也还具有广阔的空间可以挖掘,在此,对国内相关专利技术提出如下建议:
熊蜂作为授粉昆虫具有重要的地位,关于熊蜂授粉装置及授粉方法的专利申请数量明显少于蜜蜂,因此,可就其不同的生物学特性,挖掘出更多的熊蜂相关专利申请方向。
扩大熊蜂专利申请的国家范围,目前还未检索到我国申请人在国外进行熊蜂专利的申请,因此,国内熊蜂研究应当适机的填补该空白,以合理地进行全球布局。
近几年,我国熊蜂专利申请量虽然增长,但是申请人主要从事科研工作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对于企业和个人的申请量较少,因此,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可以深入生产企业,更多的下入基层,产学研结合,从生产实践中挖掘专利方向。
培育潜在高价值熊蜂专利,推进专利的成果转化,有效地将授权专利推广应用于熊蜂的生产实践,实现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家兴,安建东.中国熊蜂多样性、人工利用与保护策略[J].生物多样性,2018,26(05):486-497.
[2]Williams PH,Cameron SA, Hines HM,Cederberg B, Rasmont PA simplified subgeneric classification of the bumblebees (genus Bombus) [J]. Apidologie, 2008(39), 46-74.
[3]Cameron SA, Hines HM, Williams PH, A comprehensive phylogeny of the bumble bees (Bombus) [J]. Bi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07(09)1,161-188.
[4]Williams PH, Tang Y, Yao J, Cameron S,The bumblebees of Sichuan (Hymenoptera: Apidae, Bombini) [J]. Systematics and Biodiversity, 2009(07),101-187.
作者簡介:廖秀丽,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发明专利实质审查;杜夏,硕士,研究方向:蜂业科研成果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