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范导式”语文教学的原则与应用

2019-09-27 06:41于伟军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愚公辩论笔者

于伟军

语文教学改革实践应基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要充分依托语文学科的特点及功能,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眼于培育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积极探索真正引发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新的教学范式。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真正发挥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教学方式。教师的主导作用绝不应该因为倡导学生的自主、主体而有所削弱。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另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以学论教,依学导教,范导相宜。

“范导式”语文教学在应用上要坚持恰当的原则,方能体现出它的魅力和效能。如何把握“范导式”语文教学的原则,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探讨。

一、“范导式”语文教学中“范与导”的关系

“范导式”语文教学中,“范”主要取其“示范、范例”之意,具有利于学习的参照性;“导”主要取其“指导、引导”之意,具有助于学习的启发性。

“范导式”语文教学中的“范”与“导”是相辅相成、相伴相生的。“范”利于“导”,“导”升华“范”,两者融为一体。“范导式”教学的价值指向是达成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动学习和高效学习。

“范导式”教学的方法是理性与反思判断力所使用的方法,对象则是知性的一切可能的经验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经验知识。

二、“范导式”语文教学课堂的主要表征

“范导式”语文教学的课堂,要能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和目的性的依据,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生成的真实性情境。要能为符合学生需求的,有利于目标达成的,科学合理、层次鲜明、导向明确的发展性任务的探讨,提供思想方法的范例和启发。要能运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多样的学习途径,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民主、开放、互动、多元化的有意义协商。要能促使师生有效地利用资源,引导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趋向系统和统一,学生的实际创造和应用能力得以内化形成。

基于“范导式”教学的内涵和语文教学的特点,“范导式”语文教学的课堂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范导式”语文教学的课堂是动态的、交互的。课堂的相互性和共生性鲜明,要追求“大语文”,要贴近生活,要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指向应用实践,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第二,“范导式”语文教学的课堂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性。师生合作互动、有意义协商,通过对范例的理解,引导学习者领悟相似情境的任务学习,有助于学生实现由此及彼的认同。

第三,“范导式”语文教学的学习过程将会突出对学习任务开展共性的思辨,探究内在规律,即事物的同类性、同根性、同源性、同理性、同缘性,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发展触类旁通的智能。

第四,“范导式”语文教学的课堂依托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眼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着眼于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着眼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发展,完成由知到会、由会到用的转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生成实践应用的创新能动性和良好素养。

第五,“范导式”语文教学的课堂,师生同为主体,教师要充分体现其有效组织、示范引导的作用,学生要充分体现其主体价值,做到平等开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范导融合,师生互动,共同进步。

三、“范导式”语文教学的原则与应用

“范导式”语文教学并不是完全摒弃传统语文教学,而是把语文课程的三个维度融会贯通,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范例,以引导启发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促進课堂的动态生成,促进学生的发展创新。

下面笔者以《愚公移山》为案例,探讨“范导式”语文教学在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一)适时:就是适合时宜,应时及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及时捕捉“范导”时机,该出手时再出手,也就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切不可顾左右而言他,更不能热热闹闹走过场。

笔者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在疏通文意阶段,就听到有学生小声说愚公真傻,我随即调整了原来的课堂预设,并引导学生说:“刚才老师好像听到有同学说了句‘愚公真傻。愚公究竟傻不傻呢?下面请大家自主梳理课文大意,有疑难处可以向我寻求帮助,并根据你的理解和判断来思考,愚公傻还是不傻。一会儿我们全班开展辩论,来探讨这个问题。”

从后来的教学和学习效果看,适时地介入“范导”,起到了实效。

假如我当时对那个同学的说法装作没听见,或给予简单的定性评价,甚至是批评,然后继续按照自己预先的设计开展教学,即仍旧侧重从字词意去解读文本,那么,学生的价值观就不能得到纠正,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范导”要适时,该出手时则出手,于此可见一斑。

(二)适情:就是适合实际情况和需求。首先要符合生情,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等实际情况。还要符合学情,就是要根据学习任务、学习情况的不同或者利用课堂生成而及时介入。“范导”要适合教育的发展、师生的发展,还要适合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以及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

在对《愚公移山》进行教学时,笔者开始要引导学生疏通文意,但在听到有学生小声说“愚公真傻”后,随即调整了原来的课堂预设,创设问题情景开展“范导”教学,这就是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其效果比原来预设的教学方式要好得多。

(三)适度:就是适当适量。在介入“范导”时,不能逞教师的一己之能,全抛谜底,而要恰倒好处,做到有留白,目的是起到点拨、增燃、助推和指引的作用。

在组织学生开展“愚公傻还是不傻”这一辩论时,笔者先告知了辩论程序和注意事项,并且针对发言的形式做了示范,如:我方观点是什么,因为什么,或者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或发现什么……”也就是明确了辩论的要求。

在辩论中,笔者时而给予点拨,时而给予一些引导,使辩论更加有序,但不对双方的观点给予定性的评价。

下课前,笔者对双方的辩论做了简要点评,肯定了学生们的表现,并指出了辩论过程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意见。

如果笔者参与过多,或者把自己预设的观点全部抛出,就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影响,甚至起到“负范导”作用。

(四)适用:就是符合主观、客观学习的要求,具有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导范”不能只有其形,而无其质;不能只有空架子,而无目的性和功用性;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立竿见影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了。

在即将下课时,笔者对双方的辩论做了简要的点评,肯定了学生的表现,也指出了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意见。但愚公究竟“是傻还是不傻”,本人没有明确表态,但却问了刚才那位小声说“愚公真傻”的学生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刚才的辩论,你现在选择支持哪方的观点?她回答选择支持“愚公不傻”的观点。从这个回答来看,笔者感觉这样的“范导”介入还是很有效的。

(五)适理:就是适合科学原理,适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导范”就要有正向引导,而不能误导。要考虑怎样的“范导”才有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具有启发性和鼓励性的评价和引导。

本课结束后,笔者临时预设并布置了这样一个课后作业:课文中的愚公,是寓言故事中的人物,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像愚公这样的人物存在呢?请大家回去搜集一下这样人物的故事,并简短地写出自己的评价。

这样的课后学习,既是课堂学习的延续,又是对课堂学习的实践和应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也蕴藏其中。

笔者在教后反思,这样的课后学习还是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也应该是适理的一种引导吧。

当然,这五个“适”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辅相成的。在“范导式”语文教学中,不求同时具备,但不可違背其一,这样才能彰显“范导”的特色和功用。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就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语言文字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趣味,教师通过科学和合理的示范引导,可以让学生真正感悟和领会语文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是说,“范导式”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助力学生的个体成长需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合作协商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目前来看,“范导式”语文教学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有人说教无定法,但笔者认为教应有法。在语文教学实践和探索中,“范导式”语文教学扎根于语文这块土壤,经过语文教师的培育,它必将茁壮成长;它拥有着迷人的魅力和诱人的芳香,经过语文教师的探索,它必将鲜活精彩;它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经过语文教师的创造,它必将促进师生共进!

(本文为2018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范导式教学的实践研究”的成果)

猜你喜欢
愚公辩论笔者
现代愚公
老师,别走……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谁更应当“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