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逸超
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是高考作文教学的重难点。不同形式、不同特点的作文题在审题方法、立意角度上各有不同。面对多种类型的作文题,不少学生在审题构思上往往不得要领。
为了保障考试的公平性和科学性,高考作文必然要在题目上有所限定。也就是说,命题人总会要求学生围绕某个话题、议题或者现象展开写作,而构成这些话题、议题或者现象的核心要素则是需要考生辨析的“概念”。以北京高考为例,2017年“说纽带”中的“纽带”,2018年“新时代新青年—談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中的“新时代”和“新青年”等一组概念,都属于本文所说的“概念”。因此,对概念的理解和审辨成了高考作文审题与构思的核心能力。学生写作备考的重点和难点也大多在对概念的准确理解、角度聚焦以及围绕概念的成文推进上。因此,本文将结合若干考题,探讨如何围绕题目中的概念进行审题与构思。
核心能力一: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准确理解和辨析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对于作文审题来说,能够清晰地解释概念,明辨它的内涵和外延,是审题之“本”。内涵是指概念的本质属性,外延则是符合概念属性的具体对象。
(2018年北京卷)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同学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
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相当多的考生被本题的价值倾向带跑了,起笔就开始唱赞歌,而忽略了议论文的基本审题步骤,即首先对“新时代”“新青年”这两个概念进行辨析。“新”的内涵是与过去不同,有“新”即意味着有“旧”。那么,当下的新时代和过去相比有什么特征呢?这就要思考“新时代”的外延即诸多表现了。“新时代”是“新”在时代的风清气正、经济腾飞,“新”在信息与科技智能的瞬息万变,还是“新”在这个时代充分尊重人的自由选择,为人们提供了多元发展的可能性?同样,“新青年”也可以“新”在很多维度上,比如,是具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开放的格局?还是新的使命与责任感?无论怎么理解,考生应该在文章中有所呈现。
相反,很多考生对“新”的概念的辨析极不明显,只是泛泛地举例说做到了新时代有创新、新青年需要奋斗或爱国,却没有想到这些品质其实放在哪一个时代都是可以的,那又如何称其为“新”呢?
在概念理解辨析的核心能力上,教师应训练学生对题目概念的敏感度,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学会对概念下定义;同时在对外延的理解上,也要避免泛化。
核心能力二:概念的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学生需要在解释或界定核心概念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说理,同时面对一个或一组抽象宏大的概念,学生在立意时需要把写作角度限定或聚焦在某个具体的解释之下,要学会将大的概念变得具体,将抽象的概念落到实处,这样文章的中心才不会游离。
(2017年北京卷)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考生在这道题中最容易步入的误区就是缺乏将如此大而抽象的一个概念加以落实,没有思考我要写的“纽带”到底是什么,从而使文章显得空洞或者杂乱。这都是缺乏从“小处落笔”的意识。
“纽带”是一个抽象的、具有比喻性质的大概念,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具体事物。“纽带”最主要的价值就是题目所呈现出的内涵:“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它能够凝聚人心、汇集力量。生活中“纽带”无处不在,故题目中“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暗示了考生应该从某一个具体的角度来化虚为实。明白了这一点,考生就可以写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各类国际合作组织所起到的勾连交通的作用;可以写民族文化、传统节日是连接海峡两岸人民的纽带;可以写民族精神是纽带,那些千百年来忠孝仁义、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的精神,凝聚和激励了一代代志士仁人,是广大中华儿女之间的纽带;还可以写语言文字是纽带,它联结古今,沟通中外……
(2018年西城期末)两名大学生利用长假,脚踩轮滑鞋,历时5天半从山东到北京,完成了一次长达五百多公里的“长途刷街”,实现了一个多年的青春梦。许多网友为其叫好:“有志者,事竟成!”“为轮滑带来正能量!”而一位交警则指出:“轮滑鞋代步上路,违反了交通法规,是不对的,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会受到相应处罚。”
生活中,类似的事并不鲜见,“好”的事可能是“不对”的事。而另一面,“对”的事也不一定都是“好”的事,比如符合校规的着装不一定是学生心仪的着装,比如书法家为了写出好字常常打破正确的笔顺以求艺术上更美……
不同情况下,不同领域中,人们对“对与好”的理解认识各不相同:“只有对的,才可能是好的”“无过便是功”“只要是好的,终会是对的”……你又有着怎样的看法?请以“对与好”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对与好”是一组辩证统一的抽象概念。考生完全可以基于自己的理解对二者进行解读,而解读的同时则必须将角度聚焦,如果无法明确“对与好”的领域,那么概念的外延便会散漫而失去意义。大体来说,“对”,是外在客观标准,符合规则、规律、秩序、道德、法律等的事物均可称其为“对”;“好”,是内在主观评判,是在工具、价值观、艺术审美等层面有价值意义的便可称其为“好”。因此,思路清晰的考生会问自己,我写的“对与好”到底是就规则领域而言,还是艺术领域而言。如果就“规则”领域来谈,考生可以有“好”要以“对”为底线,我们时常过度追求“好”,而忽略了“对”等立意。如果就“艺术”领域来谈,考生可以有只要是“好”的,终究会是“对”的;为了“好”,敢于突破对错的束缚;或者艺术领域只讲好坏而不讲是非等立意。
在概念的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的核心能力上,教师需加大学生对大而抽象的概念或者比喻象征类概念的审题训练,在界定概念的基础上,明确概念的外延,思考适合学生自己的小的立意角度。
核心能力三:围绕概念的成文推进
高考作文的评判,注重的是学生整体的成文能力,而如何将自己对概念的理解丰富成为一篇观点明确、认识合理、逻辑顺畅的完整文章,则是学生写作中的大难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不知道可以说什么和应该说什么。关于这一点,学生可以从概念解读、价值判断、表现和归因分析等角度进行分析和推进。概念解读是由概念内涵的界定生成观点,并结合例证分析论证。价值判断是针对概念的利弊、意义进行分析。表现和归因分析是围绕概念,生发出某个有现实针对性的议题,并列举表现,思考成因。
(2017年朝阳二模)眼下在一些学校、公司和公开场所的宣传栏里,常常能见到一个大大的“赢”字,特别醒目。其实如何理解“赢”,如何对待“赢”,如何“赢”,为什么要“赢”……却令人深思。
请以“我说‘赢”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赢”是一个极为宽泛宏大的概念,在概念的界定上,考生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从不同角度对“赢”进行多样性的解读。竞技比赛获得胜利是赢,商业成功是赢,获得权位和财富是赢,超越了同龄人和对手是赢,战胜了自我是赢,实现了自我价值也可以是赢……概念的开放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推进方式。
从概念解读的角度推进,考生根据自己对“赢”的界定,提炼文章论点。有的考生写道:“真正的赢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是一种内在自我的突破与超越。”有的考生写道:“可说到底怎样才算是赢呢?是成为百万富翁,抑或是高官厚禄?这些当然算赢,但我想说的赢,则是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只有自我的认可,自我价值的实现,才是真正的赢。”这类文章接下来的主要步骤,便是选取相应的素材对自己解释的概念进行论述分析。
从价值判断的角度推进,考生则可以针对概念的重要意义生发出若干并列或递进式的观点。比如写“赢是信念,对赢的渴望是推动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赢是人们进步的阶梯,但也会伤害人们。”“当人们过分想赢时,甚至会为了自己的胜利而不择手段,变得偏执,这终将害人害己。”這类文章接下来的主要步骤,便是选取相应的素材围绕“赢”的价值进行论述分析。
从表现和归因分析的角度推进,考生需能捕捉当下某个关于“赢”的社会现象,提出更有现实针对性的议题,并有的放矢地展开议论。如有的考生会关注到家庭社会“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现象,由此对教育领域违背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而急功近利求“赢”的表现和原因展开分析。有的考生则关注到当下青年佛系心态和丧文化的流行,人们对“赢”、对成功漠然,缺乏上进心,由此对这种现象的表现和原因展开分析。
这三种是从概念出发,成文推进的三种方式,但更多的文章是这三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在成文推进的核心能力上,教师还应多结合具体的作文题和范文帮助学生理清审题思路,总结一些基础性的成文推进方法,同时保证必要的写作练习和修改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