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作桨,徜徉大数据海洋—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的管理与应用

2019-09-27 07:53陈曦谭晓璇屠建波
中华环境 2019年9期
关键词:监测数据环境监测海洋

文 陈曦 谭晓璇 屠建波

提高海洋大数据的安全性、科学性和使用效率,掌握海洋发展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可为国家海洋战略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孕育了生命,极地冰川蓄积着大量淡水资源,大洋洋流调节着全球气候,近岸海域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主题。中国是海洋大国,海洋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资源,沿海海洋经济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条件和强有力的基本支持领域,尤其是十八大“海洋强国”战略提出后,中国海洋人锐意进取,积极投身于海洋发展事业,海洋研究与海洋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年处理量达9万余站次,目前已经累积了大量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海洋发展迎来了大数据时代。2017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懂得大数据,用好大数据,增强利用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不断提高对大数据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使大数据在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2018年4月13日,在海南省政务数据中心考察时强调,加快政府大数据平台建设是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迫切要求。善于获取、分析和运用大数据,是对社会管理人员的新要求;加强大数据管理,则是提升社会治理效率与质量的基本要求。人类活动不断向海洋延伸,海洋经济地位加速提升,海洋事业的发展必须在加强大数据监管方面率马以骥。

目前,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监管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无法满足各级管理部门在数据交互、数据共享的统一要求;二是后续数据分析应用的时效性、准确性有待提高;三是大量的海洋监测数据尚未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数据利用效率低下。大数据浪潮汹涌来袭,提高数据使用效率、科学性、人性化的要求愈加迫切,提升对海洋大数据的监管水平势在必行。

CNSphoto供图

建立包容性数据库

2014年,国家海洋局在“关于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要“做好监测数据处理与入库,实施科学化、专业化管理”,“完善贯穿于外业采样、分析监测、数据处理、传输汇交、综合评价等过程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质量管理全过程监督”。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海洋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积累了大量监测数据,但各级监测机构统计口径和方法不一,统计指标各异,统计过程中重复、交叉和遗漏等现象并存,不利于数据库的兼容并蓄,给数据库的整体监管带来一定的障碍。

为打破“九龙闹海”的格局,建立更具包容性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库,国家海洋局于2018年2月13日正式发布实施了《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量统计规范》(简称《规范》)。《规范》中对数据的统计管理实现了精细化,主要体现在细化到监测站位、监测参数、监测时间;根据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获取方式及特点,以时间和空间为基点,对统计指标进行多维组合,提出分层设计统计指标,满足管理者不同维度的统计需求;设计了科学合理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统计指标,管理者能够从海量数据中快速、有效地提取出关键信息,其在促进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规范化管理、支撑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任务评估及考核等方面,能够起到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技术保障作用。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规范》的实施为数据的统计提供了标准,为容纳更多的数据拓展了空间,要切实践行《规范》中的标准要求,规范作业流程,建立持续包容海量监测数据的数据库,为下一步推进数据共享和应用奠定基础。

完善数据共享机制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马忠玉提出,“数据层面要加快共建共享国家基础数据资源系统,以国家基础数据库共建共享为抓手,打破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近岸海域海洋经济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相比商业机构而言,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更加尖锐,出于信息安全性和相关法规的考虑,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几乎完全掌握在政府管理部门手里,形成了阻碍数据流通的“数据孤岛”。

要实现数据共享,首先应建立一套统一的、法定的数据交换标准,规范数据格式,使用户尽可能采用规定的数据标准,目前我国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国家的空间数据交换标准,该标准建立后,将对我国彻底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产生积极影响。其次要建立相应的数据使用管理办法,制定出相应的数据版权保护、产权保护规定,各部门间签订数据使用协议,这样才能打破部门、地区间的信息保护,做到真正的信息共享。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的程度直接影响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海洋科学和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在建立具有包容性数据库的基础上,要不断打破“数据孤岛”,完善数据共享机制,推进数据的集成和共享,让更多的人掌握已有数据资源,把精力重点放在对海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应用上。

提高数据使用效率

数据的价值在于能够产生业务价值,数据毫无疑问成为了一种越来越重要的资产。在更多部门掌握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后,倘若能将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分析,适当拓展其应用宽度和广度,海洋所能带来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将是不可估量的。

随着海洋开发热潮的不断掀起,不断探寻海洋经济发展的捷径,坚持海洋开发与保护并重,协调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引入生态模式已是大势所趋,按照海岸带不同区域,有针对性地打造特色鲜明的海洋生态经济体系成为共识。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要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政府加大智慧城市建设,数据价值挖掘正当时。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应用于智慧化城市建设,有助于形成城市依托海洋,海洋带动城市发展的新局面。

“浅尝辄止”无异于资源浪费,深度挖掘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着手:第一,数据的常规呈现,使用可视化的方式将海洋环境状况全面呈现出来,分析不同指标间的逻辑关系,以更加透彻、全面、系统的眼光看待海洋问题,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第二,数据的异常分析,对那些异常数据进行有目的的分析,探索可能存在的原因,为下一步的治理、修复等活动提供可靠依据;第三,数据的建模分析,由精通业务的用户通过合理的建模找出数据中反映出的问题,将其表征出来并最后回归到海洋管理工作中,形成决策,并不断优化管理手段。

确保数据保密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数据资源部负责人刘迎风说:“80%的数据掌握在政府手中,公共数据不仅要满足政府自身的共享需要,同时也要面向社会开放。但是各个部门开放数据过程中,很多数据不愿意开放,最大的压力就在于数据开放的安全问题。”

要确保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安全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严格限制数据使用权限,海洋监测数据库服务对象众多、架构复杂,要把好授权第一关;二是防止黑客攻击,安装安全防护软件,购买使用正版工具,做好数据备份,不给黑客以任何可乘之机;三是做好日常监控管理,加强管理者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更新升级管理软件和设施,防患于未然,决然胜于亡羊补牢。

《易·系辞上》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海洋事业处于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涉密信息不公开,公开信息不涉密”必然是这个领域常思常新的课题。

随着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监管已成为提高“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管控海洋”能力的重要抓手,提高海洋大数据的安全性、科学性和使用效率,掌握海洋发展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可为国家海洋战略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监测数据环境监测海洋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秦皇岛河口湿地环境在线监测数据应用研究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GSM-R接口监测数据精确地理化方法及应用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基于小波函数对GNSS监测数据降噪的应用研究
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月度监测数据(200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