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村孤寡、单身老年人口的激增,由于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劳动力的流动、老年人落后的思想观念等因素,导致农村鳏寡老人的养老保障需求普遍得不到满足,尤其是在经济救助、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方面需求严重缺失。要满足鳏寡老人养老保障需求,碎片化的举措和临时性的相关规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发挥政府满足农村鳏寡老人养老保障需求的主导作用,发挥社会满足农村鳏寡老人养老保障需求的协同和老人满足自身养老需求的自理作用,构建农村鳏寡老人的养老保障制度。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加速推进,有关权威机构预测,203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占比将成为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老有所养”是每一个劳动者在年老时最基本的愿望,该愿望的实现与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和谐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是任何一个国家不应回避的责任。然而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农村时发现,占人口一半以上的广大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仍然道路漫漫;当进一步研究人口老化现象问题时,可以发现农村中鰥寡老人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也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老人是指年龄达到六十周岁及以上的公民。①农村鳏寡老人是指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失去了老伴的老人。“鳏寡”一词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下》中的“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②“鳏”是指失去妻子的男性老年人,“寡”是指失去丈夫的女性老年人。而鳏寡老人家庭可分为鳏寡老人有子女,鳏寡老人无子女或者无赡养人员。
《礼记·礼运》的《大道之行也》③中有这么几句话,“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同“鰥”)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农村鳏寡、单身老年人口的激增,致使农村鳏寡老人养老保障需求问题突显,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深入探讨和研究我国农村鳏寡老人养老保障需求问题,进而寻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举措,对于中国现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对农村鳏寡老人养老保障需求问题进行研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路径之一。社会养老保险作为目前老年人首选的社会养老保障,却由于历史原因,农村鳏寡老人基本未参加,因此享受到的保障基本都是五保户制度保障。而近年来物价的上涨,医疗费用的虚高,加上各地方政府对养老政策执行不到位或者当地经济的落后,农村鳏寡老人养老保障问题现状堪忧。关注和研究农村鳏寡老人养老需求问题,设计鳏寡老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维护农村地区的社会和谐稳定,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二,对农村鳏寡老人养老保障需求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解决鳏寡老人养老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我国正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根据习总书记的中国梦思路,我们也将会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村鳏寡老年人养老保障体系,推进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推进鳏寡老年人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以更科学的社会保障政策应对农村老龄化社会问题,满足鳏寡老人对物质,精神、医疗的需求,提高老人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第三,研究和探索农村鳏寡老人养老保障需求问题,探讨鳏寡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养老保障需求,能够丰富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理论研究体系。农村老年群体有无养老保障,将会影响到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尤其是对鳏寡老人这种特殊类型群体的社会保障研究,有利于抓住重点,从而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理论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农村鳏寡老人养老保障需求的特点及问题研究
(一)需求特点
1、需求的多层次性
不论是马斯洛认为的人应该具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互爱的需求、自尊的需求和自我的需求五个层级,还是恩格斯认为的生存需求、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的三个层级,都认同了一条规律“人的需求是不断地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向多维发展的过程。”即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级需要才出现;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④同样,农村鳏寡老人的养老需求也一样具有层级性。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断推进,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老年人对养老保障的需求也逐渐由生存需求向普遍需求或者高层次需求转变。对农村鳏寡老人来说,在以前,养老需求就是解决温饱问题;而现在,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脱离温饱问题,转而追求更高层次,更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希望在医疗保健及精神慰藉方面获得更多的满足;也希望获得更多的经济补助,使其能够有能力享受更好的精神文化消费;更希望政府及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及医疗保健服务。因此,农村鳏寡老人养老保障需求呈现多层次性的特点。
2、需求的多样性
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老年群体生活水平发生巨大变化。由于家庭背景或者年龄、身体、心理因素,文化知识水平和经济水平的不同,使得鳏寡老人群体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基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需求既有物质层面的需求,也有精神层面的需求,具体应当主要包括经济保障、医疗保障、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四个方面。在经济保障方面,一般鳏寡老人希望能够保障正常的生活需求,经济状况好的更希望获得精神方面的慰藉;在生活照料方面,男性有的还可以干农活,所以更希望获得经济补助,而女性则更希望有人照顾。在照顾内容方面,与中低龄老人相比,高龄老人由于身体的衰老,更多的是希望获得生活的照料和医疗救助需求;当然还有与其他老人一样的精神慰藉需求。总之农村鳏寡老人对养老需求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研究过程中应该更多关注鳏寡老人养老保障需求的多样性。
(二)问题与分析
农村鳏寡老人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养老需求会具有多层次、多样性等特点。但是,我们通过调研归纳分析发现,农村鳏寡老人的养老保障需求普遍得不到满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鳏寡老人经济来源单一,经济收入低,甚至影响到其基本生存权益,对经濟保障需求大。经济收入的高低直接决定鳏寡老人的生活质量,也是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的基础性因素。对于农村鳏寡老人而言,由于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鳏寡老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自身家庭成员给予或自身劳动所得。 而养老保障金是各项养老保障制度给予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补助金非常有限,有的地方一个月最多只有百元,这与城市老年人的退休金收入是无法相比的,未来的生活堪忧。
2、各年龄阶段的鳏寡老人对生活的照料依赖程度不一样,年龄越大依赖度越高,对生活照料需求也就越多。究其原因,是由于家庭养老功能减弱以及社会养老保障事业进程缓慢,再加上农村经济的落后,子女不得不外出务工养家,更是加剧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缺失问题的严重性。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高龄鳏寡老人将是特殊群体中最脆弱的人群,其生活照料依赖他人程度高,其生活质量将取决于其子女的孝顺程度,若子女不孝,其生活状况难以想象。这种情况将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以及农村地区养老保障发展的滞后,更加突显。
3、农村鳏寡老人慢性病患者多,医疗保健服务需求量大。尽管农村新型医疗保险的推广,给广大老百姓带来医疗费用补助,很大程度上解决“有病不愿医”的问题,但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还有更为现实的情况是乡镇卫生设施有限,医疗服务水平不高,常常是“小病拖,大病扛”。这导致一部分老人的医疗保健得不到很好的服务,农村鳏寡老人身体健康情况令人担忧。
4、农村鳏寡老人长期得不到精神慰藉,易患“孤独综合症”,精神慰藉缺失严重。过去传统家庭以农业经济为主,子女在家务农,能够有精力陪伴老人,照顾老人;如今儿女外出务工虽然能够给家庭带来高于在家种田的收入,但与此同时,鳏寡老人精神慰藉缺失问题笼罩着整个农村家庭。这使得鳏寡老人因为长时间家庭氛围缺失和单调的生活,极易患上“孤独综合症”。
解决农村鳏寡老人养老保障需求问题的制度构想
针对农村鳏寡老人在经济保障、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养老保障需求方面存在的保障不足问题,结合其所特有的特征,本研究认为:显然不能仅仅依靠碎片化的举措、某些针对性的规定、某一些地方基层组织的努力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当从农村养老保障主体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多方着手构建综合的养老保障体系,以便满足农村鳏寡老人养老保障需求。
(一)发挥政府建设农村鳏寡老人养老保障的主导作用
政府始终是各国养老保障的主体,政府部门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为了解决农村鳏寡老人的养老需求问题,政府必须在其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便为满足农村鳏寡老人养老需求提供充实的基础保障。
1、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建立起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客观需求,只有健全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才能为农村鳏寡老人提供真正的保障。一方面现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老年人养老金的紧缺压力,为政府更好地向鳏寡老人等特殊群体社会救助提供了经济支持,满足了农村部分老年人养老的资金需求,但由于新农保的注重点在“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难以保证养老保障质量。本文认为,如果地方经济雄厚,建议在新农保的基础上完善相关规定,有步骤地提高鳏寡老人的救助金或社会福利,特别是高龄鳏寡老人的救助金和社会福利待遇,满足鳏寡老年人养老对经济救助的需求。另一方面除了关注老年人的生存问题以外,更要特别关注老年人面对的 “病”问题。为更好地满足鳏寡老人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本文还认为,必须加大对医疗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医院就医流程以及报销流程,积极培养专业医疗人才;应该积极开阔新市场,促进医疗保健服务提升,满足地方区域的老年人尤其是鳏寡老人的医疗保健需求。
2、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障的政策支持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政府应加大倾斜政策制定来扶持本地区农村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以面对农村老龄化带来的种种养老危机,满足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需求,尤其是要满足农村鳏寡老人的养老各方面需求。第一,政府应该为农村老龄化产业发展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针对农村鳏寡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特点,为农村地区养老提供安全、优质的老年产品和服务;第二,政府应该扶持针对老年人的社会组织发展,各种各类的养老组织可以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多样性;第三,严格规范行业准入机制,做到以市场配置养老市场资源为主,政府宏观调控为辅,共同推动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服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3、健全农村养老保障法律体系
我国已经初步建成养老保障法律体系网,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主。关于养老保障法律体系,一方面是关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内容上,目前只是在法条中规定了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并未明确赡养义务的具体内容。本文认为,应该对其具体内容进行修订与补充,使其具体化,以便更有效地保障农村鳏寡老人的养老保障权益。另一方面是尚未出台相应的惩罚机制,比如“常回家看看”写入了法规却没有相应的处罚条例,子女回不回家看望鳏寡老人,关不关心鳏寡老人都无相应法律惩处规定,这充分暴露了法律效力的低下。此外,针对我国现行的新农保和新农合政策的不足和层次过低的问题,尽快出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法》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法》,以满足整个社会关于农村养老保障的需求。同时,应该通过各种网络渠道或者下乡宣传普及老年人对保障法的认识,增强老年人利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益,满足自身的养老保障需求。总之,只有健全完善农村养老保障法律体系,才能够有效保证鳏寡老人对经济保障、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需求获得满足,为鳏寡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养老保障体制。
(二)发挥农村鳏寡老人养老保障的社会协同作用
1、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农村居家养老
中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严重,无论是哪个老年群体,人口数目都十分庞大。农村鳏寡老年人也是数量十分庞大,其无论是居住还是生活照料需求,都会需要政府提供巨大的人力、物力。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主要还是依赖家庭养老这种普遍形式,它是以家庭或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由老人自己或家庭其他成员对老年人提供衣、食、住、日常照顾等生理方面的需要。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尤其是在农村,“孝”文化为家庭养老奠定了思想基础。另外,家庭养老能给予老年人精神上的慰籍,这些也是决定家庭养老长期存在的因素。但是现如今家庭的日益小型化及劳动力流动,这种家庭养老方式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此,本文认为,要解决农村鳏寡老人养老保障需求问题,必须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农村居家养老。
农村社区建设和农村居家养老的建设与城市不同,城市是资源高度聚合,投入少量的基础设施就能够满足需求,而农村分散不易于形成聚合效应。因此,首先,农村社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应区别对待,可以优先在鳏寡老人密集地区投入大型养老保障设施,比如文体娱乐中心,卫生院,便民食堂;而对于老年人口不是十分密集的农村地区,可以建立小型的老年人活动中心,方便老人开展唱歌、下棋等娱乐活动;对于这一地区的医疗与其他服务方面可以开展上门巡诊、体检的保健就医,精神慰藉等服务,满足鳏寡老人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的需求。其次,加大对“孝”文化的宣传,同时配套建立宣传鼓励机制,以便引导子女孝敬鳏寡老人,营造出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
2、加强农村养老院、敬老院等养老机构的建设
过去,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普遍和养儿防老思想的阻碍,社会化养老机构发展缓慢。如今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农村社会受到巨大冲击,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农村鳏寡老人的养老需求人多量大。但是农村养老机构与城市养老机构相比,存在数量少,设施不齐全,服务水平低等问题。因此,加快农村养老院、敬老院等养老机构的建设和完善势在必行。首先,各级政府对养老保障机构的扶持政策要规范统一,以便吸引社会各界资源投入养老保障建设中来,尽可能地给予税收优惠,让其减少成本,最大限度地在农村地区兴办养老机构。其次,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高质量的,设施齐全的,服务水平高的养老机构。尤其是要针对鳏寡老人这一群体的养老保障需求特点,提高养老机构日常照料、医疗护理等服务,确保老年人能有一个安乐舒适的晚年生活。再次,要积极探索农村地区管理职能的转变,构建农民综合服务平台,尤其要加大对管理人员和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的培训,认真贯彻和落实养老机构建设。最后,还要逐步建立起农村养老机构的资质评估机制和系統,加强监督管理,坚决取缔不合格、不达标的养老机构,确保养老机构安全正常持续运行。
3、引导志愿组织、互助会和社会组织发挥作用
“孝道、互助互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代社会兴起的互助会,志愿者或者社团组织无不彰显着美德之气,并形成了一股暖流温暖着每一个获得帮助的社会成员。因此,要满足农村鳏寡老人养老保障需求,尤其是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多层次多方面需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志愿组织、互助会和社会组织的作用。众多研究表明,这些爱心在农村鳏寡老人的生活中可以大有作为。志愿组织可以陪伴鳏寡老人,可以帮助排解老人心中烦闷,可以倾听老人们的苦衷;还可以为鳏寡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如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各地基层管理人员可以组织村中年轻人或学生组成志愿者,帮助照看鳏寡老人;也可以组织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年人的互助组织;也可向外请求比较专业的医疗志愿团队到村中给鳏寡老人提供健康医疗指导。如果能够很好地组织志愿者照护老人,必定会很好地满足鳏寡老人的多层次养老保障需求。
(三)发挥老人满足自身养老需求的自理作用
要满足农村鳏寡老人对养老保障的需求,不仅仅需要从政府、社会、家庭角度建设,鳏寡老人本身也应发挥其自理作用,以满足其养老需求。
匈牙利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卡尔·波兰尼的嵌入理论认为,“个体行动者是嵌入于具体的、当前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这种情况下,社会个体会做出符合自己目的、实现自己愿望的选择。”⑤美国学者格兰诺威特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社会嵌入理论应⑥寻求“社会化”的平衡,“只有在社会结构和个体之间适度融合、互补的条件下,才能在复杂的、动态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达成既定目标。一个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老年人也不例外,还需要继续社会化。这主要是源于老年人将面临空巢、疾病、丧偶等风险和威胁,还将面临角色转变后产生的寂寞感和面临经济危机而产生焦虑感等心理问题,这需要老年人通过社会嵌入实现社会化,学习新角色,获取帮助,适应新生活”。要做到这一点,本文认为,农村鳏寡老人自身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做改变。第一,转变养老观念,让自己认同并融入社区、机构养老。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以及现代生活的转变已经让部分家庭没有太多精力和时间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尤其是外出务工的子女。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只能进入社区或养老机构才能获得养老的保障,此时就需要老年人自身调整心态接纳社会养老,调整心态,融入其中,快乐的生活。第二,培养自我养老意识,提高自理能力。农村鳏寡老人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无疑是一个家庭的财富,可以说当一个老人能够做到自理,这将让子女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工作,而这点是其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决定的。第三,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身体条件允许的鳏寡老人,可以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劳动,既可以有收入又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每天过得又丰富充实。只有充分发挥老人养老自理能力,才能让其过上有价值的生活。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为我国到本世纪中叶建立完善的符合中国实际、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更高水平社会保障体系指明了方向。建设更高水平社会保障体系,更要将农村鳏寡老人的社会保障列入其中,“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同“鰥”)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注释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2015年(修订),第二条。
② 此语出自《孟子·梁惠王》。
③《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④ 马斯洛、恩格斯需要层次理论。
⑤ 卡尔·波兰尼,匈牙利,嵌入理论。
⑥ 格兰诺威特,美国,社会嵌入理论。
参考文献
[1]戴稳胜.农村城镇化进程中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研究[J].管理世界,2015.(9).
[2]曹杨,徐向文,王一笑.空巢老人养老需求与代际支持的比较分析[J].调研世界,2016.(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2015修订).
作者简介
曹晓燕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人文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