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猛 温小雨 王春玲
摘要:在对国内外“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探讨的基础上,介绍了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经验和做法: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大纲、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完善课程考核方法、改进教学评价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并且提出了改革中面临的挑战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器官系统;课程整合;基础医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16.002
文章編号:1006-1959(2019)16-0005-03
Abstract: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organ system-centered" basic medical curriculum at home and abroad, th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basic medical courses in 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introduced: by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integrating the syllabu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s, Improvement of curriculum assessment methods,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other measures have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and put forward the challenges and efforts in the reform.
Key words:Organ system;Curriculum integration;Basic medicine
随着当代医学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现代医学教育要求变得更加严格,整体医学观、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备受关注。而传统的医学基础课程体系以学科为中心,遵循三段式教学模式——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通过人为的学科划分对医学知识体系进行重新的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医学知识体系。在医学高等教育中呈现以下问题:一是使医学生的基础知识与临床学习相互独立,临床与专业学习不能融会贯通;二是课程体系存在部分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整合基础医学课程,即按解剖、生理、病理、疾病的临床表现将某一系列相关的器官系统,乃至诊断和治疗原则综合起来组织课程[1],能够将孤立的课程系统化,减少交叉学科的重复学习,使学习更易融会贯通,加强临床思维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显著提高教学效果。美国哈佛大学在1987年较大幅度的改革了医学课程,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互融合,形成了“人体形态科学”等9个整合课程模块[2]。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医学院校协会致力于推行“医学院校培养目标研究项目”,将“以器官系统或以问题为中心”的多学科的综合课程[3]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在参考国外课程整合经验基础上,国内一些医学院校如中国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等,从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开展了基础医学课程的整合。2014年国家教育部发布《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推进临床课程与医学基础课程之间的整合,提升医学生临床实践与思维能力,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器官系统模式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2015年起,广西中医药大学根据本校教学实际情况,对基础医学课程进行了整合。为进一步总结课程整合经验,改进教学工作,现将其广西中医药大学医学教育改革的经验和存在的困惑作出一些交流探讨。
1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经验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要求以人体器官系统为基础,重新组建了学科中的医学基础知识,深入剖析形态结构与功能、微观与宏观、病理与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建立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深入关系,从而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基础课程与临床医学课程的联系,使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技能同步发展。广西中医药大学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大纲、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完善课程考核制度、改进教学评价等措施,努力推进“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1.1淡化学科界限,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作为一种文件对教师教学具有指导意义,以器官中心课程整合的第一步便是要对教学大纲进行重新设计。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的基础上,细化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课程间既要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衔接,同时也避免重复或者遗漏。并充分考虑各门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的作用和地位。2016年,学校教务处将内科部分课程(消化系统疾病)整合成“消化系统整合课程”。在明确了课程设置后,着手进行教学大纲的编写。教学大纲以器官系统知识体系为主线,将基础知识与专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符合专业培养的目标。此外,教学大纲的编写要体现课程内容之间的分工,处理好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对重复的知识进行技术处理,例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释,重点知识与一般性知识要做好课时的分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大纲的设计,从范围和层次可以是多样的,不同的医学院校教学大纲的设计模式各有差异。例如广西医科大学依据“形态到功能、正常到异常、疾病到药物治疗”的模式,在各个不同的基础学科及基础与临床学科进行有机结合,着力于课程体系结构建设,形成了以能力培养为目的得主线工作,分层次、分模块、相互衔接科学系统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教学体系[4];大连医科大学采用“以器官-系统为导向(OSO)”的跨学科整合的课程模式,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构建卓越医师培养的基础医学循环系统整合课程模式,将传统的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学科中的循环系统教学内容进行整合[5]。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在教学大纲的设计中,吸取了其他医学院校的成功经验,遵循以器官为单位,纵向整合原则,例如在《医学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大纲的设计上,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部分基础医学主干课程按器官系统进行整合,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以人体器官系统的模式逐一进行教学;同时在实验教学方面,将部分形态学或功能学课程整合,将生理学的“正常血压的调节”、病理生理学的“失血性休克”、药理学的“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血压的影响”等关联密切的课程整合成一个实验,既节约实验动物和其他开支,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减少课时数。这样“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大纲能够做到紧扣培养目标,使学生学到的医学基础知识“实用、够用、适用”,更有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的与分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2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促进交流合作 教学团队是指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合理的资源配备下组建优势互补的教师群体。医学课程的整合融合了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优秀的教师队伍和良好的交流与合作是课程整合成功的保证。加强教师团队建设,首先要求授课教师具备全面、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同时亦需要具备先进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善于引导和交流,启发学生思考,不仅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思维。其次,教师团队成员要加强沟通交流,让教学内容以系统化的模式出现,同时教学团队也要像人体器官系统一样协调运转,而不是过去在“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下,各个授课按学科体系分工,各自负责自己的学科教学内容,导致出现知识孤立,或者造成部分环节的知识点遗漏、重复。再次,教学团队建设也应该遵循“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要向在课程整合方面有着成功经验的教学团队学习,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改善自身教学团队中存在的各种短板。
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许多医学院值得借鉴的做法。例如锦州医科大学组织有关的专家对教师进行定期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培训,通过公开课和教学讲座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授课水平的提高[6]。大连医科大学建立循环系统教学团队,由来自解剖学、生物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专业的教师组成,通过多次集体备课、试讲、讨论及全程听课提高授课水平。其次,对 PBL 带教导师进行分层次、阶段式、多角度培训。广西中医药大学在原有基础医学教研室的基础上,打造了一支全新的教学团队,成员包括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学科和领域 ,实现了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使理论与实践双向发展。同时,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途径,加强团队学习,在一段时间实践后,也取得了良好成效。
1.3完善课程考核方法,推行形成性评价 课程整合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团队的建设,更关键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能鼓励学生融会贯通学习,是对课程学习效果的强化和检验。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考核,以期终考试方式为主,侧重于对知识点的考察,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是指要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放在首要位置,在学生的考核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避免高分低能。因此,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全面的关注和反馈,发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足与缺陷,要及时指导、纠错,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调整。
广西中医药大学2015年制定了《形成性评价实施细则(试行)》和《关于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形成性评价相关工作的意见》等制度,逐步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学业全过程评定体系,开展了学生学习成绩形成性评价。学校规定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60%,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基础医学课程形成性评价涵盖了期中考试、单元测验、作业、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课堂表现和出勤率等环节,注重对学生的实验和在课堂讨论课中的表现。学校建立了由南方医科大学开发的医学类课程试题库,建成了“考易”考试平台,支持在线考试,实施教考分离。在考试命题的设计上,提高综合性、开放式试题的比例,减少识记性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串联能力和发散思考的能力。同时通过双向细目表设定知识点、题型、难度和来源等组合参数,保证考试命题的科学合理。
1.4以学生发展为导向,改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反映课程改革成果的最客观依据,能够直接体现课程整合中的优势与短板,左右课程整合进展。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改革中,不仅涉及教学内容改革,还包括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授课技巧,同时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相关内容,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评价内容过多注重学科对教师的评价,评价的导向是“教师教得好不好”,以“器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评价的导向是“学生学得好不好”,以能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根本原则。
广西中医药大学设置教育评价与质量保障中心,实施了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课堂教学三级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等,建立了教学评价长效机制,通过督导听评课、学生网络评教,以及召开学生座谈会、走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等,系统收集学生对教学工作的评价和建议,并将其整理分类,并加以分析,及时向學校、有关部门及个人反馈,做出答复。
2总结与展望
长期以来我们坚持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医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很不利的,学生的发展需要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培养应对问题的能力和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整合的提出并不是多学科课程的简单压缩,而是根据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的原则进行相关知识重组,强调了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实用性、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为教学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为将来学习临床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有了极大的提升。
总之,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体现了多学科知识间的有机融合,是目前国内外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主流与趋向。广西中医药大学通过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整合,淡化了学科界限,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性、综合性与协调性,删除了陈旧、“机械”的内容,将机能学科知识点融会贯通,易于学生掌握与记忆,提高了学习效率与整体教学水平。但是在改革中也面临着几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一是通过对相关课程内容的整合,增加了学科间的系统性,但却导致减少了原课程的基本知识点教学时间,需要学生在课后结合病例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同时做好对相应的基本知识点的课前自主预习、课后复习等工作,因而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自觉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由于打破了学科间壁垒,增加了课程中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病例的有机结合,因而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国内目前仍缺乏课程整合的权威教材;四是整合课程教学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等。因此,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医学教育同仁的不断的努力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大朋,美国五所医学院校整合课程实施的比较分析[D].复旦大学,2012.
[2]司道文,张宇新,杨林,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醫学基础课程整合“三步走”的改革探索及设想[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14):2238-2240.
[3]向琳,董志,徐晨,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模式探讨[J].医学与哲学,2015,36(23):72-75.
[5]黄敏,覃庆洪,谢小薰,等.基于器官系统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2):119-120.
[6]张宏颖,李华,郝立宏,等.以器官-系统为导向的基础医学循环系统整合课程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75-76.
收稿日期:2019-4-12;修回日期:2019-4-25
编辑/肖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