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李玉珍:入党七十载 白首证初心

2019-09-25 06:14宁小倩汪佳
当代党员 2019年16期
关键词:德惠江北区江北

宁小倩 汪佳

李玉珍 图/江北区委老干局

7月16日下午2点15分,市委党校主报告厅。

90岁的李玉珍昂首挺胸,站在主讲台前,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的第一个报告人出场。

头天晚上,李玉珍失眠了……哪怕最后一刻,她都不知道自己是否准备好讲出当年见证的苦难。

李玉珍深吸一口气,面对着台下的听众,语调提高了几度:“我叫李玉珍,是江北区的一名离休干部,今年90岁,党龄71年。”

在台上,李老精气神十足,说出的第一句话,就赢得现场听众一片掌声。

李玉珍的一生是激荡起伏的一生——

17岁投身革命,是川东地下党成员,参加过学运、工运和地下武装斗争,经历“11·27大屠杀”,渣滓洞、白公馆里的许多烈士都是她的战友;新中国成立后,在市妇联、市委党校工作,作为党代表参加过全市第一、二、三次党代会,1986年在江北区干果公司离休至今……

7月底的一天,记者走进了李玉珍老人的家,看到的并不像一张已步入耄耄之年老人的脸。老人脸上写满沧桑,眉宇间却透出一股从容和坚毅。

“是她在我心里播撒了共产主义的种子”

敲开李玉珍的家门,老人便连忙招呼我们喝茶纳凉:“外面天气热,辛苦你们,茶已给你们沏好了。”

老人满头烫染了黑色卷发,纹了淡淡的蛾眉,身穿深蓝色连衣裙。

是的,这是个精致的老人。即使已90岁高龄,一个人独居,也气质优雅、体态轻盈,家中收拾得整洁敞亮。

老人从卧室拿出几大摞相册,她看着这些泛黄的黑白照片,模糊的记忆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1929年,李玉珍出生于重庆渝中区南纪门一个贫苦家庭。父亲在餐馆打工当厨师,母亲在家里做绣花鞋来卖。虽说家里是卖鞋的,但她自己常年赤脚。为了生活,她和兄弟姐妹往往要去江边挑水来卖。

直到15岁那年,还没有进过学堂的李玉珍,参加了女青会识字班。在这里,她遇见了改变自己一生轨迹的人。

原来,班里一位姓杨的女老师是共产党员。杨老师平时在新华社办事处上班,空余时间,她便到女青会识字班给李玉珍她们上课,不仅教学生们读书识字,更是教给了她们共产主义思想。

“杨老师告诉我,穷人并不是生来注定贫穷,而是要学会抗争,改变不公的命运。”在杨老师的帮助下,李玉珍而后就读于地下党创办的民建中学。

李玉珍心里共产主义的种子在开始慢慢萌芽,随着对共产党了解的深入,那颗种子也渐渐长大。

1947年,“六一”大逮捕惨案发生。作为学运骨干,李玉珍成了国民党的监视对象,组织上安排她加入了川东游击队。她成为一名交通员,主要工作就是为游击队送信。

从泛黄的老照片,可以看到青葱岁月的李玉珍,有着圆圆的脸庞,梳着乌黑的辫子。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18岁的女子,要肩负的使命和面临的危险。

川东游击队主要集中在梁山、大竹、达州等区域。传递信息,白天容易被敌人发现,李玉珍往往是夜里走路。从一座山翻到另一座山,常常一走就是十几个小时。饿了,就吃些自带的玉米粑粑;运气好的时候,会有沿途的老百姓送一些吃的过来;而更多时候,李玉珍常常会饿肚子。

除了劳累和辛苦,一路上的凶险更让人揪心。

夜幕漆黑,李玉珍走在深山老林里,常常听到“呱呱、叽叽”的声音,她也不清楚是什么野兽,只知道离自己很近。但肩上未完成的任务让她不得不克服恐惧,思考对策。

于是,李玉珍搬起石头,放在自己周围,并用木棍连连敲打。听着嘶吼的声音越来越小,她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现实往往比電影情节更惊险,李玉珍记忆尤深的是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一次,李玉珍得到消息,敌人即将包围附近山上的游击队。为及时通知游击队转移,她和队员们急中生智,为节约时间,索性直接从山林里运木头的伐道一路滑下去。

队员前后之间,牵着绳索,以防滑偏。

到达山下时,李玉珍的双腿已被伐道上的石头、树枝等划破,裤子染上了血色。

游击队撤出后,敌人以为游击队还在山上,结果成了自己人打自己人,这让在远处山上观望的游击队员们大笑不已。

“提起那保安队,硬是怄死人,架起机关枪,比起中正炮,糊里糊涂惊惊慌慌整它几百炮……”李玉珍对着我们唱起了当年的这首歌,仿佛跟当年和敌人斗智斗勇获胜的喜悦心情,并无两样。

“面对这200多具革命烈士遗体,我不是怕而是恨”

“太残暴了,怎么下得了手啊,都是自己的同胞……”说起震惊中外的“11·27大屠杀”,李玉珍不由得眉头一皱,语气仍旧愤慨不已。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南京,国民党特务便开始分批屠杀狱中革命志士。

11月27日,重庆解放在即,国民党反动派逃跑前,对囚禁在白公馆、渣滓洞等监狱的革命者进行了大规模屠杀,制造了“11·27大屠杀”。

李玉珍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抵达现场的那一幕——

无数同志的鲜血染红了曾经的炼狱,一片硝烟中,残壁断垣上到处是同志们的遗体,鲜血长流。

李玉珍回忆,当时自己擦了擦眼角的泪,来不及悲伤,她要立马投身到工作中,负责接待烈士家属和遗体认领工作。

同志们的遗体横七竖八地摆放着,面目早已血肉模糊,前来辨认烈士的家属掺杂着绝望与希望。

李玉珍印象最深刻的是刘德惠烈士的家属。

这天,李玉珍领着刘德惠的妻子,在现场寻找刘德惠的下落。然而烈士的遗体早已面目全非,无法辨认。

挨个查找的过程中,刘德惠妻子突然惊声一叫,她指着面前一个双手向后翻转俯臥着的同志。

“这好像是我丈夫的手,麻烦你看看他里面有没有穿着一件灰色毛衣,上面是否绣着花?”刘德惠妻子紧张了起来。

李玉珍赶紧一层一层解开烈士的外衣,当看到那件绣着花的灰色毛衣时,烈士家属“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嚎啕大哭了起来……

在现场,李玉珍还看到战友们留下来的遗书——

革命志士白深富写道:一朵花凋谢了,但是更多的花将要开放,因为它已变成下一代的种子。

革命志士车耀先写道:喜见东方瑞气升,不问收获问耕耘。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

这三天三夜的守候,让李玉珍对于中国共产党有了更加透彻的认识和体悟,当时的李玉珍入党也就一年多。

1948年2月,李玉珍加入中国共产党,烈士蓝蒂裕是她的入党介绍人。1949年,她回到重庆主城,做起联络员工作,组织上安排她与谭正伦一起照顾江姐的儿子彭云。

“不要说是江姐的孩子,就算是其他同志的孩子,我也会照顾好。”李玉珍说,自己外出完成联络工作后就回到住处,和谭正伦一起照顾包括彭云在内的两个孩子。

李玉珍指着年轻时的自己 图/江北区委老干局

正是这样的人生经历,让年轻的李玉珍,很早就读懂了中国共产党的这个名字重如千钧。

……

“后来,有人问我在屠杀现场怕不怕,我不是怕而是恨,恨的是国民党的暴虐行径。这些都是和我有着共同信仰,曾经生死与共的战友,他们就是我的亲人!”李玉珍说。

“要多想我能为组织做什么,而不是老想着组织能给予我什么”

“李婆婆身体特别硬朗,走起路来,比我们年轻人还厉害。”江北区委老干局工作人员高洁说,从李玉珍家走到江北区委老干局,要经过一个坡度很陡的弯路,自己常常走几步就累得气喘吁吁,90岁的老人家却走得闲庭信步。

李玉珍如今90岁,只进过两次医院,一次因为胆结石,一次因为高血压。

这次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巡讲总共有20场,对老人家的精力和体力是不小的考验,但她没多想就同意了。

“作为一名党员,要多想我能为组织做什么,而不是老想着组织能给予我什么。”李玉珍感叹说。

对李玉珍来说,从初心种下的那一刻起,她就用自己多年的工作和奉献践行誓言。

新中国成立后,李玉珍被安排到市妇联工作。当时,重庆入驻了许多兵工企业,李玉珍主要负责重庆主城各兵工厂的妇联工作。她走进工厂,成立家属委员会,让奋斗在生产一线的工人们无后顾之忧。

而后,李玉珍先后在重庆市委党校、重庆市江北区供销社和江北区干果公司工作,直至1986年离休。

退休后,李玉珍离休不离党,连续23年担任江北区供销社老协主任和区改制企业离休党支部书记,成了老伙伴们的“服务员”。

“我带领的支部,可以说是全市最特别的一个支部。”李玉珍说,原来,江北区改制企业离休党支部是全市唯一一个全部由离休老干部组成的支部,支部成员平均年龄达89.4岁。

虽然同志们年岁已高,但在李玉珍的带领下,组织生活开展得丰富多彩。江北区委老干局每月的政治学习,这个支部能来参加学习的老同志都是最积极的。

“不少同志都是在家人的陪同下,前来参加支部活动的。”李玉珍说,有个同志,因为患了喉癌,说不出话,每次就用笔和纸跟大家交流,学习起来非常认真。在她的影响下,2009年,时年78岁的老同志方罗云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除了日常学习,李玉珍隔三差五都会去看望支部的同志。每次老干局去慰问老同志,她都主动要求参加。

“她去比我们效果还好,因为他们早已建立了革命友谊。”高洁说。

年轻时经历的大风大浪,李玉珍鲜少提及。如果不是有一次“说漏嘴”,江北区委老干局不会发现,原来身边就有着这样一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典型代表。

一次,江北区委老干局组织离休老干部祭奠“11·27大屠杀”烈士,出发前,李玉珍对局长张定敏说,她今天要去看望老战友了。局长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老人家年轻时是川东地下党成员……李玉珍的传奇故事,才浮出水面。

李玉珍说,比起牺牲的革命烈士,自己的经历算不了什么。她给外孙女取名为付予,希望她懂得付出,懂得给予,懂得感恩共产党为人民创造的幸福生活。

如今,90岁高龄的她,还力所能及地照顾一位独居的邻居……

猜你喜欢
德惠江北区江北
江北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百岁画家王德惠:永远绽放生命的激情
相逢是缘
——重庆市江北区老年大学校歌
重庆市江北区寸滩实验学校
江南的水与江北的沙
一个和雷锋握过手的老兵:记庐江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王德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