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蓝”背后的“智慧大脑” 文 ︳边际

2019-09-25 06:13
当代党员 2019年17期
关键词:数据系统王军污染源

炎夏刚过,随着秋冬季的到来,多雾、少雨、静风、逆温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加重,空气质量形势将变得更加严峻。面对种种不利因素,在生态环境部门作出不懈努力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参与的同时,一个个大数据智能化系统也纷纷投入“蓝天保卫战”的战场,为空气质量的长效改善保驾护航。

在两江新区,“智慧工地”现代智能信息平台通过采集PM2.5、PM10、噪音等相关环境数据,能够对当日空气质量进行在线监控和实时预警,从而有效降低环境污染的发生。

在北碚区,106个大气监测点遍布全区,构成了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预警体系的前端采集板块,将大气的监测触角延伸到村社。

在梁平区,14套在线监测设施和38套视频监控设施组成了一个“环保天眼”,实现了对全区污水处理厂和重点排水企业24小时全方位监督……

这些大数据智能化系统,让重庆生态环境实现了从经验治污到精准“智”污的转变,做到了“用数据分析” “用数据决策”“用数据调度”,成为环境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智慧大脑”。

2019年1—7月,重庆主城区优良天数186天,同比增加3天;其中优65天,同比增加10天,为2013年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最好水平。来之不易的“重庆蓝”,既是一线“蓝天人”努力的成果,也离不开“智慧环保”的助力。

“数据舱”

8月7日下午,重庆大气环境监测走航车从九龙坡区白市驿站点出发,回到了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这辆长6米、宽2米、高3.5米的走航车停在路边,一眼望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打开车门后,一个数据不断变化、累积的世界,便呈现在眼前。

在走航车内的展示屏上,记者看到,激光雷达画面不仅展示出走航车的行车轨迹,走航区域的空气数据也在同步更新,技术人员根据数据变化、污染团颜色深浅等,就能初步判断这一区域的空气情况。

“走航车内有一台在线VOCs(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仪、一个风廓线雷达和一个颗粒物激光雷达。这些设备能够在走航过程中,快速捕捉并记录空气质量中的各项数据,这些海量数据能为我们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依据。”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室技术人员赵洁介绍。

实际上,重庆大气环境监测走航车的投用,只是重庆市大气环境大数据系统建设的一个缩影。

为了不断增强大数据智能化服务环境管理能力,持续推动数据资源整合共享,2018年,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建成全市一体化大气环境大数据系统,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智能化支撑。

对于大气环境的工作人员来说,大气环境大数据系统就是一个“数据舱”,它采用多源异构知识提取技术,动态融合监测、执法、审批、治理措施、气象、交通、市政、工地、餐饮、工业、空间等内外数据,通过数据清理、整合、加工、入库,为大气环境综合分析和共享应用提供丰富的数据基础。

通过大气环境大数据系统的大屏子系统、监督管理子系统、移动巡查端子系统的联合应用,能够实现空气质量、涉气源清单管理、治理措施项目台账、目标考核等管理功能。

动态析因

和赵洁一样,北碚区蓝天办工作人员吕真也真正感受到大数据智能化的好处。

不久前的一个周末,吕真吃完午饭,随手打开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预警体系的移动端APP,发现龙凤大道出现焚烧现象。

通过该系统,吕真赶紧通知当地社区网格员,并在手机上持续查看现场情况。网格员获取信息后,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将火源扑灭,整个过程不到8分钟。

从事环保工作多年,吕真觉得,比起这些看得见的硬件设备,那些看不见的大数据算法,更为神奇。

“如果PM2.5和PM10以同样趋势上升,则很有可能是扬尘导致,预警系统便会提示重点关注报警区域内的工地,工作人员也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前往监测点周边,将污染影响尽快降低。”吕真介绍道。

北碚区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预警体系的大数据算法,从侧面反映出重庆市大气环境大数据系统的动态析因能力。

大气环境大数据系统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能用数据推导问题,找出重点症结。它能通过绘制大气环境污染地图,动态反映空气质量,分析AQI、污染因子时空演进趋势,从站点、区域多维度深入开展监测数据趋势分析、排名分析、占比分析、对比分析、同环比分析,生成問题线索。

与此同时,大气环境大数据系统还汇集了全市工业、交通、生活、扬尘、锅炉等污染源基本信息与排放信息,建立污染源动态台账,并结合重庆区域的污染源分布,动态建立污染源与监测数据的相关性分析,找出污染特征,动态追踪疑似污染源,指导区县现场巡查和工作调度,有效开展精准治理,实现快速定源。

精准施策

2019年4月18日,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室技术人员王军一大早便跟随走航车从市局出发,前往白市驿站点进行数据监测。

当走航车行至白市驿镇牟家村附近时,王军注意到,展示屏上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污染源。

对应展示屏上的地图,王军和同事们很快就确定了污染源的位置。

原来,当天早上8点多,白市驿镇牟家村一家材料公司发生火灾。火灾发生后,周围的空气质量发生了明显变化,这种变化,第一时间呈现在王军所在的走航车内展示屏上。

了解到情况后,王军和同事们第一时间将监测到的空气质量数据提交给相关部门。

作为一名长期在大气环境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对于大数据智能化在生态环境领域里的精准施策能力,王军深有体会。

2018年底,渝中区生态环境局向市局反映,该区秋冬季节颗粒物污染情况比较严峻,空气质量较差。

接到问题反映后,王军和同事们利用3D可视型激光雷达,以渝中区一个制高点为中心,在半径五公里范围内,扫描到几个污染源。

“我们把这个监测结果通报给区县部门,市局相关部门还针对具体问题召开视频调度会,动态指导区县的现场巡查和工作调度。”王军说。

在重庆生态环境领域,大数据智能化的网络越织越密,这些平台促进了生态环境信息的互联互通,基本形成了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服务开放的工作格局,为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提供了强大支撑。然而,要从根本上改善空气质量,也不能单单指望这些“智慧大脑”,还需要政府、企业、公众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才能实现空气质量更优,生态环境更美。

猜你喜欢
数据系统王军污染源
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
我要好好来欣赏
可爱的小丫丫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Spark的高速收费站大数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物联网数据系统
基于污染源解析的空气污染治理对策研究
十二五”期间佳木斯市污染源排放状况分析
非均匀采样数据系统的新型模型描述方法
Impacts of ice cover on local scour around semi-circular bridge abu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