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为主治疗落枕23例

2019-09-25 06:08王锦
科技视界 2019年21期
关键词:董氏奇大白针法

王锦

【摘 要】[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配合TDP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落枕患者进行针刺董氏奇穴配合TDP治疗。[结果]治疗23例,治愈17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65%。[结论]针刺董氏奇穴配合TDP治疗落枕效果明显。

【关键词】落枕;董氏奇穴

中图分类号: R246.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1-0217-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1.101

Dong Shi Qi Acupoint Mainly Treats 23 Cases of Stiff Neck

WANG Jin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school hospital,Chengdu Sichuan 61004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at dong shiqi point combined with TDP in the treatment of stiff neck.Methods:23 patients with stiff neck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t dong shi qi point and TDP. [Results]23 cases were treated,17 cases were cured,5 cases were improved,1 case was ineffective,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65%.[conclusion]Acupuncture at dong shi qi point combined with TDP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stiff neck.

【Key words】Stiff neck;Dong shi qi cave

落枕,亦称失枕。是临床多见的颈部软组织损伤疾病之一。大多因为睡眠时姿势不当,醒后突然出现颈部酸痛不适、活动受限,俯仰转动不灵,严重者疼痛延及侧肩、背及上肢,笔者在临床中应用针刺董氏奇穴配合TDP治疗落枕,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23例,均为我科门诊经诊断为落枕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年龄18~50岁,男14例,女9例,病程1~3天。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患者急性发病,无外伤史,患者颈部一侧出现酸胀疼痛,活动明显受限,活动时疼痛加剧,严重者向一侧胸前、上肢及背部放射。患者均排除颈椎病等其他疾病。

2 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取穴:董氏奇穴重子穴、重仙穴、灵骨穴、大白穴。左病右取,右病左取。取健側重子穴、重仙穴,患侧取灵骨穴、大白穴。用较轻的手法快速针刺进针,留针30分钟,留针过程中嘱患者活动颈部,TDP治疗对准患部,温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1~3次。3天后统计疗效。

3 疗效观察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进行评定。

治愈,颈项部疼痛、压痛消失,头颈肩部活动自如,功能恢复正常。

好转,颈项部疼痛、压痛有所好转,头颈肩部功能改善。

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或体征无改善。

治疗结果,治疗23例,治愈17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65%。

4 典型病例

李某,男,20岁。颈部疼痛1天。因一夜空调后晨起感颈部疼痛不适,头部旋转困难,活动时疼痛牵涉到肩部。查体:头部偏向左侧,急性痛苦面容,左侧肌张力紧张,肌肉僵硬,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左侧斜方肌处压痛明显。诊断:落枕。治疗取穴:右侧重子穴、重仙穴,左侧灵骨穴、大白穴。操作:患者取坐位,双手置于桌上,右侧手心向上,在手掌第1、2掌骨之间,约虎口下1寸处取重子穴;重子穴斜下1寸取重仙穴;左侧立掌,虎口向上,灵骨穴在第1、2掌骨相交之处,大白穴在第二掌骨头凹陷处,接近三间穴。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快速针刺进针,灵骨穴、大白穴贴着指骨进针,用较轻的手法进行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分钟,在留针期间TDP对准患部,温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并嘱患者活动颈部。先缓慢轻柔地做头部旋转、前屈、后伸、左倾、右倾运动,活动期间注意询问患者感觉,如果疼痛减轻,再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范围,运动幅度以患者感觉合适为度。治疗完成取针后患者颈部疼痛明显减轻,头颈部活动幅度明显好转,次日复诊时称回家后疼痛消失,头颈肩部活动自如。

5 体会

落枕是门诊的一种常见病,在中医属于“筋伤”范畴,多由于睡眠时姿势不当,或感受风寒,造成颈部气血运行不畅、筋脉拘急。常急性发病,青壮年居多,来时多痛苦面容。本病虽属于自限性疾病,即使不经处理,一般5~10天也可以自愈,但治愈后容易复发,长久反复发作的病人具有潜在颈椎病的可能,对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造一定的困扰。现在临床治疗落枕的方法很多,传统针灸方法一般采用局部针刺治疗,这种方法不利于局部活动,即时疗效并未完全令人满意。我在临床发现,采用董氏奇穴治疗,效果更加明显。董氏奇穴是有别于十四正经的独特的针灸体系,具有特效的奇穴、特殊的针法。邱雅昌在《董氏奇穴实用手册》中认为董氏奇穴不采用各种复杂的补泻手法,仅采用“深刺”,“皮下刺”与“留针”各种手法,配合“动气针法”与“倒马针法”即可达到治疗的效果。治疗落枕时选用重子穴、重仙穴、灵骨穴、大白穴就是应用了两组倒马针法,即采用两针并列针刺以加强疗效。重子穴和重仙穴位于手掌第1、2掌骨之间,是手太阴肺经的经筋循行所过之处,二穴合用可以调节上焦的病变,缓解肩背痛。赖金雄医师说他用重子穴,重仙穴合用治肩胛骨痛,阔背肌疼及颈痛特效。灵骨、大白是董氏奇穴中最重要的穴组,应用范围极广,纵横三焦,气通五脏,为董氏奇穴中第一大灵效穴组[2]。二组倒马针法,相互协同,增加针感,使气血流通、经络通畅,以达通则不痛的效果。董氏奇穴很少见患处进针,董公针法非常强调动气针法,留针期间要求病患时时活动患处,以求气至则效的观念。古人强调治神,当患者活动时,个人神志专注于患处,所谓“动引其气”,治疗作用则向患处集中,效果益佳[3]。两种针法的应用,加强了疗效,病人常常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对颈部疼痛的缓解和活动幅度的恢复效果显著。现在关于董氏奇穴理论方面的文献目前比较少,但它取穴简单、疗效确切,以在四肢取穴为主,安全性也很好,是值得一试的好方法,值得进一步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5.

[2]邱雅昌.董氏奇穴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3-37.

[3]陈耀龙,陈荣钟,庄礼兴.動气针法在针灸治痛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8):936.

猜你喜欢
董氏奇大白针法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大白
董氏奇穴联合透灸法治疗感冒后咳嗽验案
在切脉针灸理论指导下联合董氏奇穴治疗耳鼻咽喉难治性疾病经验举隅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虎头虎脑的“大白”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
董氏奇穴临床应用概况
阻力针法联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肌筋膜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