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亦娟
(福建省龙海市第一医院,漳州,363100)
急诊内科住院患者的病情较紧急,疾病相对复杂,是医院患者中的重点看护对象。在急性病理因素的刺激下,患者常处于明显的应激状态之下,表现为焦虑、抑郁、悲观、恐惧等情绪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不仅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还有可能诱发较多并发症。睡眠是人类日常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位,良好的睡眠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身体功能,减少疲劳困乏现象的发生,促使患者保持充沛的精力[1]。为了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我们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15例急诊内科住院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龙海市第一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中男9例,女6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5.38±4.35)岁,内科疾病类型:呼吸科2例,消化内科4例,心脑血管科6例,内分泌科3例;对照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5.32±4.22)岁,内科类型:呼吸科3例,消化内科3例,心脑血管科5例,内分泌科4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接受基本护理干预,每天按时查房,遵从医嘱完成每天的药物注射,定时监测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观察患者住院阶段有无异常状况,如有不良症状应通知医生处理。
1.2.2 观察组 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主要实施的护理方法为:1)住院环境护理。医护人员需要为急诊内科的住院患者提供干净、温馨的病房环境,保证患者舒心养病,每天清扫病房卫生,更换住院患者的衣物、床单和被套,在病房内摆放绿色小盆栽,时长开窗通风,保持良好的空气环境[2],有利于患者安心养病。2)心理疏导:内科患者住院时间长,很容易产生焦躁、不安情绪,消极情绪的出现导致患者的睡眠质量差,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不良情绪程度实施不同的心理辅导,多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深入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和担忧,并给予患者帮助,解决生活困难[3],联系家属多关心、照顾患者,给予患者人文关怀般照顾,充分尊重和重视患者,促使患者保持愉悦心情,有利于睡眠质量的改善;3)睡眠护理:加强病区管理,为患者营造安静的病房环境,统一安排探视时间,减少探视次数,在夜间,叮嘱值班人员动作要轻,在病房内播放舒缓的轻音乐和有助于睡眠的歌曲,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调整病房内的光线,为患者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4)饮食调整:为患者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戒烟戒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止喝浓茶、咖啡,多吃蔬菜和水果[4]。
1.3 观察指标 采用PSQI量表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总评分为21分,评分内容为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夜间睡眠质量;使用SAS量表和SDS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
2.1 PSQI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PSQ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PSQI评分结果分)
表2 负面情绪评分比较分)
2.2 情绪评分比较 2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住院患者合并睡眠障碍比较常见,其中又以合并失眠最为常见。患者在病理性因素的刺激下,很难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尤其是急诊内科住院患者表现更为突出,据调查统计,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身体病痛刺激、病区内的噪杂声、光污染、陌生的病房环境、饮食影响、药物反应、心理应激、情绪波动等均会对患者的睡眠产生不利影响,为提高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极为重要[5-6]。
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服务中心,提供一种人性化护理,首先从心理干预开始,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为其提供正确的消极情绪疏解法,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为患者提供舒心、整洁的住院环境,帮助患者更安心的进行康复治疗。为患者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计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睡眠习惯,从各方面降低噪声,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睡眠氛围。叮嘱患者禁饮夜茶,一是为了防止患者过于兴奋无法入睡,二是减少夜尿次数,让患者更安心入睡[7]。本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不良情绪明显有所缓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对急诊内科住院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还有利于患者疾病早日康复,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具有较高的护理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