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别致 拙中见巧
——河北保定莲花池访碑考察记

2019-09-25 07:52
江苏教育 2019年61期
关键词:德政莲花池龙飞

王 伟

倪文东教授一行在碑刻长廊

《田琬德政碑》

书法创作源于生活,始于自然。走出书斋,走出教室,在生活中找灵感,在自然中觅激情,在历史中寻规矩,在才情中求变化,这样才能创作出新一代书法家的极品佳作。

2018 年12 月4 日,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河北金石书法考察组一行7 人在倪文东教授的带领下,来到了河北保定莲花池考察学习。

河北保定古莲花池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坐落在保定市中心,距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

一进园林,就被朱红色牌坊上醒目的4 个大字“古莲花池”所吸引,据说是直隶督军曹锟请北洋军阀政府总统徐世昌所提书。最吸引我们眼球是那近百米的碑刻长廊。满目的碑刻古朴肃穆。最醒目的刻石——龙飞。据史料记载,保定古莲花池在清康熙、乾隆两朝大力营造宫苑,到乾隆时达到极盛。乾隆曾在这里召见直隶总督署官员,赐“御书明职”,君臣吟诗和唱,留下大量石刻、碑刻。而“龙飞”刻石是古莲花池的镇园之宝,是康熙皇帝“御笔之宝”。据专家考证,“龙飞”两字是康熙皇帝在16 岁时所写。在巧妙设计剪除了鳌拜,国家大权真正由自己掌握后,信手写下“龙飞”二字,寓意“龙”可以自由腾飞,表达一代帝王要展翅腾飞、施展宏图大略的愉悦心情。

历史最久、艺术价值最高的一通碑——《田琬德政碑》。《田琬德政碑》,刻于唐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通高333 厘米,宽121 厘米,碑文29 行,行60 字,碑额篆书12 字,唐代写碑手苏灵芝丹并篆额。碑石原立于易县,清乾隆年间,直隶总督方观承宜居保定,图中段为数块,1932 年移入古莲池。在古莲花池众多碑刻之中,历史最悠久、艺术价值最高。它的特别之处还在于是一通罕见的“活人碑”,即此碑立于田琬在世时。因田琬品行俱佳,做事周全,是地方好官,易州的百姓为了纪念他的德政,在他调离八个月以后,给他立了这通“德政碑”。碑文的书写者,也是一代名家苏灵芝,宋代欧阳修曾赞他为“唐代写碑手”,其书法技艺对当时和后人都有着深远影响。王明阳诗碑,碑高270 厘米,宽75 厘米,刻有王阳明草书七绝二首,为王氏寓居庐山时所作。1682 年保定浙绍会馆修建王阳明祠堂时,其再传弟子魏莲陆将自己珍藏的二诗真迹献出,请人勒石成碑,立于祠堂中。新中国成立后移入莲花池加以保护。真是一碑一世界啊!叫后人叹为观止。

牌匾和楹联

牌匾-小方壶

莲池书院

倪文东教授对这些碑刻给我们做了细致的讲解,还请来一位当地的金石专家,如数家珍地为我们介绍这里的匾额、楹联,引导我们一步步去观察,讲解其中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教授还告诉我们明清以前在印刷术还没有发展阶段,碑刻文化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与传承作用。这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开启中国史学文字上的模板、教科书,激发我们深入的探索、研究。

保定文化有三宝,一文一武一衙署,而“文”指的便是莲池书院。莲池书院创办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 年),当雍正皇帝颁令各省兴办书院的圣旨下达后,直隶总督李卫选择了莲池这块地方,建立的书院取名为莲池书院。书院开办后,倍受皇帝的重视,仅乾隆皇帝巡视四次。它一直是直隶省的最高学府,到清末莲池书院一度遐迩闻名,誉满京南,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也曾在莲池书院求学,他戏称自己为“第一人中最后人”。一时间人才辈出,扬名中外。古莲池于1988 年被收录在《十大名园》一书中,2009 年被收录在《美景中国、中国最美旅游胜地排行榜》一书,南有“小方壶”,北有“小蓬莱”它融汇了中国江南和北方不同的造园艺术风格,及园林、书院、行宫三位一体,形成北方园林的三湘七泽之趣,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典范,现存的主要建筑濯锦亭、水心亭、水东楼、藻咏亭、君子长生馆、响琴、洒然亭、高芬轩环池而建,亭台楼阁交相掩映,错落中具有别致,古朴且宁静。古莲池八百载沧桑,见证了朝代更迭和风云变幻,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给世人留下不朽的历史文献。

倪文东教授经常教导我们,要想在书法艺术上有所造诣,必先提升个人文化素养;要想创作出好的书法作品,一定要远离市场,贴近生活;要从自身的才情、激情、视觉、直觉和敏锐方面进行培养。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才能“集古生变,独树一帜”,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精品力作!

洒然亭

古莲池风景

猜你喜欢
德政莲花池龙飞
京西郊野"莲花池"
奇妙的大自然
莲花池畔歌舞飞扬
莲花池的“二绝五怪”
翼龙飞飞飞
张强、肖龙飞招贴作品
中国传统行政理念的内蕴与现代启示*
借我一双慧眼吧
依法治国方略对传统儒家思想精粹的融合与借鉴
五德终始说与《两都赋》